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銳「航空救國」

黃光銳(1898—1986年)出生於廣東省台山市,幼年時隨父親去美國。1916年,台山華僑飛行前輩蔡司度在舊金山創辦美洲飛行學校,培育華僑飛行員。黃光銳通過勤工儉學和親友資助,自費到該校學習飛行技術,以優異成績取得美國飛行執照。學習飛行期間,他參加了同盟會,任同盟會採購軍火委員會技師。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為籌建空軍,派遣林森和早期在美國紐約茄彌斯大學航空專科學校畢業的楊仙逸、陳應權等,去美國招收和培訓航空人才。他們抵美后與蔡司度等15人合作,集資在舊金山成立飛機公司,培訓華僑飛行員。當時已取得飛行執照的華僑青年黃光銳受國民黨美洲支部推薦,應招參加楊仙逸組織的飛行訓練隊,繼續深造。他隨訓練隊到美國夏威夷等地作飛行表演,並號召華僑捐資購機,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

1921年,為保衛廣東革命政權,孫中山急需籌建一支空軍,派楊仙逸等人赴廣州、香港及美國等地招聘航空人才,黃光銳被錄取,送往美國北加省飛行學校受訓,1922年底畢業,由楊仙逸率領,攜帶飛機器材回國,組織航空局,建立廣東飛機制造廠。楊仙逸任局長,黃光銳和林偉成分任第1、第2飛機隊隊長,這是建立廣東空軍的雛形。1923年12月9日,楊仙逸在試布水雷時不幸遇難。

黃光銳等人隨楊仙逸回國時曾攜帶10架飛機和制機器材返廣州,在大沙頭設廠製造飛機。1923年6月,他們製造成第一架雙翼雙座偵察教練飛機,由黃光銳親自駕駛試飛,報請孫中山檢閱。孫夫人宋慶齡作為中國第一位上天的女性,坐上黃光銳駕駛的這架自制飛機升空,環繞廣州市飛行一圈,安全著陸,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於是孫中山以宋慶齡的英文名字“Rosamonde”命名這架飛機為“樂士文”號。

1923年,廣東成立軍事飛行學校,黃光銳任首批飛行教練,後來又接替黃秉衡為校長。1927年,他隨陳濟棠赴蘇聯購買飛機,並進入蘇聯高級航校深造,考察蘇聯空軍的體制、規章和訓練方法。

1928年,廣州第8路軍總指揮部航空處處長張惠長和副處長陳慶雲等決定作一次全國長途飛行,藉此促進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實現孫中山“航空救國”的理想。首航機“廣州”號由張惠長、楊官宇、黃毓沛等4人組成機組,11月11日由廣州大沙頭機場起飛,先後飛抵漢口、南京、北京、瀋陽、天津和上海,12月17日安全飛返廣州。第二批“珠江”號水上飛機由陳慶雲、黃光銳、周寶衡和梁慶銓4人組成機組,12月8日由廣州起飛,先後飛抵寧波、杭州、上海、武漢、長沙和梧州,12月30日安全飛返廣州。兩次首創長途飛行,轟動了全國和國外航空界。(陳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