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漳州小區電動車「花樣」充電,你們就不怕火災找上門?


實拍漳州小區電動車“花樣”充電,你們就不怕火災找上門?



8成

電動車火災發生在充電中

9成

重大事故中電動車置於建築一層或門廳過道

今年來,漳州市消防支隊監督排查、強化整治,紮實推進電動車火災防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生產企業6家、銷售企業及倉庫254家、居民住宅小區811個,發現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問題隱患977處,已督促整改941處,實施行政處罰7起,罰款3.5萬元。


實拍漳州小區電動車“花樣”充電,你們就不怕火災找上門?


01

天降“飛線” 插座“接力”

一根根電線垂掛在樓面上,電線插板暴露在外,有的電線已經老化,有的插板沒有斷電裝置……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水仙花園、惠民花園、鑫榮嘉園、金峰花園等小區,發現高空私拉電線為電動車充電的現象普遍存在。

在金峰花園15幢4單元門口,一個藏在廢舊油瓶裡的插排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油瓶底部被剪開,頂端用黑膠布包裹,像是插排的“保護傘”。在鑫榮嘉園14幢樓下,一根白色的電線從二樓窗口垂下,底端的插座也用黑膠帶層層包裹,充電器嗡嗡作響,正在給一輛紅色電動車充電。

還有不少住戶將排插隨意掛在樹上,或扔在綠化帶裡,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在鑫榮嘉園23幢,從二樓陽臺垂下來一根黃色電線,插座被隨意放在地上,當時天已下小雨,但插座並沒有被收起;再往前走,記者還看見有排插線從7層樓上,約20米高的地方垂下。

在惠民花園8幢,電動車一溜排開,插座懸在半空中,插頭鬆鬆垮垮地插著。在水仙花園5號樓,甚至有兩個插座“接力”從樓上接下,記者上前一看,發現插座處於通電狀態。“這樣充電很危險呀!可能短路起火,插座進水的話,還可能漏電傷人,而且也不美觀。”家住金峰花園27幢正在樹下納涼的陳大爺說道。

02

佔用通道 進樓充電

“通道嚴禁停車”“消防通道禁止佔用”,關於電動車停放、充電的提示在許多小區都能見到,但仍有不少居民“我行我素”,將電動車隨意停放在消防通道上。在金峰花園15幢4單元樓梯口,一輛黃色電動車正在充電,電動車旁是凌亂散放的電線。還有住戶將紙箱、竹竿、油瓶放置在樓梯間,與電動車緊挨著。“真是不安全,看了就害怕。電動車要是起火,馬上會燒到電線,旁邊又全是易燃物。”業主黃先生向記者抱怨道,“這是唯一的消防通道,要是起火了,樓裡的居民怎麼逃?可能一出門就被濃煙嗆倒。”在鑫榮嘉園14幢樓下,一輛正在充電的紅色電動車甚至將鐵門堵了一大半。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小區公用通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場所變成居民的電動車集中充電區域。“小區裡明明有停車場,但有些人就是要停在安全通道上,甚至將電動車牽到樓上。”家住鑫榮嘉園的郭心雲吐槽說,有的人嫌遠不方便,有的人嫌充電要花錢。“其實,搬電動車上樓也挺麻煩,不明白為何有人非要大熱天找罪受,在家裡充電也不比停車場充電便宜。”

“電動車進樓充電,實在太危險,有些自建房甚至將一樓當作停車場,也是很危險的。”市消防支隊王春旺表示,電動車短路後,30秒就會出現明火,3分鐘火焰溫度可達1200度,一旦在樓道、室內停放,有毒氣體將以1米/秒的速度迅速充斥整個樓道,切斷居民逃生通道。居民吸入3到5口劇毒氣體就會昏迷,隨後窒息死亡。



實拍漳州小區電動車“花樣”充電,你們就不怕火災找上門?


03

走進市區萬科城璟園小區,正門入口附近“充電區”標誌十分顯眼,電動車擺放整齊有序。充電區設有藍色雨棚,中間安裝一排黃色鐵箱——“智能小區充電站”。充電站兩側,插座一字排開,線纜套有塑料保護管。業主陳志強正推著電動車進車棚,他來到一根充電樁前,連接好充電裝置,將兩元硬幣投入,電動車開始充電。“挺方便的,兩元錢能充8小時,時間一到就自動斷電,安全也有保障。”陳志強笑著對記者說。

記者瞭解到,小區內4處充電樁均設置在小區建築物外圍,共有75套設備可以滿足750輛電動車同時充電,充電區域總面積達2400平方米。“小區選用了自帶過載、過充斷電保護的充電裝置,並在每一處充電樁附近配備相應的滅火器。”物業負責人田豔旭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在每個充電區域都安裝了監控裝置,對電動車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

為規範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今年以來,市消防支隊積極推動各地在社區、住宅小區建設電動車停車棚和安全充電樁。目前,全市住宅小區現已建成電動車集中智能充電系統107處,落實隔離、監護等防範措施136處,解決了大量電動自行車的安全停放、充電問題。


實拍漳州小區電動車“花樣”充電,你們就不怕火災找上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