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蘇六朋,字枕琴

,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清代廣東順德人。

早年曾在羅浮山中讀書,從德堃學畫。與張維屏、李長榮、鄧大林、鄭績、梁倫恩等有往來。善畫風俗人物,反映清朝中期百姓的日常活動。畫風取法宋元,受閩派上官周與黃慎畫風影響,細筆者尤佳。有《集市圖》、《東山報捷圖》、《藥洲品石圖》、《曲水流觴圖》等。

香港中文大學藏有蘇六朋《白描羅漢卷》,及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有蘇六朋《羅浮仙賒酒圖》及《文會圖》等。

妻餘菱亦善畫,與夫“紅袖添香共讀書”,其子蘇子鴻亦是清代名畫家。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名稱】清 蘇六朋 太白醉酒圖

【年代】清代

【簡介】立軸,紙本設色,縱204.8釐米,橫93.9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李白醉酒於唐玄宗(李隆基)宮殿之內,由內侍二人攙扶侍候的情景。圖中省略佈景,人物造型準確,李白戴學士巾,五綹清須,面部用工筆描繪,層層暈色,表情活脫若生,眉宇間流露出高傲之態,十分傳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硃色靴、帶,色調鮮明; 內侍的服飾作皂帽、青雜色衣履,色調灰暗。以服裝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貴的氣勢。運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筆鉤勒線條,設色富有層次。是作者於道光24年(1884)二月創作的名作。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名稱】清 蘇六朋 東山報捷圖

【年代】清代

【簡介】紙本,立軸,縱238釐米,橫117釐米,現為廣州美術館藏。

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與寧靜。山間一隅,樹木蔥蘢,一道清泉逶迤婉轉,自山石之間緩緩流下,水聲淙淙,使畫中環境顯得更加寂靜安寧。對弈的二人神情專注,彷彿心無旁騖。畫家通過對人物形體、姿態與服飾的具體描繪區分出二入主與客的關係。主人謝安的身體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他神態高雅,氣度雍容,衣冠線條宛如行雲流水,簡潔酣暢。客人的身體有一半被掩映在樹後,他給觀者的只是一個側面,作者採用了這樣一種對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畫中主人的地位,從而使謝安的形象不言自明,雖是少許變化,卻是別具匠心。

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在畫面的右上方,婉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戰馬風馳電掣般飛奔而來。這一處微小的安排恰恰是這件作品的關鍵,戰馬上的特使是剛剛從戰場上歸來向謝安捷報的,這正是這幅《東山捷報圖》的主題所在。作者有意把這—人一騎安排在這樣的—個角落,是為了避免縱馬狂奔的強烈動感破壞了畫面的整體和諧與寧靜。觀者在看至撻匹奔馬的時候,彷彿能夠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使畫面在舒緩與寂靜之中平添了一種緊張與躁動,能夠在—幅作品中處理好這種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結構嚴謹,造型生動,筆法細緻,設色淡雅。在山崖的暈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應用,使崖石顯得滋潤透亮,如同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氣,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華滋的韻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樹木的勾勒皴擦細膩精到,法度森嚴,頗有唐寅與仇英的遺韻。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清代名畫家羅浮道人:蘇六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