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不建議大家買自主品牌的車?!


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買自主品牌的車?!


前不久,有個網友在微信上跟我說他看中了中華V7這款國產SUV,問我能不能買。我語重心長,苦口婆心,真心實意的告訴他:請躲遠點,別買。中華是個什麼JB爛牌子?它們的車你還敢買?為了說服他,我只能把我所見所想一五一十的告訴他:首先,自主品牌發展這麼些年,有沒有進步?或者說有沒有一部分品牌是進步的?我想是有的,但是絕大部分依舊是不思進取,越做越爛,有的甚至可用爛透了來形容。

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買自主品牌的車?!


要想弄明白這個,你就得去看這些自主品牌車廠的出身、背景。我意識裡是不認可那些國企背景的自主品牌的,例如一汽(奔騰等),二汽(東風,風光等),北汽(幻速,紳寶等),原因很簡單啊,這麼些年了,牛逼吹了不少,不見一款熱賣,受消費者肯定的車型出來,整天就是搞大躍進,喊口號,然後為了迎合高層領導,不斷的研發(其實根本沒有研發,就是瞎拼瞎湊)新車型,至於出來的新車,好不好賣,整個廠子,從上到下幾萬人,無人問津,無人擔責。我想這不光是國企性質汽車廠的特點,很多行業的國企應該都是這樣的辦事理念--拿了工資不能不幹活啊,總的交點什麼出來吧?!2017年,北汽的自主品牌項目,鉅虧112億,論新車型誕生數量,他們家是最多的,幾乎全都是上市之後就無人問津的產品,從設計到品質,可以說生產方將其視為兒戲,一點不為過。

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買自主品牌的車?!


反觀私企或民企性質的車廠,如吉利、長城、比亞迪,他們的車,我們不能說這些車廠的產品都好,但至少這麼些年看到人家在拼,在進步,在銷量上,也幾乎撐起了整個自主品牌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那有人就會來抬槓了,吉利當然牛啦,人家收了沃爾沃,造出來的車當然好了!我想這種邏輯本身就是錯的,長城收購誰了?比亞迪又收購誰了?另外,你真的以為收購了老外的品牌,人家的技術就能全盤交給你?做你的黃粱美夢去吧。我記得很多年前,有一次單位出差去參觀一汽大眾的工廠,我私底下問了一些問題,內部的工人(也許是個小頭頭)跟我說,他們現在用的設備(主要是衝壓、焊接速騰)全部都是歐洲進口的,有意大利、德國、瑞士各個國家的生產設備,當年組裝這些設備的時候,無論是組裝還是組裝完畢後的調試,全部是他們高薪聘請歐洲的專家組來進行的,整個過程,不允許中方人員參與!可悲不?可氣不?

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買自主品牌的車?!


那國企性質的車廠,為什麼會不思進取呢?因為他們靠著合資品牌的車型,已經過得非常瀟灑,甚至有些無法無天了。以大眾為例,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2015年的時候1天的利潤是1億人民幣。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醜惡的東西,誰家有礦還去當保安,刷盤子洗碗?吃飽沒事兒撐的?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私企民企的車廠生產的自主品牌更靠譜,那自主品牌裡爛透的就沒有私企民企性質的車廠嗎?這還用問?肯定有啦!什麼力帆啦,奇瑞啦、眾泰啦,諸如此類都可以列入黑名單,但凡此類,究其根本,也是因為企業本身國企文化太濃。

我為什麼不建議大家買自主品牌的車?!


我一再說自己當然希望看到中國本土的汽車工業強大,但我深知,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而且說到我之前認可的幾家品牌,吉利、比亞迪這些,我依舊覺得他們的產品,跟合資產品相比,仍有明顯的差距。最後我想對那些準備買車,但又不是太瞭解汽車的朋友們說,汽車都是鐵做的,你用頭去撞,肯定都是車贏(分不出合資車好,還是自主車好),真正考驗一臺車品質過不過硬,真的要開去高速上撞別人車才知道。還有,買自主品牌的車型,你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就是當你想換車的時候,車子扔去二手車市場賣掉,是賣不到幾個錢的,殘值太低了,這是所有自主品牌車型的通病。當然,你說你愛國,平時買來也就是代代步,也不打算經常換新車,自主品牌的車型是可以考慮的,但是請儘可能考慮一些私企、民企背景的產品!我說完了,滾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