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兩委選舉過後,農村「一地雞毛」

2018年各地的村黨支部、村委會陸續進行了換屆選舉。目前,大多數村完成了黨支部換屆,村委會換屆選舉也在有序的推進中,估計10月份前都能完成村兩委的換屆選舉工作。村兩委雖能選出,但留下了諸多“裂痕”。

村兩委選舉過後,農村“一地雞毛”

為選舉互相舉報造成“裂痕”

候選人之間為排擠競爭對手,不是採取正常手段,不是通過票數來決定,而是希望通過舉報對手的“劣跡”打壓對方意圖使得對手不被列入候選人。有舉報原村兩委貪汙低保的、有舉報對手違反計劃生育的、有舉報對手貪汙公款的,形式各種各樣,有時不管有無證據先舉報一通再說,使得基層紀委應接不暇。這樣致使中選人與落選人形成“生死仇敵”,這樣的矛盾在短期內無法調和,很不利於以後村兩委正常開展工作,也非常不利於農村的和諧穩定。

村兩委選舉過後,農村“一地雞毛”

宗族之間不和調解的“裂痕”

很多時候,農村的選舉不是為了選出能力強、有公益心、有奉獻精神的領頭人,往往宗族勢力在其中影響,好像本姓人沒人在村兩委感覺就能吃虧一樣,所以即使本宗族的候選人各方面條件不行也要強推,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即使是木頭也要搬個放在那邊”。這樣一種思想必然造成不同宗族(不同姓氏)之間的矛盾加劇,沒有一定的時間也是難以化解的。

職數減少、“一肩挑”等也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為減少村財支出,各地要求按照人口比例下調村兩委職數,大多數地方農村人口1500人以下的村只能配置5名村兩委成員,而且要求簡直和村書記、主任“一肩挑”,但很多這樣的村原來是有7名村兩委成員的,以前也是書記、主任分設。職數的減少造成“僧多粥少”,無形中加劇了村兩委的競爭強度,當然只是改革的“陣痛”。

村兩委選舉過後,農村“一地雞毛”

當然以上三種“裂痕”的產生既有村民思想覺悟、法律意識不夠的原因,也有改革產生的“陣痛”,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村民的覺悟問題。同一個村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是人是鬼”大家很能分清,不知為何就要受宗族思想影響一定要選自己人?不知為何就不能憑票數推薦出一位正直、公道、有能力、有服務心、有公益心的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