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市場上曾出現過一些強化手機部分功能的產品,如遊戲手機就是強化了手機的“遊戲性”,拍照手機則是強化了手機的“拍照性”,我們或許可以將這種手機稱之為“專項手機”。如果說普通的手機產品更加註重綜合性,那麼這些專項手機就更可以地去“偏科”,主攻一點特長,其他方面可以脫離主流。

像近期討論熱度比較高的黑鯊手機、紅魔手機,就是強化遊戲性,而其他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主流的專項手機。這種手機在出現後也引起了不少爭議,消費者的疑惑主要還是圍繞在“我們是否需要購買專門的遊戲手機打遊戲”上。到底專項手機有沒有前途?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今天或許可以好好聊一聊。

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專項手機不少,折戟沉沙居多

一說起“專項手機”,小雷(微信:leitech)第一時間會想起黑鯊手機和紅魔手機。畢竟這兩款手機是近年來比較少見的,將自己定義為“遊戲手機”的產品。而從產品本身來說,這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對手機遊戲進行了優化。比如黑鯊手機採用了時下頂級處理器之一的高通驍龍845,同時還配有專屬手柄;而紅魔手機則是強調了自身的散熱系統,表示用它來打遊戲,根本不用擔心發熱降頻。

但實際上,“為遊戲而生”的手機由來已久,比如索尼的Xperia Play Z1i做得比誰都純粹。索尼 Xperia Play最大的看點是擁有一塊和PlayStation系列主機手柄鍵位相似的內置按鈕,同時以觸摸板模擬手柄部分功能,看上來這就是一款遊戲手柄和手機的結合體,所以說這是一款比任何手機都更加適合稱之為“遊戲手機”的產品。

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其他同類產品還有諾基亞的N-Gage等,也是大名鼎鼎。但這些遊戲手機受限於當時的性能和手遊市場,都無法順利發展下去。無論是索尼還是諾基亞,對遊戲手機的探索都是無疾而終。

另外,說到“專項相機”不得不說的是手機廠商在拍照手機領域的探索。這裡比較有名的是三星的Galaxy K Zoom和松下的CM1。這兩款產品從設計上基本已經脫離了手機的範疇,反而更加像是手機和相機的混合體。

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這樣的跨界產品毫無疑問在拍照方面是出類拔萃,但手機方面的體驗卻比較糟糕。有時候看著這兩款產品都會讓人產生疑問,他們,到底是手機還是相機?

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然而三星和松下的這兩款產品也同樣十分短命,沒有形成一個長久發展的系列。由此可見,無論是遊戲方面還是拍照方面的專項手機產品生命週期都不會太長,這其中當然有市場的因素,但這些手機本身思路可能也存在問題。

反其道而行,可行嗎?

智能手機發展至今,經歷了無數研究人員的心血,已經成為了一個集成度非常高的產品。卡片相機、影碟機、MP3隨身聽等產品的市場之所以會被蠶食,最大的原因就是手機已經集成了這些功能,使用手機拍照、聽歌、看電影等已經足夠方便,所以那些產品才失去了全部的生存意義。

但是專項手機的思路,卻是打破了智能手機一直所強調的綜合性,企圖將智能手機從原來的高集成度電子產品再度變成下一個卡片相機、下一個遊戲機、下一個隨身聽等,從而形成與眾不同的差異化,有反其道而行的感覺。

破壞手機高集成特性的設計還有模塊化,道理也是差不多的。手機模塊化設計本意是想提供用戶在手機本身之外的更多可行性,但努力方向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小雷(微信:leitech)認為,手機創新的方向應該是想著怎麼在保持智能手機基本形態不變的情況下,努力地將更多的功能塞手機裡,體現其高度集成的特點,而不是強化單一功能,將手機重新變成只有某一專長的電子產品。

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我們當然想我們的手機性能更加強大,拍照更加優秀,遊戲體驗更加暢快,音質、屏幕表現等方面更加出色,但卻不是手機只是性能強,只是拍照強,只是音質強等等,消費者想要的是全面的提升。

對於消費市場來說,先不談消費者能否坦然接受專項手機那普遍比較非主流的設計,就是那些主打的功能恐怕也不一定能夠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實際上這種跨界產品都處於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尷尬處境。如某些主打拍照的特形手機,拍照性能、功能確實要比一般的手機多,但也沒有質的變化,何況對拍照有特別追求的人,是肯定會買相機的。

黑鯊、紅魔掀起遊戲手機潮,這些專項手機真值得購買嗎?

另外遊戲手機也一樣,普通的手機都可以打遊戲,而遊戲手機加個手柄,改善散熱,就足以形成“非我莫屬”的優勢了嗎?恐怕也未必。而且在遊戲之外,一般的手機還有著更主流、接受度更高的設計造型,和更強的綜合實力,對大多數人來說,手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角色還是手機,而非一個遊戲機。

由此可見,專項手機註定無法成為大眾主流產品,恐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只能作為一個細分項存在於市場的角落裡。長遠來看,專項手機可以成為“小而美”的存在,但恐怕難以成為撬動市場的龐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