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十年,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嗎?

天馬行空178430461


有兩個數據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第一,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相當於德、英、法,更是韓國和日本的一倍多。第二,中國人住房擁有率高達89.68%,遠超美國的65%,英國的70%,日本的60%。也就是說,中國人已經有很多住房,並且發達國家的人早不象中國人這麼愛買房子。

過去二十多年,中國人陷入購房大戰,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就是這段時間的概念。其實是兩個特殊國情所致。

第一是中國人長期貧困,按照短缺經濟學原理,這種狀態下人們的購買行為以囤積為導向,也就是東西不管用不用,先買來再說,生怕以後就沒有了。在不能購買住房的時代,中國人囤積過糧食,布匹,甚至有搶購殘品家電和衛生紙的荒唐記錄。原因就是生怕錢貶值,或者發生什麼變亂,手裡一定存點東西才放心。

自由購房在九十年代逐漸放開,在慣性囤積心理作用下,很多人就把目標放到這裡。畢竟房子更具有保值功能而不是日用消費品。但是到了80後和90後進入消費市場,他們沒有貧困記憶,從小就沒養成囤積心理。

第二就是中國自五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凍結了私產房交易,也就把房價凍結了。比如北京二環內當年買一套四合院用四千大洋,換成現在也就是四十來萬人民幣,但現在北京二環以內四合院基本兩三千萬起步。

整整幾代城市人住的基本都是公房,相當於國家租戶。而同期市場經濟國家的房價都在大輻上漲,包括同屬大中華圈的香港和臺灣兩個地區,九十年代的房價都是五十年代的十幾倍、幾十倍。大陸從九十年代才放開自主購房,那麼就要用二十年時間補上這幾十倍的差距。

這是導致過去二十年房子只漲不跌的根本原因,而且漲輻遠遠超過銀行利息。面對一個只漲不跌的商品你會怎麼辦?當然是把錢拿出來換房子。現在人們都盯著什麼煤老闆炒房團,溫州炒房團。其實就連農民工都從老家湊錢在城裡買房子,並且他們基本沒人虧損過!

但這個原因正在消失。北京上海房價已經相當於巴黎羅馬,下面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都相當於美國小城市。

除了真正的居住外,囤積和保值是中國人搶了二十年房子的主要原因。而這兩個原因都即將成為歷史。


科技文化鄭軍


看了很多人不知道從哪得來的數據,什麼中國人均住房面積遠超資本主義國家。的確沒看見幾個人露宿街頭,但是有地方住不代表住的愉快。

人生幾十年應該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是國情決定的,也是你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的保障。丁克家庭存在,但在我們國家只是小眾群體,他們平時沒有壓力,還省了一部分錢,但逢年過節時的差別就顯示出來了,當你老的時候誰給你養老。房子一個道理,總不能一輩子租房住吧,幾十年的房租也不是個小數目,孩子成家你不為他準備房子嗎。其實年輕時攢錢買房等同於儲蓄(它還有增值的作用),老了可以作為一筆資產留給子女,國外還有以房養老的,就是利用住房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總之年輕時有計劃的過,年老時生活就不會太差。


深墨房地產


一個人的生命很短暫,能吃能睡也就幾十年而已。如果窮其一生把生命消耗在你絲毫帶不走的物質生活上。你將體驗不到絲毫的生活樂趣,苦悶、沮喪、壓力、勞苦奔波、每分鐘都纏繞著你。而每月銀行不斷髮給你的催款信息!叫你被壓得踹不過氣來,無處不在的攀比更是催著你馬不停蹄的奔跑。


關東武俠


傳統是這樣,但是來去想瀟瀟灑灑,不帶走一絲雲彩,那也未嘗不可。對於中國人來說,有房子才是家,房子是根,是人生的避風港,所以不管房價漲成什麼樣,只要有可能一定要買自己的一套房子。某種意義上,沒有房子就沒有家。在農村尤為突出,再窮也要有自己的房子,即使是破房子,否則沒人把你當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