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锐“航空救国”

黄光锐(1898—1986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幼年时随父亲去美国。1916年,台山华侨飞行前辈蔡司度在旧金山创办美洲飞行学校,培育华侨飞行员。黄光锐通过勤工俭学和亲友资助,自费到该校学习飞行技术,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飞行执照。学习飞行期间,他参加了同盟会,任同盟会采购军火委员会技师。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为筹建空军,派遣林森和早期在美国纽约茄弥斯大学航空专科学校毕业的杨仙逸、陈应权等,去美国招收和培训航空人才。他们抵美后与蔡司度等15人合作,集资在旧金山成立飞机公司,培训华侨飞行员。当时已取得飞行执照的华侨青年黄光锐受国民党美洲支部推荐,应招参加杨仙逸组织的飞行训练队,继续深造。他随训练队到美国夏威夷等地作飞行表演,并号召华侨捐资购机,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21年,为保卫广东革命政权,孙中山急需筹建一支空军,派杨仙逸等人赴广州、香港及美国等地招聘航空人才,黄光锐被录取,送往美国北加省飞行学校受训,1922年底毕业,由杨仙逸率领,携带飞机器材回国,组织航空局,建立广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任局长,黄光锐和林伟成分任第1、第2飞机队队长,这是建立广东空军的雏形。1923年12月9日,杨仙逸在试布水雷时不幸遇难。

黄光锐等人随杨仙逸回国时曾携带10架飞机和制机器材返广州,在大沙头设厂制造飞机。1923年6月,他们制造成第一架双翼双座侦察教练飞机,由黄光锐亲自驾驶试飞,报请孙中山检阅。孙夫人宋庆龄作为中国第一位上天的女性,坐上黄光锐驾驶的这架自制飞机升空,环绕广州市飞行一圈,安全着陆,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于是孙中山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Rosamonde”命名这架飞机为“乐士文”号。

1923年,广东成立军事飞行学校,黄光锐任首批飞行教练,后来又接替黄秉衡为校长。1927年,他随陈济棠赴苏联购买飞机,并进入苏联高级航校深造,考察苏联空军的体制、规章和训练方法。

1928年,广州第8路军总指挥部航空处处长张惠长和副处长陈庆云等决定作一次全国长途飞行,借此促进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实现孙中山“航空救国”的理想。首航机“广州”号由张惠长、杨官宇、黄毓沛等4人组成机组,11月11日由广州大沙头机场起飞,先后飞抵汉口、南京、北京、沈阳、天津和上海,12月17日安全飞返广州。第二批“珠江”号水上飞机由陈庆云、黄光锐、周宝衡和梁庆铨4人组成机组,12月8日由广州起飞,先后飞抵宁波、杭州、上海、武汉、长沙和梧州,12月30日安全飞返广州。两次首创长途飞行,轰动了全国和国外航空界。(陈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