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台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你為什麼不明白,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沒關係,現在恨一時,以後感激一輩子!”

“就是因為你成績不好,害得我在親戚朋友面前抬不起頭!”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

如果這幾句話,也曾是你的陰影和噩夢;如果你也曾被“分數至上主義”所支配;如果你也曾被父母密不透風的控制慾困住,動彈不得......又或者,你正在對自己的孩子說著同樣的話,那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部高分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該劇號稱臺版《黑鏡》,改編自臺灣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播出以後,反響極高,豆瓣評分高達8.1。部分網友稱:太殘酷,看了不舒服。原著作家吳曉樂曾這樣回應:因為它足夠真實。

該劇以單元劇的形式,講述了5個被考試成績綁架的家庭的故事,用大膽跳脫的敘事風格輔助以科幻元素,深剖了當前大環境下扭曲的家庭模式和教育模式。看完你會深切體會到,原來一個家庭真的會“傷人”,父母的愛太過沉重真的會“吃人”。

1《媽媽的遙控器》

小偉是個15歲的初三學生,媽媽因為爸爸有外遇,被迫離婚,小偉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馬上要畢業了,小偉想跟同學一起去畢業旅行,可是他卻遇到了一個難題,學校要求成績單上要有父母的印章,因為成績太差了,他怕媽媽看到成績單之後不同意他去旅行,便偽造了一份假的成績單和媽媽的印章。可是偽造的印章沒有放好,被打掃衛生的媽媽發現了。

晚上放學後,媽媽質問小偉,可正值叛逆期的小偉,不但沒有承認錯誤,還頂撞了媽媽。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媽媽又氣又急,對她這個離婚女人來說,兒子是她生活的全部希望,她絕不容許兒子就這樣廢了。可是正值叛逆期的兒子根本聽不進去媽媽的話,打不得,罵不得,怎麼辦?

偶然,她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則廣告:“孩子不聽話沒關係,我有辦法讓小孩子變乖,一個遙控器就可以解決。”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媽媽彷彿看到了希望,得到了那個遙控器。在以後的日子裡,只要兒子稍微不如媽媽的意,她就可以按下遙控器,讓日子倒帶,重來,反覆,循環。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剛開始,小偉依然不順從,但是,漸漸的,他醒來發現每一天都是昨天。

“我已經給過你好三次機會了,你不改正,就會一直卡在同一天。”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小偉知道了遙控器的秘密,他向媽媽提出抗議,但是媽媽並沒有理會。

媽媽覺得,“沒關係,現在恨一時,以後感激一輩子。”

最後,幾近崩潰的小偉選擇自殺來反抗這種“家庭冷暴力”,然並卵,只要媽媽按下遙控器,一切都會重新開始,包括生命。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終於,小偉在媽媽的逼迫下,聽話了,變乖了,活成了她想要的樣子,成了一個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同時,他也成了一個如履薄冰的“媽寶男”,每做一個決定都要回頭看媽媽的眼神。而那個放著遙控器的保險櫃,也成了他永遠的夢魘。

突然有一天,在Facebook裡看到初戀女孩環遊世界的照片,小偉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曾經他也可以像她一樣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於是,小偉偷偷打開了保險櫃,他以為自己終於拿到了掌握他命運的機關。

然而,媽媽的一句話撕碎了小偉最後僅存的希望。

“你以為遙控器只有一個嗎?”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2《貓的孩子》

國衍從小就是一個膽小、懦弱、自卑的孩子,在一次家族的聚會上,看到堂哥堂姐們一個個彙報著自己優異的成績,國衍只能緊張的把頭埋起來,不敢看大家一眼。

國衍的媽媽是一個底層婦女,面對丈夫的出軌和家暴,並沒有能力自我消化這些痛苦,反而將一切怪罪於兒子身上,彷彿只要兒子成績好,丈夫便會回心轉意,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兒子本身就有學習障礙,但是父母卻並不認同,在他們看來,“打”能解決一切問題。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兒子心疼媽媽,渴望能得到媽媽的愛。但是,在媽媽眼裡,她所受到的一切委屈和暴力都是因為這個不爭氣的兒子。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在一次巧合中,兒子來到了平行世界,得知只要在平行世界裡殺死一隻貓,他在現實中就能考第一名。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就這樣,他的成績異軍突起,人生也迎來了大變化。在爺爺的喪禮上,他終於也能讓媽媽揚眉吐氣一次,向所有人宣告,自己拿到了滿分成績單。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然而,平行世界並沒有幫助國衍順利的考進好學校,考場上的他,精神幾近崩潰。很快地,他被人發現虐貓,面臨刑事責任,還被認為有精神疾病。

兒子很快被打回原形,媽媽自然是接受不了,面對兒子想要一個擁抱的渴求,她無情拒絕。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求母愛而不得,絕望的少年伸手掐住了母親的脖子…….

3《茉莉的最後一天》

茉莉是一名臺北第一女子高中的學生,她從小就是優等生,不僅成績優異而且聽話順從,從小就是媽媽口中的“乖孩子”。可就是這樣一個乖孩子,卻選擇了自殺。

茉莉的媽媽始終想不通這個問題,

“我的女兒明明那麼聰明,以後會有大好的前程,怎麼就這樣跳下去了?”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茉莉的媽媽通過科技回述女兒的記憶,想要找出女兒自殺的真正原因。最終卻發現,害死女兒最大的兇手正是她自己。

媽媽一直覺得,這世間再沒有比她更瞭解茉莉的人了。因為女兒在家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監控之下。然而茉莉去世後,運用科技整理出來的記憶,卻讓媽媽發現這個女兒好陌生。

她會撒謊跑去偶像作家的籤售會。

她把偷來的髮卡故意送給自己。

她甚至一直以來都在見心理醫生。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媽媽偏執而又瘋狂地把茉莉身邊的人全都當成兇手,卻唯獨看不到一直在傷害著女兒的自己。

女兒表達真實的內心,換來的只有一句“沒出息”。

所有的付出都是在外人面前炫耀的一句“投資”。

考得好了沒有誇獎,只有不斷的“否定”和“打擊”。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茉莉曾經對妹妹說,“其實我很膽小,之所以努力讀書是因為怕被媽媽揍,我以為只要我好好唸書,就能做我想做的事。可好像我們活著就已經沒有資格和權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因為父母把一切都給了我們,不回報就是不孝。”

但是,茉莉只能把這一切都埋在心底,她不能去報復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母親,所以只好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下一刀又一刀,只好用偷東西來宣洩內心的委屈和困頓。可她真正想要的其實一直都是媽媽的醒悟。

“我一直有一個幻想,有一天,當我考砸了,回家被媽媽打,她掀開衣服看到這些傷痕,她可能會嚇一跳,可能會難過,可能會跟我道歉說:‘茉莉,對不起,對不起…..’。”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可是,她終究沒有等來媽媽的一句“對不起”!

4《孔雀》

巧藝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爸爸是位出租車司機,媽媽在外打好幾份零工。為了改變女兒的命運,家人把巧藝送到了貴族學校—維德中學。雖然學費昂貴,但是為了女兒的前途,巧藝的爸媽沒有絲毫怨言。為了能融入集體,巧藝一直隱瞞父母的工作,生怕同學們知道自己的家庭條件,會瞧不起自己。

一天,巧藝發現學校裡有一隻會說話的孔雀,並且可以拿自己的東西去跟它交換自己想要的。剛開始,巧藝需要錢的是錢,她想請同學吃飯一起過生日,回到家便發現角落垃圾袋裡裝滿了錢。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可是代價是,孔雀拿走了她最珍貴的技能,辨色,巧藝不能畫畫了。但是,交易並沒有停止,巧藝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孔雀,漸漸的,她發現似乎學校裡的每個人都和孔雀有交易,連校長也包括在內。

因為從孔雀那裡索取的越來越多,孔雀從她身上交換的也越來越多,突然有一天,巧藝發現自己也快要變成一隻孔雀了。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爸爸和媽媽去找孔雀談判,要它把女兒變成原來的樣子,但是孔雀提出了一個條件,便是把所有的家長授權書偷出來燒掉,讓維德中學變成一所普通中學。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但是,媽媽猶豫了,她辛辛苦苦把女兒送到維德中學,如果維德變成了一所普通學校,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她不同意這麼做,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忍一忍,只要能考上好大學,以後還可以變回來。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雖然巧藝和爸爸把授權書偷出來燒掉了,但是維德並沒有變成一所普通中學,因為孔雀想要的是跟媽媽做交易。因為沒有答應孔雀的條件,女兒的眼睛瞎了,母親歇斯底里的去找孔雀,要殺了她,可是孔雀的一番話讓她無力反駁。最後,母親和孔雀做了一場交易,一切恢復平靜,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

孔雀到底跟她說了些什麼…….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5《必須過動》

這是一個女性負責生育、養育,男性負責工作的世界。男人是社會的生產者,而女人接受政府植入的胚胎。每個胚胎都有編號,並且在規定的年齡接受鑑定考,然後按照鑑定考試分數來分配住房品質與工作。

如果孩子能夠考過95分,那麼媽媽就能跟孩子一起住進“都心好宅”,享受優越的生活,還能獲得金質勳章。而其餘的人只能住在“鴿子籠”,髒亂的環境讓許多人唯恐避之不及。

還有一種人,他們連住在“鴿子籠”的資格都沒有,那就是鑑定考低於20分的孩子。他們會被政府送去“精進”,聽起來像是一種補救措施,其實是把他們視為“瑕疵的胚胎”,送去銷燬。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女孩若娃的成績很差,但她有一個獲得金質勳章的模範母親,這讓她倍感壓力。母親見她的成績不見起色,便要她假裝自己有過動的傾向,這樣就不用參加鑑定考試。

但是母親沒告訴她的是,“過動症”是瑕疵胚胎中的一種,一樣會被送去銷燬。而養育「壞胚胎」的母親則能再獲植入胚胎再當「媽媽」的機會,生活待遇則維持不變。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一次偶然的機會,若娃被一位“反抗社會人士”帶進了一個隱藏的山洞裡,山洞的後面是一片山林。若娃驚奇的發現那些社會上認為是“瑕疵的胚胎”,必須送去銷燬的孩子,都潛藏在山林中,沐浴在陽光下,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而前四集在父母眼中認為是失敗的孩子也在其中。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難道,一個人過得開心其實是一種失敗?

6

這部劇的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出自紀伯倫的詩句。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該劇在宣傳時,讓劇中幾位飾演孩子的演員,拍攝了一段宣傳片,在視頻裡他們面對鏡頭念出了這首詩,只不過畫面中的孩子開合著雙唇,卻聽不到任何來自他們的聲音。彷彿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孩子一樣,發不出自己的聲音。

這部臺灣版《黑鏡》道出了多少家庭的真相,值得所有人一看

正如該劇的導演陳慧翎所說,“一味地聲討‘控制慾強’的父母,沒有太多意義,我們希望能通過這部單元劇,讓大家看到這種被扭曲的親子關係。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苦,而我們這一輩的課題,就是學習不要再複製同樣的悲劇。”

其實,這個世界並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對父母都應該學會如何真正的去愛孩子。作為孩子的引路人,愛和管教,從來都不矛盾。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都需要恰到好處,讓孩子感受到其背後是父母的“愛”,而非只有“懲罰”。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注意自己的言行,讓那些“以愛之名”的傷害越來越少。不要像劇中的幾位媽媽一樣,讓傷害在不經意間一次次發生。父母一句無心的話,或者自認為對孩子好的話,都有可能會像釘子一樣扎到孩子的心上。

彩蛋

關注“Lina姐姐講故事”(ID:Linajiejiejianggushi)

後臺輸入

你的孩子

可免費獲取資源

Lina姐姐: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碩士畢業,多年海外漢語言教學經歷,寓教於樂先行者。希望用最真的聲音,跟爸爸媽媽們一起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關注“Lina姐姐講故事”,免費收聽益智生活脫口秀《萬萬沒想到》、《兒童成語故事》、《二十四節氣故事》等精彩內容。

留下你指尖的溫度,一起做個好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