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為什麼都那麼小,為什麼不進化的大個一點,那樣豈不是無敵了?

dafu2322

其實昆蟲是可以很大很大的,遠古時期就曾經出現過巨型的昆蟲,只不過它們現在變小了而已,不僅僅是昆蟲,絕大多數陸生動物相對遠古時期的祖先都變小了,當然也有變大的,例如海洋裡的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說到底是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地球上的許多生命不僅僅經歷過由小到大的變化,也經歷過由大到小的變化,如果在未來環境發生變化,昆蟲等生物體也是有可能再次變大的,說到底取決於環境!



在遙遠的石炭紀時期地球上曾經生活著巨型昆蟲!

考古學家通過化石發現在距今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曾經生活著巨型昆蟲,當時這些昆蟲與兩棲動物一起統治著陸地,當時的蜻蜓有一米多長,長相類似蜈蚣的昆蟲能長達數米!

圖1:石炭紀的巨型蜻蜓

圖2:石炭紀的巨型蜈蚣

石炭紀存在於距今約3.5億年至2.7億年,僅僅延續了約幾千萬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是生物演化過程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石炭紀是動物從海洋往陸地遷徙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石炭紀陸地上的統治者是兩棲動物和巨型昆蟲,石炭紀之後的三疊紀恐龍等爬行動物開始出現,之後陸地成為爬行動物的天下!

圖3:三疊紀時期的爬行動物

石炭紀之前是泥盆紀,泥盆紀時期地球的霸主還是魚類,當時絕大多數生命都生活在海洋裡,泥盆紀開始出現兩棲動物,泥盆紀是動物從海洋往陸地遷徙的開端,到了石炭紀兩棲動物和昆蟲一起統治著陸地,植物遷徙的更早一點,植物是在泥盆紀之前的志留紀由海洋遷徙到陸地的,到了泥盆紀陸生的植物開始站穩腳跟,到了石炭紀植物已經開始蓬勃發展有了繁茂的森林!

圖4:地質年代與生物歷史對照表


環境與巨型昆蟲產生的關係:

科學家猜測在石炭紀之所以能夠出現這種巨型昆蟲,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地球大氣中氧氣含量很高,如今空氣中的氧含量是21%左右,據推測石炭紀時期地球空氣當中的氧含量很可能超過35%,動物要生存一方面離不開進食獲取養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呼吸獲取氧氣,因此生物體的體格大小因為自身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的限制很受環境的影響,相對而言昆蟲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轉化效率並不高,只有在食材足夠豐富、氧氣足夠充足的環境下才能支撐得了這麼巨型的動物生存在陸地當中,海洋動物之所以比陸生動物體格更大一點也是這個原因,因為海洋環境及海洋動物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能夠支撐這樣的體格!

圖5:石炭紀時期的森林

在恐龍這種爬行動物稱霸天下的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也是如此,如今的我們實在難以想象陸地上怎麼可能有體格如此巨大的動物,但是它們的確是存在過!因為當時的環境能夠給它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氧氣,它自身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也能滿足巨型體格生存的需要,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絕大多數恐龍也就滅絕了,真正生存下來的都是體格比較小更能適應新環境的物種,例如哺乳動物的祖先,後來環境又發生了變化我們哺乳動物也經歷過由小變大、由大變小的過程。

鯨是典型的由小變大的代表,鯨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陸生哺乳動物,後來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它們又從陸地遷徙回了海洋,從陸地遷徙回海洋的轉折點是哪一年目前還存在疑問,但是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距今五千多萬年前疑似現代鯨類祖先的化石,它們當時長這個樣!

圖6:鯨從陸地返回海洋初期的形象遊走鯨







心安理得君

昆蟲為什麼長不大?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其呼吸方式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昆蟲是沒有類似人類心臟的器官,也沒有用於呼吸的肺部,可以說是“沒心沒肺”

昆蟲依靠身體兩側的氣孔進行呼吸,是一種開放式的氣體交換系統,空氣從氣孔進入到體內的大型管網系統,再由這些管道輸送給其所包圍的各種器官。

這種呼吸方式可以說是很精明,但也制約了昆蟲的體型。

為什麼那些體型巨大的昆蟲永遠只存在於獵奇B級片當中,而現實中昆蟲永遠就只有那麼小?

對於現存體型較大的昆蟲而言,這種開放式的呼吸系統在應付馬拉松式的飛行時已經接近極限,它們體內的呼吸管道已經佔到了相當大的體積。

如果體型進一步變大,它們的呼吸系統比例要更進一步變大,陷入了一個瓶頸,正如當年活塞螺旋槳飛機在速度上所面臨的問題一樣。

但我們卻也發掘出體型巨大的昆蟲化石,這就說明巨大化的昆蟲的確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這又如何解釋呢?

原因在與大氣含氧量的差異。

的確,在3-4億年前,地球大氣的含氧量因為植物的茂盛而飆升至30%左右,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昆蟲呼吸的效率,從而打破了呼吸方式對體型的限制。

在實驗室裡,同一代蜻蜓在不同氧含量條件下的體型差異就已經相當顯著了,高氧含量環境下的蜻蜓體長要比正常條件下的蜻蜓長20%-25%。

所以地球大氣的含氧量不斷降低,也制約了昆蟲的體型。

要是那些將科幻電影中的“大昆蟲”擱現代,估計很快就要窒息死亡了。

當然,最重要的問題更在於,昆蟲一旦長大了,其食用價值就會被人類重新考慮了。到時候誰吃虧,還不知道呢。


SMETalk

這個問題前段時間剛看到相關研究,分享下。

限制昆蟲大小的主要原因是:氧氣。石炭紀森林中的昆蟲由於氧氣過多的原因造成昆蟲形體是現在的千百倍。那個時代的蜻蜓是翅展可達70釐米至1米以上。隨著氧氣含量變少,昆蟲的體型就再也不如當年了。

接下來有個疑問,為什麼氧氣含量低了其他動物照樣可以長得很大,比如恐龍,大象,鯨。這裡我們必須瞭解下昆蟲的呼吸方式,昆蟲是不會主動呼吸的。昆蟲主要依賴被動呼吸。昆蟲沒有肺,這種專門呼吸氧氣的器官,他的通過腹部的小孔以及龐大的中空管道運輸和採集氧氣,形象點說就是一間有門窗的房間,空氣自然從門窗流動到房間裡。這種方式雖然節能,因為不需要主動呼吸消耗能量,但是也無法獲取更多氧氣。

所以當大氣中氧含量高,他們獲得的氧氣就越多,體型也會更大,反之亦然。


山鬼pig

其實這個標題的重點是:後來為何氧氣濃度突然下降了?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那時候有人類,會不會是身材三米以上的巨人族?


起點神作l星空戰元l

昆蟲為什麼都那麼小,蚊子是最小的,蚊子算不算是昆蟲呢!今天晚上,回家開電風扇時,發現有一個蚊子王,好大一隻蚊子,本來電風扇才打開,發現蚊子王后,我又把電風扇關停了。


怕把蚊子王吹跑了。我拿出手機拍照時,蚊子王一動不動的爬在電風扇上,我倒了一碗水,把蚊子王捉住放進水碗裡,看看這個蚊子王能不能做一碗湯。

可是蚊子的生命力很頑強,盡然在水碗裡游泳,按幾次蚊子一直拼命的往碗邊遊,要不是怕蚊子叮咬,我真想放它一條生路


WSF22紅心蓮花

物種進化受自身基礎限制,比如你建起了一個二層樓,高興可以接到3層,4層。但不是可以永遠接上去的。接到6-7層不塌算是興運了。再打個比方人是碳基生物想進化的能進黑洞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大多昆蟲是陸生的。陸生的生物一般不會太大。引力限制了大小,而水生的相比下可以長的大些。但是水下生活的昆蟲是沒有的。

第二。昆蟲是外骨骼,也限制了基大小,這是主因。生物身高增加一倍,體表面積增加4倍,體重增加8倍。身高增加10倍,體表面積增加100倍,體重增加1000倍。這個增速,當跳蚤從2mm長到2cm時體重增加了1000倍。(此處可以笑笑那些意淫的傻子們,他們任認為跳蚤要是人那麼大就可以跳上太空,基實2mm的跳蚤和20m的跳蚤都跳的一樣高。)外骼只由於面積變大強度降低增厚又限制了生長和增加了重量。當然一些種類可以通過換殼來生長。但每次脫殼後都會變成一塊肉。任人宰殺。

第三。大的生物就是一塊大肉。除了沒有天敵,肯定會死的快。但蟲子智力不足以統制世界。

第四。要想突破以上的限制必然要等到人類為其進化。凱瑞根不僅能提升了昆蟲的基因同時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智力。有了凱瑞根蟲子統制宇宙是早晚的事。


孫寶乄

昆蟲要是大於100g,就很有食用價值了。上次有一群蝗蟲走錯了路,跑到了山東某縣,結果都沒跑出縣就被吃光了😂



當然是選擇原諒she

昆蟲🐛在史前就是巨無霸

後來恐龍進化出來了,癢氣因恐龍過多減少了許多,昆蟲就變的小了,昆蟲長期吸入過多如癢氣就會一點一點變大。

後來人類又來了空氣,就都沒有以前的一半。昆蟲就成了小不點。

只要癢氣變多就行,可癢氣不多。昆蟲,呵呵你知道則。


平淡259168553

這裡面至少涉及好幾個方面的問題,既有演化生物學,還有認知度的問題。昆蟲一般被稱作六足動物,這個定義裡蜘蛛,蝦蟹,鱟和古代的三葉蟲都不屬於昆蟲,然而他們和人類,恐龍,大象,鯨魚有顯著差異,他們屬於外骨骼動物,而後者是內骨骼動物。內骨骼動物出現比較晚,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就發現最早的內骨骼動物,就是魚🐠,他們最顯著的特點是有支撐身體的脊柱。從事實來看,內骨骼動物體格上限明顯高於外骨骼動物。因此,決定體格大小的,有演化原因。\n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才是無敵?是否體格越大越無敵?其它生物不見得和人類的想法一樣,也不見得認為單打獨鬥可以稱霸世界,如果一個物種繁殖力更強,演化速度越快,往往更能適應地球上的競爭。昆蟲在兩億多年的演化歷史中,一直是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生物類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昆蟲在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無敵了,地球環境再惡劣,蟑螂都能生存。所以,體格大小僅僅是生存方式的一種,而不是唯一。


FangYan248603539

節肢動物體型巨大化只有兩個可能,一是極高的含氧量,二是海生。

眾所周知,極大部分昆蟲生活在陸地和淡水中,只有極少一部分生活在近海。

而在幾百萬年前極高的含氧量也早已消失,所以昆蟲巨大化在現在也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有人類啊。

其實大型昆蟲也不是沒有,但大多超過十釐米的昆蟲都是素食者,典型的有金龜總科的大型甲蟲,某些天牛,和烏桕大蠶蛾。既使再大也不可能無敵。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肉食昆蟲無限大能?

答案是:不存在的,昆蟲是節肢動物,體表包有堅硬的外骨骼,但堅硬只是相對的,如果昆蟲體型放大一百倍,它的外骨骼要放大一百倍,但它承受的力也是要放大的,昆蟲外骨骼是幾丁質,除非在水中,否則放大的昆蟲不可能站的起來。況且昆蟲還有一部分外骨骼很柔軟,意思就是如果一直螳螂長到人那麼大,而且成功站起來了,那麼它的腹部會破裂,器官掉一地。然後狗帶,這就是放大的後果。況且昆蟲如果放大了,那蛻皮是豈不是成了活靶子,眼看別人把你吃掉,你想咬他,可是牙卻是軟的,多麼可怕。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昆蟲沒有血管,昆蟲的血液循環是一片一片,而不是像我們一樣從動脈流到靜脈。如果正常大小昆蟲受傷,血液的表面張力會在傷口形成一層膜,等待形成愈傷組織。但是如果昆蟲放大,表面張力將無法支撐血液,於是和傷口連接的器官將在短時間內全部癱瘓,緊接著就是全身。對它們而言,割破一下皮就跟切開主動脈差不多。如果它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形成愈傷組織呢?那它們的血小板會佔到血液百分之八十以上,人類呢?不到百分之一。想想看你個破個口子,化了一身的膿,就問你可怕不?

許多電影都刻畫過巨大的昆蟲,其實不光是昆蟲,任何陸生節肢動物的體型都不會太大,小體型也正是昆蟲進化的成功之處。為什麼蜘蛛只有一個目,昆蟲有三十多個?就是因為昆蟲的體型減小比蜘蛛早個幾百萬年而已。

最後再補充一點,如果昆蟲真的克服各種困難巨大化了怎麼辦。(以下文字會讓人細思恐極,請小心閱讀)
能怎麼辦,人類滅絕?沒那麼簡單,地球會承受不了的。有百分之八十的動物都是昆蟲,而動物中昆蟲的數目又是最多的。按科研人員提供的數據來算,人均可食用昆蟲是四十噸,全球七十億人,那昆蟲質量就是28000000000噸,如果昆蟲體型放大一百倍,那質量放大一萬倍,也就是2800000000000000噸,可食用昆蟲是三千多種,算四千種,昆蟲綱兩百萬種,就是140000000000000000噸。按每隻昆蟲兩百千克算約有70

0000000000000000只,按地球陸地表面積1.5億平方千米來算每隻昆蟲平均得到的陸地面積不到零點零一平方米,什麼概念,就是一個手掌的大小,所以昆蟲巨大化,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放到木星,也是擠的,根本容不下其他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