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黃蓮鄉「五比」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桐梓:黄莲乡“五比”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黃蓮鄉組組通公路

桐梓:黄莲乡“五比”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村民清掃雨後的院壩

雨後的清晨,走在桐梓縣黃蓮鄉乾淨、寬敞的柏油馬路心情格外舒暢,放眼望去,雲霧好似飄帶纏繞在山腰、山頂間,猶如一幅濃厚的水墨畫,一棟棟白牆青瓦民宿聳立在路旁,雨水沿著瓦片滴落而下,發出嗒嗒嗒的聲音,不時還能看見村民拿著掃把正在清掃雨後的院壩,一幅有景、有聲、有人的美麗鄉村畫卷繪就在青山綠水間。

“大姐,好勤快啊,這麼早就起來打掃衛生了。”

“晚上下雨把瓦上不少垃圾衝下來了,院壩太髒了,得掃乾淨。”

“院壩就這點瓦垢不髒呀。”

“髒了,髒了,你看旁邊人家的院壩,早就打掃得乾乾淨淨的了。”

記者見到張維芬時,她正在打掃自家的院壩,“今年我們鄉開展了‘五比’活動,只要哪家搞得好,不僅要在村裡表彰而且還要在鄉里表彰。”張維芬說到,當記者問及什麼是“五比”時,張維芬便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到,“‘五比’就是比產業發展、比重視教育、比孝敬老人、比遵紀守法、比環境衛生,你看我家門口的馬路現在是不是很乾淨?要是在一年前,你可是見不到這麼幹淨的馬路。”之前的新莊村,村民都是把雞圈、豬圈、牛圈建在馬路旁,家畜的糞便也是亂排亂放。那時的新莊村可以說是汙水橫流,走在馬路上到處都是難聞的氣味。“後來村裡幹部把馬路旁亂搭亂建的圈都拆除了,接著就開始了‘五比’,村裡、鄉里都組織了‘五比’培訓,給我們講‘五比’的目的,慢慢地村裡的人就開始注意講究環境衛生了,人嘛,畢竟都是要面子的,周邊鄰居家衛生搞得乾淨,還得到表彰,再看看自己家,要是還是髒兮兮的,那臉面掛不住啊!”張維芬笑嘻嘻地說道。

“你看,路邊這些蜂箱,都是我家養的蜜蜂,周邊鄰居不是搞魚塘的就在搞牛場的,看見他們都在發展產業,我也開始尋思著乾點什麼,便就想到了養蜂,因為我爸養了幾十年的土蜂,有不少經驗,就叫我老公去跟我爸學了養蜂技術,然後貸了6萬元的款,現在已經養了100箱蜜蜂,”張維芬指著自家的蜂場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著,她們村也有其他人家在養蜂,“五比”中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比產業。張維芬表示,看到別人家養了80箱,她就想養100箱,別人養100箱,她就要發展到120箱,“這個'比產業'好呀,這樣一比,把我幹勁全比出來了。”

談到比重視教育時,張維芬的眼神中交匯著自豪和遺憾,“我兒子18歲女兒16歲,雖然他們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們都很懂事聽話,懂得體諒我們,從來不亂花一分錢,”張維芬認為文化知識和品德同樣重要,“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該嚴則嚴,該松則松,注重孩子品德的培養。”但子女文化水平不高,依然是她的遺憾,“我從小就沒讀什麼書,在子女學習上我也是乾著急,幫不了什麼,孩子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後他們便不讀書了,雖然我們家庭條件不好,要是他們學習成績好,就算砸鍋賣鐵我也會供他們讀書,可惜……”但子女孝敬父母、體諒父母、懂事聽話,是村裡人人皆知的好孩子,也讓張維芬感到無比自豪。

“比遵紀守法呢,我家都沒誰幹過什麼違法亂紀的事,現在就比支持村裡開展的工作,比如現在的精準扶貧,雖然我家不屬於精準貧困戶,但我知道精準貧困戶的識別也是有相應的要求才能進入,既然不符合納入標準,我也不想去爭貧困戶當和爭優惠政策,拿時間去爭這爭那,還不如多花點時間把我蜜蜂養好呢。”張維芬簡單樸素的話道出了她的心聲。

“黃蓮偏遠、山高路險,基礎設施落後,群眾與外界接觸少,文化程度偏低,思想容易固化,長期以來便形成了較為隨性的生活習慣。於是,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在全鄉發起“五比進農家”活動。活動自年初開展以來,群眾產業發展積極性大大提高,衛生習慣得到極大改變,孝敬老人的氛圍逐步形成,重視教育的氛圍已基本全面形成,濫辦酒席等鋪張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黃蓮鄉黨委書記傅甫勇如是說。(萬程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