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第十章:從亳州譙城區的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說起

《三字經》第十章: 要從亳州譙城區的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說起。亳州譙城區,是亳州唯一的市轄區,位於安徽省的西北部,他的西邊是河南周口的鹿邑縣,北邊是商丘的睢陽區,東邊是夏邑縣,譙城區的“譙”是道家的意識,這裡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發源地,是中醫藥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古時候這裡就是亳州譙縣,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紳的祖籍就在這裡。大家對李紳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一下以下兩首詩,幾乎人人耳熟能詳:

《三字經》第十章:從亳州譙城區的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說起

亳州譙城區

大家對李紳這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一下以下兩首詩,幾乎人人耳熟能詳: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今天我們《三字經》第十章就要從唐朝李紳的《憫農詩》開始談起,我們先看一下本章的原文: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今天我們《三字經》第十章就要從唐朝李紳的《憫農詩》開始談起,我們先看一下本章的原文: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我先把需要講解的字解釋一下:

(1)稻:植物名。莖高三、四尺,結實累累成穗。子實橢圓,有硬殼,去殼後就是大米。

(2)粱:植物名。果實呈小粒狀,黃色,可供食用。俗稱為粟,就是小米。

(3)菽:豆類的總稱。

(4)麥:植物名,就是麥子。夏月開花結實,種子可用來磨麵粉,製糖或釀酒。種類甚多,有黑麥、燕麥、小麥、大麥等。

(5)黍:植物名,就是黍米。葉細長而尖,有粗毛,平行脈。果實呈淡黃白色,帶黏性。

(6)稷:古書上常見的穀類植物,現在叫做高粱。

(7)谷:糧食作物的總稱。

(8)所:有“為”或“被”的意思。

(9)食:吃的東西。

(10)犬:狗。

(11)豕:豬。

(12)畜:人飼養的禽獸。

(13)飼:餵養、畜養。

為了幫助一些朋友的讀音,我把這個原文的拼音也寫出來:

稻(dào) 粱(liáng) 菽(shú),麥(mài) 黍(shǔ) 稷(jì),

此(cǐ) 六(liù) 谷(gǔ),人(rén) 所(suǒ) 食(shí)。

馬(mǎ) 牛(niú) 羊(yáng),雞(jī) 犬(quǎn) 豕(shǐ),

此(cǐ) 六(liù) 畜(chù),人(rén) 所(suǒ) 飼(sì)。

下面我把這一章的現代白話文的意思說一下:

稻子、小米、豆類、小麥、玉米和高梁,這六種穀物是供人類維生,被人食用的主要糧食。馬、牛、羊、雞、狗、豬,這六種動物是被人類飼養在家中。相傳在人類歷經大洪水劫難時,天神將這些六畜和六穀從神的世界帶下來,並教導人類畜牧和耕種,幫助人類渡過大難。這是上天慈悲於人,從此讓人類能自力更生,六畜、六穀也就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

講完三字經的這段原文,下面我為大家講一個“稻子的由來”的故事,幫助大家在興趣中理解這章的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的《憫農詩》,憫就是哀憐,憫農就是同情可憐農人。全詩深刻的描述,古代農人們每天扛著鋤頭,在大太陽底下辛苦流汗,種出了我們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飯。這首詩的意義在警示世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千萬不要浪費物資。

《三字經》第十章:從亳州譙城區的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說起

憫農詩

這裡有一個米飯的來源非常有趣的一個傳說,聽我為大家道來:

話說在遠古時代,地面上沒有稻田、房屋,只有一大片荒野的森林。當時的人類就靠採野果和捕獵動物為生。有一天,天空就像破了洞一樣,大雨日夜不停的下,造成了空前的大水災,諾亞方舟的傳說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好多民族都記載那次可怕的大洪水。

很久之後,洪水才退了,但小動物都淹死了,野果也腐爛了。有的人為了抓小動物,卻被其它動物吃掉了,沒有了食物,許許多多的人都餓死了。可憐的人類也只能整天愁眉苦臉,絲毫想不出辦法來。

這時在東方一座島上,那裡住著許多天神。眼看人類的食物越來越少,天神們非常同情人類,於是他們開會決定幫助人類渡過難關。

最後他們決定派伏羲氏教導人類畜牧,神農氏教導人類耕作。勤勞耐苦的牛和馬,幫助人類耕田及拉車;而羊奶可以給人類飲用補給營養;雞每天早晨可以高聲叫醒人類起床工作;豬雖然只會吃和睡,但它的肉可以給人類當食物;至於狗,則會忠心的看家。

稻米在神的世界裡,原本是從根部到尾部密密麻麻長在一根稻稈上的,而且成熟的稻子很容易從稻稈上脫落下來。眾神決定把稻米送給人間,但是,途中必須經過一片汪洋大海,這麼脆弱的稻子要如何運送?由誰送呢?

後來天神們決定,為防止稻米在運送過程中脫落,帶到人間的稻米一定要沾黏在身上送去。接著再詢問牛、馬、羊、雞、狗、豬這六種動物,有誰願意去完成這個困難的任務。

牛縣說:“哞!哞!我是個粗大個兒只會使力氣,不能做好這工作。我想還是由行動輕巧的馬先生來做吧!”

馬一聽趕緊回答:“我身上的毛滑溜溜的,黏不住一顆稻米,請雞先生吧!”馬指指公雞說。

這時雞猛搖頭說:“咕咕!咕咕!這不行啊!我長這麼小帶不了太多稻米。”

接下來羊和豬也提出拒絕運送的理由。此時,只有狗想起人類快餓死了,狗心軟的說:“汪汪!汪!人類實在太可憐了,就讓我來運送稻米吧!”

天神們高興的拍拍它並叮嚀說:“這一路上可要十分小心,你身上帶的稻米剩多少,就決定今後人間稻子在稻稈上能結出多少的穀子啊!”

狗兒將全身弄溼,再到谷堆裡打滾,把一顆顆金黃的稻穀黏滿一身,然後這群奇特的隊伍就動身出發了。茫茫的大海上,滔滔巨浪,把狗兒身上的稻子,一顆顆的沖走了。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稻穀,狗兒奮力把身體拱起,把尾巴高高的豎起來,努力跳過一個又一個的浪頭。

歷經長途跋涉後,終於到達人間,可惜狗兒身上的稻穀多數都被大浪衝走了,只剩下一點點,黏在那高高豎起的尾巴尖端上。

《三字經》第十章:從亳州譙城區的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說起

稻穀

從此,稻米在人間廣為種植,人類有香噴噴的米飯可以吃,不用再捱餓了。不過,因為狗兒只送來尾巴頂端的一點點稻穀,以後地面上的稻子便只在稻稈頂端上長谷子了。

後來,人類為了報答狗兒千辛萬苦的送來稻子,便讓它也一起吃稻米飯。而牛、馬、羊呢?只能吃稻草,雞和豬也只能吃稻穀呢!

在生活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它的尾巴看起來就像長滿穀粒的稻穗。從故事中我們可看到,稻米的運送過程中是如此的艱辛,就像農夫種植稻米時,所花費的智慧和血汗。所以,我們真的應該愛惜每一粒米和食物啊!

最後希望亳州譙城區的朋友都來關注我,並提出寶貴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