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頭版聚焦荊州鄉村振興:千村披錦繡 萬戶氣象新

湖北日报头版聚焦荆州乡村振兴:千村披锦绣 万户气象新

今日,《湖北日報》頭版刊登文章《千村披錦繡 萬戶氣象新——荊州鄉村振興掠影》,全文如下:

金秋九月,荊江兩岸一派豐收熱鬧景象。

9月12日,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走進公安縣;在產糧大縣監利,農民運糧車隊排隊開進合作社,將糧食烘乾儲存。

中秋假日來臨,松滋洈水風景區汽車露營基地已經車滿為患,景區內小木屋全部已被預訂;石首桃花山生態園停車場,則停滿了掛“湘”字車牌的汽車,農旅融合亮點紛呈。

今年全省“兩會”,省委向荊州市提出“探索建設江漢平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的要求。4月,荊州召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在江漢平原腹地,發展產業促農民增收致富,生態治理留住美好鄉愁,組織振興實現鄉村有效治理,一幅幅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特色產業興鄉富民

進入9月,小龍蝦開始打洞產籽,監利縣毛市鎮石碼頭村的何傑著手整理稻田養蝦溝,對水體進行消毒處理。有5年稻田綜合種養經驗的他,今年“蝦稻連作”面積80多畝,收入30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兩年,荊州推動各地依託自身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興鄉富民。

監利是“全國水稻第一縣”“中國小龍蝦第一縣”,洪湖是“全國淡水水產第一市(縣)”,荊州以監利、洪湖為突破口,大力推廣“蝦稻連作、稻漁種養”體系,每個縣市重點建設1萬畝以上示範基地,力爭2020年實現全覆蓋。

“今年6月世界盃期間,10萬隻沙市區荊香緣的小龍蝦遠銷俄羅斯,轟動全國。”荊州市水產局局長黃服亮說,荊州“蝦稻連作”面積達到251萬畝,每畝增收3800元,到2020年預計達400萬畝,農民增收152億元。美好置業集團計劃在監利、洪湖各流轉土地100萬畝發展“蝦稻連作”,目前在監利已初步落實地塊近10萬畝,在洪湖流轉土地近5萬畝。

長江南岸的公安縣和松滋市,大力發展葡萄、柑橘產業。目前,公安葡萄已發展到11萬畝,產值超11億元,惠及農戶3萬多戶,成為長江中下游最大葡萄產區,佔據全省葡萄產業半壁江山。“松滋柑橘”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種植面積23萬畝,產值5億元,惠及農戶10萬多戶。

同時,荊州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工程,積極啟動荊州“智慧農業”項目建設,計劃投資4000萬元。江陵縣三湖農場產出1500萬斤黃桃,80%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為現代農業發展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生態宜居留住美好鄉愁

眼下,洪湖市鄉村振興“百日競賽”激戰正酣。“鄉村拆違治亂,改善人居環境。”洪湖市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王新喜說。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今年以來,荊州突出“潔綠亮美齊暢特”,推進富美鄉村示範村建設,目前已確定示範村134個,其中有70個被認定為省級試點村。

石首市政府出資5000萬元,將市域內44個湖泊的承包經營權全部收回。“很多年都見不到的田螺,現在多的是。”東昇鎮長堤寺村白蓮湖巡湖員鄒上華說。

江陵縣推行“多位一體”農村環境綜合管護模式,鞏固整治成果,鄉村環境變美。監利縣安排鄉村保潔員2000多人,收集處理生活垃圾,“以前河渠邊堆滿垃圾,現在全沒了。”程集鎮程集村保潔員宋傳畢說。

荊州區發展鄉村旅遊,打造“荊當一路詩,沿途千幅畫”精品文化旅遊走廊,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接待遊客18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98億元。公安縣招商引資10億元,建設天露湖國家生態農業公園,打造“夢裡水鄉”。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鄉是久負盛名的“荊州屋脊”,景色優美,更有獨特的土家風情,以溫泉養生、特色民居、土家文化、高山特產吸引眾多遊客。松滋市旅遊局局長覃章豔介紹,今年打造32個以休閒、娛樂、民宿、體驗為主的特色村。

洪湖市老灣回族鄉珂里灣依託獨特的水資源,修復古街,建成村史館、珂里驛站、老碼頭、酒坊、豆腐坊、石板街、大戲臺。生態宜居珂里灣已成為江漢平原特色水鄉村落。

組織振興激發鄉村活力

8月27日,公安縣獅子口鎮義星村召開村民代表會,結清上半年的“勞務賬”,加入村勞務合作社的村民,領到150餘萬元工資。

鄉村振興,基層組織是保障。荊州市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曹世學說,建強農村基層戰鬥堡壘,推進組織振興,激發了鄉村新活力。

2017年初,公安縣開始嘗試以村組為單位,創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資本合作社。村“兩委”班子在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勞務合作社兼職,帶領群眾致富。

義星村共4021畝地,有3700多畝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全部加入勞務合作社。村民還可現金入股村裡的資本合作社,成為現代農業的“合夥人”。

石首市全面消滅“空殼村”,154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石首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勁松介紹,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秘訣”就是選優配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弄潮兒”。

給老人發補貼,給考上大學的孩子發鼓勵金,給貧困黨員發慰問金,給村民免費安裝有線電視、寬帶網,有的還直接給村民現金分紅……時下的石首農村,“村級福利”已較為普遍。今年以來,荊州全面實施“紅色頭雁”工程,從機關事業單位選派了598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的同志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發展動力強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