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卡奴時代(說實話:以前我也是卡奴)

小編的頭條簡介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卡奴,因為自己知道作為卡奴是有多麼痛的領悟,說不出的苦,那麼就說一下這個卡奴。

解析:卡奴時代(說實話:以前我也是卡奴)

卡奴,又稱卡債族,中國大陸民間亦作諷刺或自嘲使用,指因為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費,月薪或收入無法將支出的部分攤平,首期只能繳部分的金額,之後需給付金融機構循環利息、違約金、手續費等費用而揹負高額卡債,個人財務週轉不靈的人。

“卡奴”一詞最先源於臺灣,是指沒有能力償還透支信用卡的卡民。臺灣金融主管部門將無力償還銀行最低還款額,且連續3個月未能還款的人定義為“卡奴”。銀行間為爭奪客戶“濫發”信用卡,使很多沒有足夠支付能力的人也擁有信用卡;持卡人狂購物亂刷卡這是造成“卡奴”現象出現的根源。

“卡奴”的產生,除了經濟、社會成因之外,個人理財能力的欠缺也是一個方面:他們過分地透支了自己的支付能力。其實他們成為卡奴的途徑並不複雜,大致可以歸結為三種:

一,刷卡爽過頭、眨眼成卡奴

“提前享受生活”、“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在一個個誘人的口號下,貸款買車、買房、買家電、買衣服,信用卡透支消費正成為很多年輕人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一項針對中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調查表明,有57%的人表示“願意用明天的錢做今天的事。”

一些年輕、衝動,敢花錢的人是銀行最歡迎的一類客戶,他們有一定的收入,好強,要面子,喜歡光鮮的生活,生活有滋有味,基本靠刷卡消費,買衣服和化妝品、下館子泡吧,刷起卡來毫不眨眼,但是,只有等到自己拿到賬單的時候,才發現發薪日變成還債日,剛剛拿到手的工資,一大半交給了銀行。

從某種意義上說,信用卡的出現和普及,拉動和刺激了消費,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但是,對持卡人來說,自己的超前消費,給自己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致影響正常的生活。

解析:卡奴時代(說實話:以前我也是卡奴)

二,以債養債,積累成卡奴

有人說信用卡的循環利息,其實就是雪地裡滾雪球,越滾越大。很多人認同使用銀行卡是一種象徵進步的的觀點,再加上銀行推出了“辦卡送好禮,刷卡有積分”的活動,讓越來越多的時尚人士加入到“持卡一族”的行列。信用卡作為一種個人金融業務產品,迅速在年輕人中得到普及,使用信用卡已經成為比較流行的支付方式,但由於很多人不懂得“量入為出”的道理,甚至有人將依次借債視為提前享受生活的方式,他們辦有不同銀行的信用卡,還有人一口氣辦了十幾張,為的就是“以卡養卡”,這種貌似時尚的理財之道,實則已墜入循環利息的惡性循環中,最終是欠款數額不斷增加。無度使用信用卡容易陷入“以債養債”惡性循環,讓自己陷入到“卡奴”的怪圈裡不能自拔。日益增多的“卡奴”背後,逐漸浮現信用卡存在的隱患。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即使是銀行的錢也是如此,但是要明白“以債養債”只能撐著過一時,而不可能是一世。“以卡養卡”“以債養債”最終是要用自己的現金全額還款的,國外曾出現持卡人在刷爆多張信用卡後破產的例子。但中國還沒個人破產的相關法律,一旦出現信用卡刷爆,連每期最低還款額也不能支付的情況,就意味著個人信用的破產,銀行會視此類情況為惡意透支,對相關當事人銀行會列入黑名單,限制其申辦按揭貸款,或降低其最高貸款年限。對於所欠款項,銀行也會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討。

解析:卡奴時代(說實話:以前我也是卡奴)

三,髮卡門檻低、卡奴的催化劑

在一些髮卡行人員手裡,信用卡幾乎成了一種免費的商品,時時誘惑著顧客上鉤。有位銀行卡專家分析,“卡奴”的大量出現,銀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提高業績,銀行發行信用卡毫無門檻可言,有的銀行打出廣告“只要會呼吸就能辦卡”;有的銀行利用已經陷入債務困境的持卡人,誘導他們以卡養卡、以債養債;多數銀行還壓低一般信用卡、現金卡的最低應繳還款比例,只要每月還款2%至5%即可,也就是說每月最低只需繳200元,就可以透支1萬元,使持卡人放鬆心理警惕,取得了不符合他們負擔能力的支出。這樣低門檻大量髮卡的結果,造成“卡奴”短期內急劇增加。

銀行為了擴大發卡面,採取種種手段和渠道推銷信用卡,信用卡在中國已經和手機、電腦一樣,越來越普及。這是潮流更是趨勢。辦理信用卡的程序出奇簡單,客戶只要提供本人身份證複印件即可,數量不定。從國內銀行卡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信用卡發展即將進入一個爆發增長階段。但是,很多消費者都是被信用卡辦理的附加條件所吸引,在“先消費後還款”的巨大誘惑下,大量消費者紛紛落水。

解析:卡奴時代(說實話:以前我也是卡奴)

很多粉絲在以往的文章中都會問小編如何使用信用卡,到底如何解放,不要著急,下篇文章就會全面剖析銀行信用卡的使用規則(全部乾貨),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