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狼图腾,体味毕利格阿爸的草原情

不少朋友都应该看过电影版的《狼图腾》,还算可以,对原著的编剧有点多,失去了某些应该表达的意义。其实一直在看,第一遍,只是在欣赏狼的智慧和品位草原人民的过往的生活第二遍看,感觉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被吸引到毕利格老阿爸对狼的感情上了,确实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的处事与发展哲学深深的折服了我。

有个插曲,最近听说参演《狼图腾》的那些狼们,以“演员”的身份去到了加拿大,也许是继续其“演员”的事业,但不管如何,确实没有被……。

再看狼图腾,体味毕利格阿爸的草原情

陈阵是从北京到额仑草原插队的知青,他一到草原,就被狼迷住了。他听了很多关于狼的故事。有一次,毕利格老阿爸带陈阵看狼捕猎黄羊。陈阵和毕利格阿爸卧在草丛里,用望远镜看见远处的草丛里埋伏了一群狼,狼群正虎视眈眈地看着黄羊群,一直没有发动攻击的迹象。头狼一直在等黄羊群吃撑了打盹(好聪明了,人之所以犯错,在于自己的贪婪、急躁,更多的时候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再看狼图腾,体味毕利格阿爸的草原情

老人说: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直跟着它。直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狼瞅准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你看,黄羊跑得再快,也有跑不快的时候,那些老狼和头狼,就知道在那一小会儿能抓住黄羊。只有最精的黄羊,才能舍得身子底下焐热的热气,在半夜站起来撒出半泡尿,这就不怕狼追了。额仑的猎人常常起大早去抢让狼抓着的黄羊,剖开羊肚子,里面尽是尿。

再看狼图腾,体味毕利格阿爸的草原情

此时,南面的悬崖(被白毛风吹起的大雪窝可以是天然的包围圈),东面、北面、西面的包围,当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近黄羊群的一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包围圈就成形了。这一组狼的突然行动,就像发出三枚全线出击的信号弹。憋足劲的狼群从草丛中一跃而起,从东、西、北三面向黄羊群猛冲。陈阵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进攻。人的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会齐声狂呼冲啊杀啊;狗群在冲锋的时候,也会狂吠乱吼,以壮声威,以吓敌胆,但这是胆虚或不自信的表现。而狼群冲锋却悄然无声,没有一声呐喊,没有一声狼嗥。可是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怖:狼来了!

黄羊群迅速向山坡上冲,但头羊们发现了山坡下那一大片白得没有一棵黄草的大雪窝的危险,同样熟悉草原的老黄羊立即识破了狼群的诡计,坡顶上密集的黄羊群,像山崩泥石流一般往反方向崩塌倾泻。十几只大公羊仿佛集体权衡了两面的危险,决定还是返身向危险更小一些的狼群包围线突围

记得蒙古人有句话说,只有向着敌人冲锋的方向,才可以突出重围,也许这是草原老师)。而那个白脖白胸的狼王就站在群羊突围的缺口边,在那些还保存了速度和锐角的羊刚刚冲出闸口,狼王立即率狼重又封住缺口,此时,包围圈里的黄羊真的是待宰的羔羊了。

这次狼的围猎,很好的保护了额仑草原牧民过冬的草场。老人轻轻叹道:这可是腾格里赐给额仑草原人畜的救命草场。我八岁那年,额仑草原碰着一次几百年不遇的大白灾,平地的雪厚得能盖没蒙古包。幸亏大部分的人畜,在几位老人的带领下,抢先一步,在雪下到快没膝深的时候,集中所有马群,用几千匹马冲雪踏道,再用几十群牛趟雪踩实,开出一条羊群和牛车可以挪动的雪路雪槽,走了三天三夜,才把人畜搬到这片草场。这儿的雪只有一两尺厚,草还露出三指高的草尖。冻饿得半死的牛羊马见着了草,全都疯叫起来,冲了过去。人们全都扑在雪地上大哭,又冲着腾格里一个劲地磕头,磕得满脸是雪。要是没有这片草场,额仑草原的人畜早就死绝了。

同时,狼围猎了黄羊,再大的黄羊群就不敢进入这片草场,也因为狼有食物吃,更不会光顾牧民的牲畜,还可以让我们享受狼的馈赠。真是狼可以很好的保护草原,协调草原的生态平衡。

老人说: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你们汉人总不明白这个理狼作为生态链的顶端(在草原上,排除人),过多的狼会破坏生态平衡(看似矛盾,却很有道理),需要“打狼”(即使作为自己图腾崇拜的象征)

在打狼、掏狼崽后,狼群报复性的袭击了军马群,军马几乎损失殆尽,在扼腕叹息中,毕利格阿爸也是伤心,同时,场部也下了死命令组织大规模的灭狼行动。大队人马和猎狗群,跟着毕利格老人在漆黑的草原上向西北方向急行。几乎每个人都牵着一条狗,有的人甚至牵了两条狗。草原上的两个“狼王”间角逐上演了。

毕利格阿爸顺利了带着大队人马在军马群全军覆没的东边神速的展开包围圈,天色渐亮,狼群被围在了三面环山一边开阔的半盆地,借着依稀的晨光,20多条大狼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就是不敢钻进盆地,山口的另一群狼也在徘徊,似乎感觉到山后的危险(这正是钻进经常用的打围的方法),在人、马、狗的强大声势下,在声、光电、套马杆的配合下,狼群疑虑的进入了盆地,向着坡地发起冲锋。

说时迟那时快,转眼间,狼群冲锋到半山坡了,坡后的人、马、狗、套马杆齐发力,狼王陷入到了自己最熟悉的猎圈里,群狼怒火中烧,急转直下,向山下扑来。那头白狼王在大狼、巨狼的簇拥下利用极限的坡石路机智的甩开追击,害的人仰马翻。

再看狼图腾,体味毕利格阿爸的草原情

山下这群失去头狼的狼群并没有一盘散沙,群狼肩并肩,背靠背,尾对尾,狼牙一致朝外,抱团死战,与猎狗杀得难分难解,三五成组,互相配合,下口极快极狠,一口咬透,口口见血。大狼、巨狼以轻伤换重伤,以重伤换敌命,故意露出非要害处让狗咬住,然后置自己伤口于不顾,而猛攻狠咬狗的喉咙和肚子。大狼巨狼个个浑身是血,但倒下的却极少,而一条一条大狗被咬倒,退出战斗,群狼渐渐占据上风,如此发展群狼要突围了。

围猎内圈的毕利格阿爸,指挥巴勒借用后退的快速冲击狼群,群狗一一效仿,大狼被冲散,猎人的套马杆发挥了作用,一条条被拖出杀死。狼群看大势已去,分兵作战,霎时群狼被全歼。

毕利格阿爸,面色阴沉,张开双手,仰望腾格里,诚惶诚恐,“往后可不能这么打狼了,再这么打下去,没有狼,黄羊黄鼠野兔旱獭都该造反了,草原就完啦,腾格里就要发怒了”。

再看狼图腾,体味毕利格阿爸的草原情

黄羊渐渐的没了,狼群不能越过边境了,獭子、耗子、兔子增多,草场的草再也没有以前的繁茂,更多的是低矮枯黄的小草,随处可见的砂砾石子,草原的大命慢慢的失去了色彩。遮天蔽日的沙漠,掩盖了昔日繁华,似乎向人诉说着曾经的美好。

自然本就有其自身的规律,即使科技发展到在高的地步也不能逃脱了自然法则的约束,古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经验也许不被人们看好重视,也许在现有的技术面前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但那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像毕利格阿爸似的老人,蒙古人有、汉人有、各族人民都有,甚至是每个农村的村落里都有,但是现在谁还听他们的话语,谁还去想他们话语中的意思。

社会的进步不应该仅仅是一心向“Qian”看,自然、社会、生态的和谐共生,平等的共生,从心里敬畏“生命”。

据说最近,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因为引进了狼群而改变了公园的生态环境,他们发现峡谷的贫瘠逐渐草长莺飞了,原来大腹便便的羚羊开始健步如飞了,失去了各种鸟类重新回来了,各种生物共生共荣,一派生机。

部分引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