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不在了弟媳改嫁了,她患上尿毒症後給侄子當媽,丈夫一去不返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海納百川;親情是一個電熱寶,偶爾也有停電時;友情是那熱水壺,熱熱冷冷。郝秀娟,是1976年出生的一位尿毒症患者,在她的生命歷程中,飽嘗人情冷暖,但她不忘回報社會,關愛他人,用生命踐行著內心的堅守和良知,也充滿了對美好生命的渴望。令人感動的是,在受到數百人的幫助後,郝秀娟並沒有心安理得的用“拿來主義”看待別人的愛,而是非常懂得感恩的用愛和良知回報,情暖了他人,也溫暖了社會。

郝秀娟是河北省石家莊井陘縣天長鎮郝家臺村人,沒有生病前,村裡人都誇她長得漂亮,是村裡的“村花”。令她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家庭變故和自己患病後,徹底改變了她們這個家以及她自己的人生軌跡。2006年的冬天,郝秀娟的弟弟因煤氣中毒去世,隨後弟媳也改嫁他人,留下一個不滿週歲的男孩。父母中年喪子,一時間很難接受這個變故,這時,她做出了一個決定:自己暫時先不要孩子,把侄子當成了“兒子”來養育。

2007年秋天,郝秀娟突然感覺身體不舒服,愛人陪她到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生說她得了尿毒症。郝秀娟的愛人說:“我們要上最好的醫院,做最好的治療”。兩年過去了,她的病情依然不見好轉。這時愛人說要到外地打工掙錢為她治病,然而再也沒有回來。


弟弟不在了,弟媳改嫁了,丈夫跑了,從此,郝秀娟和父母、侄子一家四口開始了艱難的生活。面對家裡的現狀,郝秀娟卻活得很樂觀而積極,對此,她動情地說:“命運可以捉弄我,丈夫可以拋棄我,無論有多難,我也不能自我放棄,以及放下對親人的愛!我不但要活著,還要活得快樂!”。

雖然身患重症,但郝秀娟卻是一位熱心腸,平日裡,鄰居家需要幫忙時,她能做的,都會很熱情的提供幫助。閒暇時,她還會幫本村的孩子們輔導功課。上學時曾擔任文藝委員的她,教孩子們唱歌,跳舞時也是有模有樣的。在她病重的時候,郝秀娟自己錄製了自編的舞蹈,她常對父母、侄子說: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你們就看我跳舞,記得一定要像我一樣,快樂的繼續生活下去。

從2008年至今,郝秀娟只有靠透析來維持生命。從發病到現在,年邁的父母除了靠種地和低保補助,還要趁農閒的時候,在附近村裡打打零工。她也會趁著不做透析的時候,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零工。可是這些用來支付孩子上學的費用及郝秀娟的醫藥費是遠遠不夠的。郝秀娟每個星期到微水鎮的醫院做兩次透析,每次自己負擔的費用近400元,時間久了,她和父母也感到越來越吃不消,無力承擔日積月累的治療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郝秀娟從小就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沒病前,她把自己一個月1000元工資全部幫助了行動不便的老鄰居;上班時,她還多次主動帶頭為白血病兒童、殘疾人捐款;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即使自己身患重症,郝秀娟也依然力能所及地為災區群眾捐獻了自己的一份愛心。郝秀娟身患尿毒症的消息和遭遇傳開後,曾經被她幫助過的人以及親朋好友、同學和曾經的同事,紛紛來到她的家中,也力能所及地向她表達了一份份愛心。

郝秀娟曾經的一個筆記本變成了她的賬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記滿了大家給她的捐款數目,小到一箱牛奶、幾個雞蛋,大到幾千元、上萬元,秀娟都記得清清楚楚。每隔幾天就拿出來看看,好像生怕自己忘了似的。對此,她動情而感恩地說:“我十分感恩大家的幫助,如果沒有大家,也就沒有我的今天!經過磨難,我才知道:原來愛別人和被別人愛,是那麼幸福,那麼美好!”。

兩年前,秀娟想給每個給她捐錢的人都打個“感恩欠條”,並和父母約定:如果她不在了,請父母盡最大努力把錢還給大家。她說:“這欠條代表著感恩和愛,只有親手把這欠條交到大家手上,我才能安心!”。圖為:曾受過郝秀娟幫助的一名男士為郝秀娟送上一束鮮花,該男士後來也幫助了她。


為了讓每一個好心人都能拿到“感恩欠條”,郝秀娟特意給大家打了電話,大約有30多名好心人來到她的家中。“本子上記著的好心人很多很多,有些人工作忙今天不能來拿欠條了,以後我會分幾次把欠條給大家!感恩生命中有大家相伴!我會永遠牢記、感恩你們賦予給我的愛!”郝秀娟動情地說。圖為:郝秀娟正在整理一張張寫好的欠條。

郝秀娟親手把欠條送到曾經幫助過她的愛心人士手中。

一位愛心人士拿到郝秀娟的“感恩欠條”後忍不住當面哭泣。

當日,板橋村的一些村民派代表給郝秀娟又送來2000餘元捐款。

郝秀娟與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合影,老同學聽說她生病之後紛紛伸出援手。編後語:人心互暖才是愛!有情有義才是真!人生,不過百年,不要活的那麼狼狽和狠心!多用點心,多付出點愛,多些不錯的朋友,人生才會更快樂!記住:如果別人的天下雨了,你有多餘的傘,不妨分享給別人一把。人在做,天在看!任何大愛或小愛的付出,最終都會得到應有的福報!敬請轉發圖集,關注上方“北疆記錄者”,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