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錢、缺人才、缺資源!江北新區養老產業布局需要新思維

16日,跟往常一樣,一大早揚子護理院院長田麗萍就開始忙碌了。穿過老人們平時聚集的院壩,她被脾氣最執拗的魏爺爺叫住,深諳老人心理特點的田麗萍,不用兩分鐘功夫,就把老人逗得咯咯直笑。

 田麗萍介紹說 ,55歲的她從一家民企下屬的養老院退休,本打算好好頤養天年,不曾想沒清閒幾天,全國各地10多家養老機構找上門,希望她再度出山。也不知道啥魔力,田麗萍爽快地接受了揚子護理院的邀請,“能夠繼續為老人出力,總覺得心裡很踏實”。 

住在護理院的李奶奶今年86歲了,一看見田麗萍進房間,就緊緊攥緊住她的手,一邊“小田小田”喊個不停。田麗萍說,李奶奶到護理院的時間和自己差不多,剛來那會,李奶奶不但意識模糊,亂踢亂罵還不給洗澡,情況相當糟。憑著10多年跟老人打交道的經驗,田麗萍針對李奶奶的情況制定了合理的醫護計劃,經過她和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李奶奶現在慢慢的恢復了,這樣的情況,在養老院還有不少。

缺錢、缺人才、缺資源!江北新區養老產業佈局需要新思維

缺錢少人 養老機構生存不易

江北新區社會事業局老齡辦工作人員王楠介紹,截至目前,新區共有3A級以上養老服務中心21家,老人助餐點22個,日間照料中心2個,像揚子護理院這種公辦民營和民辦養老機構也有10多家,基本輻射了新區10多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

田麗萍說,她所在的揚子護理院雖是市場化運作的民營企業,但同時還兼具公辦福利功能。也就是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他們目前接納的老人分為兩類:

⚪一類是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撫養人的三無老人。

針對三無老人,國家通過購買服務對每人每月財政撥款補助3090元

⚪另一類則是社會老人

社會老人的收費則根據服務級別維持在3000到4000元之間

田麗萍說,以三無老人的支出費用為例,政府的3090元補助除了負責老人吃穿住行產生的費用外,平時還定期給老人發放零花錢、添置新衣物和不定期的節假日禮物禮金等,通常情況下,這一塊的收支就基本持平而已。據該企業近期財務數據顯示,他們目前並未盈利。

“我們招聘一個社工師,在招聘網站信息貼出去很久了,目前仍然無人問津”,田麗萍感嘆,目前具有專業技能的養老人才太稀缺了,這也是她為什麼一退休就被眾多養老機構“哄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田麗萍說,以揚子護理院為例,目前共有醫生6人,護工和護士30多人,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服務專業化提升,資金和人才是阻滯發展的兩大瓶頸。

不久前,田麗萍在一次老年博覽會上看到一款智能康復器材:機器人不僅能跳舞,還能人機對話。她當時非常激動,心想如果購買回去對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和進行娛樂活動,效果一定很好。可當看到30多萬的售價時,一下子她就沉默了。

江蘇省政協委員、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姚兆餘教授認為,目前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有待提升。就省內而言,只有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和南京鐘山職業技術學院等為數較少的院校培養老年服務與管理的專業人才,每年畢業人數較少,且待遇和社會地位不高,職業流動性較快。他認為,政府如何設法讓養老機構走出資金難題和人才困境顯得尤為重要。

缺錢、缺人才、缺資源!江北新區養老產業佈局需要新思維

新區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國家正進一步推進實施“9073”養老模式。何為“9073”?即是以90%居家養老為基礎,7%社區養老為依託,3%機構養老為支撐的中國養老模式。江北新區社會事業局老齡辦工作人員王楠說,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新區目前鼓勵吸納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養老事業中來,作為非營利公益組織,南京普斯康健養老服務中心就這樣在2016年2月應運而生了。而類似的養老服務中心在新區總共有20多家。

“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立居家養老服務點,讓老人不出家門,就能享受低償甚至免費的專業養老服務。”南京普斯康健養老服務中心主任高如萍用圖表直觀地介紹起他們獨創的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即通過在社區設立服務中心及衛生服務站,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下互為聯動,以“家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醫療機構”的鏈條,為老人提供“預防+養老+治療+長期護理”閉環醫養結合服務。做到將民政、衛生、社保歸集到一個平臺上,並通過互聯網+技術,讓其真正得以實現。

據介紹,截至目前,該服務中心在橋北社區服務老人2萬人次,“每天都有30到40人在我們這裡唱歌、跳舞、做手工拼圖等活動,場面十分熱鬧”,高主任說,她們的理念就是讓更多老人開心度晚年,活力養老。而針對失去行動能力的,則根據老人需求,上門為其進行助醫、助餐、助學等方面的服務。

高如萍表示,由於他們是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目前除了少部分產生耗材的服務項目收費外,大部分活動完全免費,因此他們同樣面臨和機構養老一樣的資金和人才方面的困境。“為此我們通過招募100多個志願者,平時活動主要是依賴這部分人開展,節約了不少一筆開支”。

多年從事江蘇老年學研究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北學院系主任黃潤龍說,通過一些調查研究,他發現目前在江蘇很多參與養老產業的社會組織,運營上大部分都相對困難,他建議政府在給這些民間組織“唱戲搭臺”的同時,能否給其更大力度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缺錢、缺人才、缺資源!江北新區養老產業佈局需要新思維

專家建議:建立普惠式養老服務體系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4億,江蘇是最早進入老齡化的社會,高齡、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持續增加。

姚兆餘教授在今年省政協會議上呼籲為失獨老人單獨建立養老院。此外,他還認為目前養老資源城鄉分佈不均,城市養老體系基本形成,但農村養老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國家還需要加大農村養老方面的投入。

黃潤龍教授認為,目前推行的養老政策更多的是針對特殊老年群體傾斜,隨著社會不斷進入高齡化階段,他呼籲是否應該推行養老普惠政策,也就是說,讓養老服務未來惠及每一位老年人,真正實現人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來源|新江北報記者 鄒銘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