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就能給經濟帶來好處?

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這幾年延遲退休的政策也經常被擺上了檯面。

為何要延遲退休,就要與這幾年中國的養老金扯上關聯。數據上顯示了中國的養老金在近幾年出現了入不敷出的問題,短期內雖然缺口還可以填補,但長期以往卻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因此推出延遲退休,國家就是希望能增加個人的勞動價值,創造財富用於自己未來的養老。但延遲退休這一政策,卻不是人人都適合。諸如在做體力勞動的農民工,延遲退休無異於加重他們生活的負擔。上了年紀的人做事就不利索了,身體也吃不消,創造出來的價值真的能給經濟帶來好處嗎?

延遲“退休”,就能給經濟帶來好處?

有人就此提出了另外的看法,那這些人可以轉型工作,例如做一些餐廳的服務或工作量較輕的工作。但事實是這些工作的崗位是稀缺的,並不能滿足這一大部分人的需求。對於知識類型的工作,他們更是難以駕馭的。因此延遲退休的問題,也就暴露了出來。

延遲退休這一方式,更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一部分人轉型的問題。不同工種對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強調體力勞動的崗位自然就對年齡的要求更為嚴格。而從事相關腦力活動的崗位,其實延遲退休所能創造的價值也是巨大的。就像大學的老教授,年紀的增大也帶來了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如果延遲退休,為社會也能帶來更多的財富。

延遲退休這一種方式,理論上更適合從事國有企業等辦公室的文職人員,相對於體力勞動對年齡的要求,這些崗位就顯得更為合適。現在的國企也推出了靈活退休的政策,即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在55歲後自由選擇退休。

延遲“退休”,就能給經濟帶來好處?

但社會是講求公平的,每個人自然都希望能夠提早退休,享受生活的樂趣。但事實是隻有諸如公務員這類工種可以在工作滿30年後選擇是否退休,而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對於“退休”二字,並沒有實質的概念。“幹不動了,工作自然就停了”,這或許更多是農民工現在的寫照。

但是在未來,隨著中國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人將能從事更高質量的產業。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一部分的人才,為社會和個人創造相應的價值,這才是一個需要注重的問題。如果未來大部分人從事的是腦力工作,那麼延遲退休與相關政策的重要性,將會越發凸顯出來。

延遲“退休”,就能給經濟帶來好處?

雖然國家在過去幾年享受到了人口紅利的好處,但這部分紅利所創造的價值,更多是通過體力勞動所創造的。就如中國自身所提出的將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型,更加強調創新的作用。人口也應該向著更高質量發展,這樣的延遲退休所能創造的價值才是巨大的。

總結起來現在國家所提的“延遲退休”,一來是覆蓋面和麵對人群還存在著一定的導向問題:如何正確區分從事體力和腦力勞動的人群。二是退休人群的整體水平的分層也較為嚴重,難以確定是否延遲退休能帶來更大的好處。

延遲“退休”,就能給經濟帶來好處?

未來國家如何對退休人群與政策進行轉型與改革,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