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匠心,細述古韻」——新農村建設帶頭人訪談

7月9日, 台州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尋訪匠心.細述古韻”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谷岙村採訪了谷岙村村長

黃勤龍(石匠)、書記鮑先曉。掀開了第四個版塊“弘揚幹部正能量,樹立幹部好榜樣”活動的帷幕。

坐落在匯溪山區的谷岙村,曾是名不經傳的“山溝溝”。但近年來,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綠樹成蔭,清水環繞,成了新農村建設的典範。而一切的改變是源於村裡出了兩個“領頭羊”。一位是有著多年基層工作的村民委主任,另一位是上任不久的黨支部書記。當老經驗搭上新理念,攜手聚力謀發展,村民們的小日子是越過越好。今天讓我們來認識這對工作上的好搭檔:黃勤龍鮑先曉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看支部

谷岙村現任村長黃勤龍原本是個石匠,過去常年在外打拼,有著不錯的收入。有一年重陽節,黃勤龍回鄉省親,村子破敗的基礎設施以及村民生活的艱苦引起了黃勤龍的深思。經過再三思索,他決定留下來帶領老鄉們一起用勤勞和智慧建設這個貧窮而美麗的小山村。

長久以來,谷岙村的老人們都有一個心願,就是自己村子裡能做一臺“自己”的戲,邀請鄰村的朋友們來看戲,而不是再被鄰村人嘲笑說是“白看戲”的。老人們的想法正和黃勤龍的心意,黃勤龍知道,要讓村子的物質富起來,首先要讓村民們的精神文化富起來,於是他開始著手要為村民修個像樣的文化大禮堂。習主席曾說:“農村文化大禮堂是農村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

“尋訪匠心,細述古韻”——新農村建設帶頭人訪談

2013年黃勤龍當上選村民委主任。起初,建設大禮堂時村裡沒有錢,他便自掏腰包先墊著,之後他又在村裡號召並帶頭捐款,通過不懈的努力,建設大禮堂的資金總算是有了著落,黃勤龍以他一個人一雙手挑起了建造文化禮堂的大小事務。別人說黃勤龍是個“傻村官”,怎麼淨做這種虧本的事情,黃勤龍卻說:“如果不犧牲一點,我們肯定做不成事業。身為幹部,總得要有一點義務、一份擔當,要全心全意為村民乾點實事出來。”

幾年後,政府開始規劃建設美麗鄉村,黃勤龍便開始處理豬圈分散、違章建築、綠化帶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以求達到美化村子環境的效果。但說起來容易,推廣起來又何其艱難。那段時間,黃勤龍面臨各方面的阻力,也承擔各方面的壓力。首先是村民不理解,於是他便挨家挨戶進行思想疏導,有時候一談就談到了深夜。黃勤龍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做著,隨時間推移,整治鄉村的效果顯現,村民這才開始理解村委會的規劃,也理解了黃勤龍的一片苦心。

“既然想為村民謀幸福,就要幹實事,絕不能半途而廢。”黃勤龍如是說道。當談起自己為建設谷岙村文化禮堂而欠下一些債務時,他說:“只要能使村民挺直腰桿,這些苦就都不算什麼”。

橋洞周圍四壁

谷岙村村委書記鮑先曉先生在談到對黃勤龍村長的印象時,他說:“黃村長話不多,只是埋頭做,踏實能幹,對功名利祿不在意也不求回報,一門心思都在為村民謀幸福上。黃村長最初競選成功時,便說要重修文化禮堂,當時村民普遍反對,其中嘲笑譏諷者不在少數,那時候村裡窮,況且蓋禮堂又無法帶來經濟效益,自然是得到不到大部分村民的支持。沒有人幫著幹,他就一個人幹,需要木頭他就上山去砍,需要錢他就自掏腰包先墊付著,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眾人的冷眼旁觀下,黃村長一個人挑起了整個文化禮堂的工程。後來,文化禮堂擴建好了,村民們這才明白了黃村長的苦心,紛紛籌錢幫黃村長把先前墊付的錢給補上了,平常人付出了一般都要回報,而黃村長從來不要回報。在生活中他真的是好大哥,在工作上相互交流、無話不談。我們兩個很默契,想法基本上一致,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怎麼樣把村子建設好,所以我們雖然村子小、起步晚,但是得發展卻很快。”

“尋訪匠心,細述古韻”——新農村建設帶頭人訪談

村長親刻石碑

谷岙村村委曾就新農村政策制定了三年工作目標:1.修一條環村步道2.建一座休閒公園3.打造綠色有機果園4.打造生態養殖場。在黃勤龍的帶領下,谷岙村正逐步完成這些工作目標。谷岙村目前正在籌劃用一年的時間建造一個文化廣場和小公園,使村內整體的綠化程度得以提升,把村子的生態建設好。同時著力打造美麗鄉村、民宿,發掘谷岙村的旅遊資源。

在對谷岙村當地的村民進行走訪時發現,一提起黃勤龍村長的名字,村民無不拍手稱讚。村民們紛紛說“黃村長好啊!他是我們谷岙村歷來的村長裡最好的一位,他給我們修路,他給我們造文化大禮堂,他還經常來我們家裡走訪,關心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我們都認這個村長。只要他一句話,我們全村人都願意跟著他一起幹”。

谷岙村在黃勤龍村長和鮑先曉書記的帶領下,正以新的面貌走向農村新時代。黃勤龍村長和鮑先曉書記他們主動承擔責任,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逐步改變了谷岙村的面貌,用行動贏得了村民的尊重,是真正的新時代的共產黨人

“尋訪匠心,細述古韻”——新農村建設帶頭人訪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