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卡奴时代(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卡奴)

小编的头条简介其中之一就是解放卡奴,因为自己知道作为卡奴是有多么痛的领悟,说不出的苦,那么就说一下这个卡奴。

解析:卡奴时代(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卡奴)

卡奴,又称卡债族,中国大陆民间亦作讽刺或自嘲使用,指因为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月薪或收入无法将支出的部分摊平,首期只能缴部分的金额,之后需给付金融机构循环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等费用而背负高额卡债,个人财务周转不灵的人。

“卡奴”一词最先源于台湾,是指没有能力偿还透支信用卡的卡民。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定义为“卡奴”。银行间为争夺客户“滥发”信用卡,使很多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也拥有信用卡;持卡人狂购物乱刷卡这是造成“卡奴”现象出现的根源。

“卡奴”的产生,除了经济、社会成因之外,个人理财能力的欠缺也是一个方面:他们过分地透支了自己的支付能力。其实他们成为卡奴的途径并不复杂,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

一,刷卡爽过头、眨眼成卡奴

“提前享受生活”、“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一个个诱人的口号下,贷款买车、买房、买家电、买衣服,信用卡透支消费正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一项针对中国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调查表明,有57%的人表示“愿意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

一些年轻、冲动,敢花钱的人是银行最欢迎的一类客户,他们有一定的收入,好强,要面子,喜欢光鲜的生活,生活有滋有味,基本靠刷卡消费,买衣服和化妆品、下馆子泡吧,刷起卡来毫不眨眼,但是,只有等到自己拿到账单的时候,才发现发薪日变成还债日,刚刚拿到手的工资,一大半交给了银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卡的出现和普及,拉动和刺激了消费,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对持卡人来说,自己的超前消费,给自己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

解析:卡奴时代(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卡奴)

二,以债养债,积累成卡奴

有人说信用卡的循环利息,其实就是雪地里滚雪球,越滚越大。很多人认同使用银行卡是一种象征进步的的观点,再加上银行推出了“办卡送好礼,刷卡有积分”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时尚人士加入到“持卡一族”的行列。信用卡作为一种个人金融业务产品,迅速在年轻人中得到普及,使用信用卡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支付方式,但由于很多人不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甚至有人将依次借债视为提前享受生活的方式,他们办有不同银行的信用卡,还有人一口气办了十几张,为的就是“以卡养卡”,这种貌似时尚的理财之道,实则已坠入循环利息的恶性循环中,最终是欠款数额不断增加。无度使用信用卡容易陷入“以债养债”恶性循环,让自己陷入到“卡奴”的怪圈里不能自拔。日益增多的“卡奴”背后,逐渐浮现信用卡存在的隐患。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即使是银行的钱也是如此,但是要明白“以债养债”只能撑着过一时,而不可能是一世。“以卡养卡”“以债养债”最终是要用自己的现金全额还款的,国外曾出现持卡人在刷爆多张信用卡后破产的例子。但中国还没个人破产的相关法律,一旦出现信用卡刷爆,连每期最低还款额也不能支付的情况,就意味着个人信用的破产,银行会视此类情况为恶意透支,对相关当事人银行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申办按揭贷款,或降低其最高贷款年限。对于所欠款项,银行也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追讨。

解析:卡奴时代(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卡奴)

三,发卡门槛低、卡奴的催化剂

在一些发卡行人员手里,信用卡几乎成了一种免费的商品,时时诱惑着顾客上钩。有位银行卡专家分析,“卡奴”的大量出现,银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提高业绩,银行发行信用卡毫无门槛可言,有的银行打出广告“只要会呼吸就能办卡”;有的银行利用已经陷入债务困境的持卡人,诱导他们以卡养卡、以债养债;多数银行还压低一般信用卡、现金卡的最低应缴还款比例,只要每月还款2%至5%即可,也就是说每月最低只需缴200元,就可以透支1万元,使持卡人放松心理警惕,取得了不符合他们负担能力的支出。这样低门槛大量发卡的结果,造成“卡奴”短期内急剧增加。

银行为了扩大发卡面,采取种种手段和渠道推销信用卡,信用卡在中国已经和手机、电脑一样,越来越普及。这是潮流更是趋势。办理信用卡的程序出奇简单,客户只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即可,数量不定。从国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信用卡发展即将进入一个爆发增长阶段。但是,很多消费者都是被信用卡办理的附加条件所吸引,在“先消费后还款”的巨大诱惑下,大量消费者纷纷落水。

解析:卡奴时代(说实话:以前我也是卡奴)

很多粉丝在以往的文章中都会问小编如何使用信用卡,到底如何解放,不要着急,下篇文章就会全面剖析银行信用卡的使用规则(全部干货),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