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醫院:解決百姓就醫痛點,信息化提供更多助力

數字化領航

在數字經濟時代,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軟件定義、信息安全、虛擬化等技術的成熟與普及,數字化技術開始滲透到中國社會與經濟的每一個環節,並與各個環節加速融合。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合中國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新華三,特別推出“數字化領航”專欄,以中國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為主線,聚焦政府、教育、醫療、廣電、物流、製造等多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經典案例,梳理發展脈絡,總結得失經驗,以期推動各行各業實現深度數字化轉型和升級。

宣武醫院對新技術、新應用的追求,本質上是對醫療安全、患者體驗以及醫護人員的感受提供更多幫助,這也是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價值之一。

宣武医院:解决百姓就医痛点,信息化提供更多助力

在普通患者的眼裡,醫院的擁擠和繁忙程度不亞於火車站,總是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掛號、等候、問診、繳費、取藥……一系列流程走下來,相當於來回奔走醫院好幾圈。而現在,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和互聯網的加持,很多流程都得到了簡化,自助掛號、繳費等便民設施和流程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優化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這些的背後,其實是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成果。“以往百姓看病經常面臨‘三長一短’的問題,即掛號時間長、繳費時間長、等待時間長,看醫生時間短。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解決百姓的就醫痛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剛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記者的獨家專訪中指出。

宣武医院:解决百姓就医痛点,信息化提供更多助力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剛

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優化百姓就醫體驗

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全美醫療組織因為不必要的支出過多,備受困擾,Intermountain醫療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該中心為解決這一問題開始醫療改革,得益於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在服務質量改進和成本管理方面,Intermountain已經成為全美領先者。

在中國,醫院與百姓息息相關,醫療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只是單純的工具,它富含意義廣泛,不僅是政府便民、惠民的重要抓手,更是與國家政策法規相連。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機構在當今時代,如何推進信息化建設?除了提升服務、成本管理之外,與其他行業和領域相比,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還有哪些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梁主任以北京市整體推進的京醫通建設為例,向我們介紹了目前醫院信息化的成果。百姓通過智能手機終端就可以進行預約掛號,足不出戶預約就診,到達醫院刷卡或使用手機號碼取號看病,將整個掛號過程數字化,繳費也可以實現自助形式,省去排隊麻煩。目前宣武醫院實現了門診就診預約率100%,自助機繳費率接近80%,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就醫。

對於百姓關注的“如何最快獲取診療信息”,通過信息化建設可以實現第一時間將檢查檢驗信息發佈到患者智能終端,實時瞭解診療信息的變化。宣武醫院平均每天發送檢查、檢驗結果六千五百餘份,以數字化的方式和人性化的服務為患者節省就醫時間,提升診療效率。

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為百姓節省時間和提高診療安全,還有很多服務應用。醫院人多且佈局複雜,很多患者進入醫院找不到方向,感覺像迷宮,找不到藥房、檢查科室等等,這時醫院提供的室內導航服務會非常方便百姓。國家目前推進的互聯網醫院、遠程會診,也是鼓勵醫療機構要結合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提升為百姓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

此外,信息化建設有利於加強醫療流程安全保障,滿足百姓對安全性的訴求。針對百姓更關注的用藥安全問題,宣武醫院通過信息化建設進行前置審核,醫生在開具處方的過程中,系統會提示是否超劑量用藥、超規格用藥,是不是用錯藥了,假如出現這一問題,業務系統可以自動攔截。再比如在用血的過程中,配錯血或者輸錯患者都會導致患者死亡情況,因此,從真正交叉配血開始一直到患者輸血完畢,宣武醫院運用全流程的信息化監控來保證正確的血在正確的時間輸到正確的患者身上。

因此,信息化更大的價值在於對醫院整體醫療安全質量的再造。醫院診療過程存在風險點,通過信息化建設覆蓋業務流程,除了人的核對外,信息系統再進行核對,保障流程安全。

在對這一點的認知上,宣武醫院與新華三不謀而合。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新華三提供的解決方案更多的是運用技術完成對醫療管理流程的升級,通過信息技術對業務流程的再造、優化,提升對風險的把控,從而極大地減少、甚至規避犯錯幾率,最大程度保證醫療安全。

醫療行業要求0誤差是信息化建設最大挑戰

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價值毋庸置疑,但是它面對的群體決定了與其他行業相比,其信息化建設更具特殊性——其他行業可以有1%的誤差,但是醫療行業需要做到0誤差。企業可以犯錯誤,銀行也可以關門,但只有醫院是不允許犯錯誤的。

“如果我們的信息系統現在停滯,10分鐘之內就是一個群體性事件。宣武醫院每天的門診量是10000人,加上陪伴家屬也有10000人,每天20000多人的服務量,業務系統突然出現問題不可想象。”梁主任如是說。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只是醫院信息化面臨的問題之一。眾所周知,醫護人員的學歷要求更高,因此,在知識分子“扎堆”的醫院,需求也更為複雜,如何與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來滿足其業務需要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重點。與企業的標準化規範流程相比,醫院更具個性化,如果醫護人員提出技術不支持的需求,醫院信息化部門需要耐心解釋清楚。

伴隨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日益複雜,對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在近十年醫療行業信息化發展的黃金時期中,挑戰與成果並存。宣武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同樣經歷了應對挑戰的“升級打怪”過程。作為擁有國際HIMS7認證的中國十家醫院之一,宣武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要求更高:首先要具備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其次,要有很強的服務能力和響應能力,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保證業務系統安全性,這是服務能力。第三,一定要有創新能力,根據醫療行業特點不斷推進創新場景的應用。

2003年,非典爆發。宣武醫院是北京市指定的兩家重症非典接收單位之一,在此期間僅接受非典患者。完成非典診療任務後,宣武醫院進行園區重建,重新消毒、粉刷再接納新患者。在園區重建過程中,業務系統也進行了重建——門診醫生工作站上線,業務系統擺脫財務核算的概念,升級後具備處方開具等功能。

2012年,國家衛計委提出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宣武醫院同步開始廣泛的信息系統建設,包括電子病歷、移動護理等。

2015年,宣武醫院大規模應用新華三物聯網AP技術;9月,宣武醫院通過HIMSS6級認證,成為北京市醫管局系統中首家通過HIMSS 6級評審的醫院,也是我國第7家獲此殊榮的醫院。

2017年11月,宣武醫院通過HIMSS EMRAM(住院)七級評審,通過國際標準檢驗充分驗證了宣武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成果。(注:HIMSS是美國醫療信息與管理系統學會的英文縮寫,HIMSS評級是目前國際衛生行業權威的標準化評級模型;EMRAM是電子病歷應用模型的英文縮寫。)

宣武医院:解决百姓就医痛点,信息化提供更多助力

十五年來,宣武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諸多顯著的成績

應用先進解決方案,大幅提升醫院業務能力

正是基於明確的需求和目標,宣武醫院在信息化建設中選擇與新華三合作。“新華三是我們國內最好的基礎設施的供應商,包括它的服務器、存儲、網絡技術,都走在全國甚至包括世界的前列。不僅我們醫院,我想很多醫療機構都和新華三有合作,新華三在醫療行業的服務能力是得到業界公認的。它的技術能力、服務能力,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幫助。”梁主任評價道。

宣武醫院很多底層基礎設施架構和物聯網的應用是採用新華三的技術,支撐宣武醫院的信息系統實現7*24小時不間斷運行,充分滿足醫院未來5年的業務擴展需求。目前在建的8萬平米新院區整體的網絡架構,包括有線網、無線網、物聯網都是新華三的設備,以及將與南北院區構建的雙活數據中心,也是與新華三合作的成果。

宣武医院:解决百姓就医痛点,信息化提供更多助力

新華三的技術設備支撐著宣武醫院的信息系統7*24小時不間斷運行

在物聯網的應用方面,通過手術室管理、醫生工服管理,以及消毒供應管理的信息化,幫助業務流程更加優化、準確。舉例來說,以往醫生去手術室,更換手術衣的過程不能實現全流程追蹤,而在藉助信息化手段實現手術服全流程管理後,能夠幫助醫生最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手術衣,對醫生高效完成手術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而手術室消毒器械和醫療廢棄物的管理更加重要,如果這個過程沒有管理好,將會產生諸如細菌感染等問題,這也是宣武醫院和新華三目前重點合作的項目。宣武醫院每年的手術量將近四萬例,截止目前沒有任何一起醫療糾紛是因為消毒供應產生問題造成醫療差錯。

宣武醫院與新華三合作推進的物聯網項目,不僅體現在為醫生工作流程提供服務,對患者也同樣具有服務價值。宣武醫院以神經學科為主,其中老年痴呆這個病種容易導致患者走失,通過物聯網設備為患者佩戴手環或腳環,一旦出離監控區域會自動報警,保障患者安全。同樣的,針對嬰兒防盜,宣武醫院也與新華三合作通過物聯網保障嬰兒安全。

宣武醫院對新技術、新應用的追求,本質上是對醫療安全、患者體驗以及醫護人員感受的提升提供更多助力,這也是醫療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價值之一。

誠然,放眼全球醫療改革都在不同程度的推進,有時自上而下的方案不足以糾正整個系統中的普遍問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自下而上的轉型成為可能,在信息化建設中,技術作為支撐手段為信息化策略的落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未來,宣武醫院希望能夠把新的技術應用在為患者服務、為醫療服務的最新場景上。”梁主任說到。

專家觀點

“我國的公共衛生和醫療行業政策,核心目標是為百姓服務。因此,醫療行業的信息化不僅要做好基礎設施,更要符合國家戰略轉型目標要求。通過信息化建設真正解決現有醫療體制下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為患者提供便民、惠民服務,這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和價值。

信息化的本質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根據摩爾定律18個月技術就變更一次,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但醫院管理是門藝術,如何用技術推動管理水平提升,並將新的技術與管理結合,與整個醫療安全質量、醫院平穩運行結合,同時獲得管理部門、決策部門和醫護人員的理解,這是醫院信息化建設中最具挑戰的地方,也是最讓人有成就感的事情。”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剛

《哈佛商業評論》點評

伴隨近十年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飛速發展,醫療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也經歷發展黃金期。信息技術如何為醫療這一傳統行業創造價值尤為關鍵。從記賬系統轉型為電子病歷代替紙質病例、到支付方式改進,再到提升診療質量,推進“互通互聯”數據建設,中國醫療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更符合國情特色。

在這一過程中,信息化不僅需要“技術”完成基礎構建,同時也需要“管理”完成頂層設計。廠商去完成技術開發和創新服務,高質有效完成基礎設施構建和服務;醫院從實際出發確立信息化戰略,將新技術與業務結合,更好服務百姓,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承載的價值不是單純的應用工具,而是賦予服務和管理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