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市场上曾出现过一些强化手机部分功能的产品,如游戏手机就是强化了手机的“游戏性”,拍照手机则是强化了手机的“拍照性”,我们或许可以将这种手机称之为“专项手机”。如果说普通的手机产品更加注重综合性,那么这些专项手机就更可以地去“偏科”,主攻一点特长,其他方面可以脱离主流。

像近期讨论热度比较高的黑鲨手机、红魔手机,就是强化游戏性,而其他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主流的专项手机。这种手机在出现后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消费者的疑惑主要还是围绕在“我们是否需要购买专门的游戏手机打游戏”上。到底专项手机有没有前途?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今天或许可以好好聊一聊。

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专项手机不少,折戟沉沙居多

一说起“专项手机”,小雷(微信:leitech)第一时间会想起黑鲨手机和红魔手机。毕竟这两款手机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将自己定义为“游戏手机”的产品。而从产品本身来说,这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对手机游戏进行了优化。比如黑鲨手机采用了时下顶级处理器之一的高通骁龙845,同时还配有专属手柄;而红魔手机则是强调了自身的散热系统,表示用它来打游戏,根本不用担心发热降频。

但实际上,“为游戏而生”的手机由来已久,比如索尼的Xperia Play Z1i做得比谁都纯粹。索尼 Xperia Play最大的看点是拥有一块和PlayStation系列主机手柄键位相似的内置按钮,同时以触摸板模拟手柄部分功能,看上来这就是一款游戏手柄和手机的结合体,所以说这是一款比任何手机都更加适合称之为“游戏手机”的产品。

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其他同类产品还有诺基亚的N-Gage等,也是大名鼎鼎。但这些游戏手机受限于当时的性能和手游市场,都无法顺利发展下去。无论是索尼还是诺基亚,对游戏手机的探索都是无疾而终。

另外,说到“专项相机”不得不说的是手机厂商在拍照手机领域的探索。这里比较有名的是三星的Galaxy K Zoom和松下的CM1。这两款产品从设计上基本已经脱离了手机的范畴,反而更加像是手机和相机的混合体。

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这样的跨界产品毫无疑问在拍照方面是出类拔萃,但手机方面的体验却比较糟糕。有时候看着这两款产品都会让人产生疑问,他们,到底是手机还是相机?

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然而三星和松下的这两款产品也同样十分短命,没有形成一个长久发展的系列。由此可见,无论是游戏方面还是拍照方面的专项手机产品生命周期都不会太长,这其中当然有市场的因素,但这些手机本身思路可能也存在问题。

反其道而行,可行吗?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经历了无数研究人员的心血,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产品。卡片相机、影碟机、MP3随身听等产品的市场之所以会被蚕食,最大的原因就是手机已经集成了这些功能,使用手机拍照、听歌、看电影等已经足够方便,所以那些产品才失去了全部的生存意义。

但是专项手机的思路,却是打破了智能手机一直所强调的综合性,企图将智能手机从原来的高集成度电子产品再度变成下一个卡片相机、下一个游戏机、下一个随身听等,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有反其道而行的感觉。

破坏手机高集成特性的设计还有模块化,道理也是差不多的。手机模块化设计本意是想提供用户在手机本身之外的更多可行性,但努力方向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小雷(微信:leitech)认为,手机创新的方向应该是想着怎么在保持智能手机基本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努力地将更多的功能塞手机里,体现其高度集成的特点,而不是强化单一功能,将手机重新变成只有某一专长的电子产品。

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我们当然想我们的手机性能更加强大,拍照更加优秀,游戏体验更加畅快,音质、屏幕表现等方面更加出色,但却不是手机只是性能强,只是拍照强,只是音质强等等,消费者想要的是全面的提升。

对于消费市场来说,先不谈消费者能否坦然接受专项手机那普遍比较非主流的设计,就是那些主打的功能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目光。实际上这种跨界产品都处于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处境。如某些主打拍照的特形手机,拍照性能、功能确实要比一般的手机多,但也没有质的变化,何况对拍照有特别追求的人,是肯定会买相机的。

黑鲨、红魔掀起游戏手机潮,这些专项手机真值得购买吗?

另外游戏手机也一样,普通的手机都可以打游戏,而游戏手机加个手柄,改善散热,就足以形成“非我莫属”的优势了吗?恐怕也未必。而且在游戏之外,一般的手机还有着更主流、接受度更高的设计造型,和更强的综合实力,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角色还是手机,而非一个游戏机。

由此可见,专项手机注定无法成为大众主流产品,恐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能作为一个细分项存在于市场的角落里。长远来看,专项手机可以成为“小而美”的存在,但恐怕难以成为撬动市场的庞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