河南這個三線城市總是叫板西安 靠什麼一年旅遊收入過千億


這是一個三線城市,在許多人眼裡就是一座小城市,靠什麼一年旅遊收入竟能夠突破一千億元!

你若問靠什麼,當地的老百姓會大著嗓門告訴你“靠的就是老祖宗留給俺的寶貝!”,話語間透著十足的底氣,因為這個小城市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是一言九鼎的地方。

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如今人們稱它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國歷史上曾有十三個朝代在這裡建立都城;沒錯,這就是河南洛陽。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的一句名詩,最讓洛陽人自豪,也最能代表洛陽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你千萬不能因為洛陽當今邊緣化的地位而忽視它,若放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去看的話,洛陽與西安同樣輝煌偉大,對中國、對世界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洛陽可以說是早於西安進入華夏文明的核心,司馬遷幾千年前就論斷:“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畢竟華夏的腹地在河洛。

洛陽和西安都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十三朝中有夏、商兩朝,應該說從夏代開始中國進入文明時代,而西安是在大約一千年左右後的西周才作為都城的。

“普天下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歷史上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道學發源於此、儒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光大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

所以論文,洛陽更勝之,河圖洛書在此誕生,詩詞歌賦不勝數,漢魏文章半洛陽,洛陽自古紙貴也。

唐朝初期西安為首都,洛陽為陪都;西安為政治中心,洛陽為經濟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將政治中心也遷都洛陽。

到了武則天期間,她做出了更斗膽的決議,將洛陽定位真正的都城,改稱“神都”,位置逾越了長安。從那以後,她不斷呆在洛陽,很少再回長安。稱帝后,武則天再也沒回過長安。

繁華散盡,古韻猶存。如今漫步洛陽老城,人們會有一種穿越了幾千年,親歷往昔的浮華,遊走在歷史興衰的縮影圖裡的感覺,會深深感慨這裡人傑地靈,風景秀麗,是難得的風水寶地,難怪皇帝都不願意離開呢。

幾千年後的今天,關羽依然“頭枕洛陽”,千年第一古剎白馬寺仍是人群熙攘,天子禮儀的“天子駕六”,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巧奪天工的龍門石窟,武則天的天堂明堂,老子歸隱修煉的老君山等歷史名勝和秀美的河洛山水,每天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

任時光荏苒,世事變幻,十三朝古都洛陽的光環猶在;龍門石窟至今也沒有辜負武則天的脂粉錢,即便是下著大雪的冬天,也能遇到虔誠跪拜的遊客。據報道,早在2012年,僅洛陽龍門石窟景區半年的收入就已經超過了億元。

日前,據官方媒體透露,2018上半年洛陽市共接待遊客總人數6689.26萬人次,洛陽上半年旅遊收入已達606億元。【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