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雷」人的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良傳統養育孜孜不倦的人

在眾多的“雷”人的歌中,你們聽過哪些呢?也許有數都數不清的了,接下來為大家說一下我覺得最“雷”人的歌吧!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廣東省雷州市的一個小鄉鎮裡的窮人家的孩子,自從畢業後,就出來打工到現在,有7-8年了吧!這一路風風雨雨,哭哭笑笑,在這裡就不說了哈!提到最雷人的歌個人覺得還是我家鄉的“雷歌” 這種歌最受老人歡迎和追捧了,在我家鄉基本家家戶戶有老人的話,都 基本有“雷歌”的

也許看得有點懵,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雷歌”吧

雷歌也稱雷州歌,是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勞動人民的精神食糧,是廣東省四大民歌之一,以雷州話演唱。是記載著雷州半島人民生存、勞動、生活的鬥爭史。其基本內容體現了雷州半島的地理風貌以及雷州人民的生存環境、勞動生產、家庭生活、愛情婚戀、歷史人文、倫理道德、風土習俗、娛樂戲謔、喪白喜慶、政治時事等等。

2008年雷州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雷州歌反映古代雷州地區勞動人民風貌及勞動生產內容,是雷州歌的主流題材。雷州歌曾出現眾多韻腳達34種。後經過長期多次合併,至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湛江市雷歌研究會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再從上次合併後的25韻合併為17韻,韻音全按雷州方言劃分。不同的韻音具有表達不同內容的功能。

最“雷”人的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良傳統養育孜孜不倦的人

基本特徵,結構嚴謹,平仄協調,韻律優美。每首4句,每句7字,有的每句前可加2至3字,稱為“歌墊”;第一、二、四句末字押雷州音韻(其中第一句末字不能用陽平字,第二句末字只能用陰平字,第四句末字只能用陽平字);第三句末字不用押韻,但必須是仄聲;第二、四句的第4字是陽平聲。這就是雷州歌格律。這種格律接近七絕,唱起來琅琅上口。其腔調自由,喜怒哀樂隨心所欲自由唱,如親人死了,以歌代哭;女子出嫁,姐妹夜裡集中,以歌訴情陪嫁唱等。雷州有一句很流行的俗語叫做“一條歌唱到城”,即趕集時沿途接連不斷地唱歌,直唱到城鎮。這種自由腔調開口即唱,才使雷州歌得以一代代傳承下來。

最“雷”人的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良傳統養育孜孜不倦的人

傳承現狀,在雷州半島,不論是文人雅士或野夫村佬,也不論是年邁老翁或村姑牧童,人人都愛唱雷州歌,創作雷州歌。特別是歷朝歷代雷州的騷人墨客,碩學名流。如官至閩浙總督的陳王賓、身為朝中翰林院編修的陳昌齊、名登進士的安徽休寧縣知縣洪泮洙、舉人黃清雅、丁宗閩、貢生黃景星、陳伯常、梁成久、洪翰及一大批口頭創作人才,他們都熱心參與創作和賽歌(主要是口頭)活動,才使雷州歌代代繁衍生息,傳承下來。雷州歌的出現就一直伴隨和記載著雷州的歷史,它簡直就成為雷州人的誕生、遷徙、勞動、生活等一部口傳的歷史。雷州歌的對唱歌衍生了“姑娘”歌,“姑娘”歌中的勸世歌又衍生出雷劇,因此地雷州歌在雷州文化中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最“雷”人的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良傳統養育孜孜不倦的人

雷州歌是一株南國藝術 ,是雷州文化的折射,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而又為炎黃文化增添光彩。雷州人民把雷州歌看得像吃飯穿衣那麼重要。而且,雷州歌衍生出雷劇(廣東省四大劇種之一),雷劇的唱詞就是雷州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政機關極為重視運用雷州歌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雷州歌伴隨雷州人民走過滄桑歲月,也將永遠伴隨他們開拓未來。要了解雷州半島的歷史,要熟悉雷州的風土人情,要探究雷州的人文環境,就必須研究雷州歌。

雷州歌早已傳播到講 的地區及國家。民國以前,雷州“姑娘”歌組班到東南亞國家的雷州華(僑)人地區演唱;近年雷州歌光碟紛紛寄往港澳臺及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因此,雷州歌對海外華人(僑)、特別是臺灣閩南人必將起到連結中華民族文化的紐帶作用。

最“雷”人的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優良傳統養育孜孜不倦的人

好了,好像有點囉嗦了,有點長,建議細看哦!第一次寫文章,希望大家多多給點建議,留言框24小時為大家開放哦!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