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还须多拼拼

by 杨学成

继小米、蚂蚁金服、美团、优信等贴出上市时间表之后,一家成立仅三年(2015年9月)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也向美国证券交易所递交了审批材料,期待迎来高光时刻:

拼多多:还须多拼拼

正当大家认为中国电商大局已定的时候,拼多多在阿里巴巴和京东这两大传统电商巨头的夹缝里,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那就是「拼团」!这种电商方式以用户端的社交关系链作为低价流量入口,反向撬动供给端响应,从而构建起社交电商的新模式。

随着阿里巴巴剑指新零售,京东着力新消费,拼多多逆势而动,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玩出了「消费降级」的新天地,有效触达了四五线城市甚至乡村消费的沉睡市场,为电子商务平台带来了更加多元也更加底层的全新流量。

抛开拼多多过去三年令人咋舌的成长速度不谈,能够在京东和阿里的围剿之下生存下来已属不易。当然,后续面临的挑战也是大大滴。

其一,拼多多的核心优势是低价格的前端流量,是用前端流量倒逼后端商家让步,因此商户管理会是拼多多巨大的挑战,一开始这些商家会受到流量吸引从传统平台上迁移过来,但很快就会以同样的速度迁移回去,如何提高商家留存度是拼多多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二,社交关系链启动的背后受到「互惠原则」的支配,除了低价之外,拼多多必须寻找到更多的互惠品,最终需要做到,每一次一起购物都会进一步促进既有的社交关系,否则以纯粹购物为基础的社交关系链将很难维护,这也是淘宝和支付宝多次尝试社交未果的原因。

其三,收入从哪儿来?现行模式之下,拼多多仍然是通过征收「流量税」的方式获得平台收入,与淘宝模式类似,只不过获取流量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已。所以目前拼多多扮演的角色是腾讯流量的变现器,很大比例的营收都要返还给腾讯平台。未来,必须要找到全新的营收方式,否则生存堪忧。

除此之外,一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这么着急上市,也意味着拼多多对自身的模式并不坚定,这是一种寻求用外部力量来解决内部问题的做法,暴露了内部运营团队面向未来并没有非常清晰而坚定的模式认同。

进而,近期一系列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再加上已经上市的公司都在高喊「新xx」,那么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的窗口期已经非常狭窄了,这些公司的匆忙上市是互联网领域的「清理库存」之举,是时候腾笼换鸟了!

结论:BASIC(Big Data/Block Chain,AI,Security,IoT,Cloud)即将登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