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簡訊能射穿微信的心臟麼?

子彈短信能射穿微信的心臟麼?

自8月20日上線以來,子彈短信在不到10天的日子裡迅速躥紅,收穫超過400萬用戶。雖然快如科技聯合創始人郝浠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子彈短信的初衷是做一個像Slack的本地化辦公溝通產品,但依然經不住媒體把它和微信作比較

然而這種比較是毫無意義的,除了微信的體量之外,還在於微信在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那就是植根於微信上的社會關係。這是通訊軟件最核心的東西,而這也是子彈短信難以挖走的。

買房的人都知道,選房最重要的是地段,這一項指標對房價的影響起碼過半。而社會關係在通訊軟件中的地位也像地段之於房地產,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馬化騰曾在一次採訪中闡述了QQ的重要性,那就是QQ上沉澱了用戶的社會關係,增加了客戶粘性。

一個社會關係圈一旦建立,就很難一個個遷移,你只能整體挖走,但這樣會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子彈短信現在憑藉羅永浩的個人魅力完成了火箭式發展,但之後呢,社會關係網絡所產生的巨大粘性會把他們拉回到微信

社會關係的建立並不簡單,微信能有現在的用戶規模,是因為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微信的社會關係最初繼承自QQ,當時QQ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QQ秀、廣告、QQ寵物、各種鑽等花哨的東西,對已經走上社會的成年人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累贅。用戶的痛點是希望有一款簡潔高效的即時通訊軟件滿足其交流的需求,許多精簡版QQ(如珊瑚蟲QQ)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珊瑚蟲QQ因版權而消失,張小龍的微信用節制的理念獲得了用戶青睞。用戶的需求沒有變,這個痛點被張小龍捕捉到,被馬化騰等高層所認可,騰訊也通過這場自我革命完成了新的跨越。

反觀現在的子彈短信,他雖然從微信中挖出了一大塊用戶,但並沒有把這些用戶沉澱下來。目前子彈短信上的功能也無力留住用戶,它的繁榮景象其實是非常脆弱的。用戶為什麼要通過子彈短信交流,郝浠傑的回答是本地化辦公,但從子彈短信目前的功能來看這個願景還有待實現。

怎樣才能沉澱客戶呢?

我們先回過頭來看一下QQ。中國第一大即時通訊軟件的交椅成功從QQ過渡到微信後,QQ並沒有一蹶不振。因為隨著成年人離開QQ進入微信,不願意被長輩所幹涉的年輕人又迴流到了QQ,QQ重新成為了一些年輕人的根據地。

這個現象反映出通訊軟件的痛點,也就是社會關係的核心就是交流,那麼和誰交流,為什麼要交流,通過何種渠道交流,就是解決痛點的關鍵鑰匙

我們的社會是由一個個網狀的社交圈所組成的,一個成年人可能有家庭這個強關係社交圈,也可能有足球愛好者這個弱關係社交圈,還會有校友、同事、鄰居、老鄉等眾多或強或弱的社交圈。

微信最初的私密性等機制是為強關係社交圈準備的,但是隨著微信的用戶越發膨脹,他不得不用標籤和權限來對社交網絡進行限制,例如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你的《王者榮耀》戰績,但你肯定不想讓領導知道。

但是這樣分組太麻煩了,強關係和弱關係也存在不兼容甚至互斥的情況,而且就算是同屬強關係,職場和親友也存在不同的社交需求。如此龐大的社交網絡圈,其市場絕非微信一家能夠吞下。於是,釘釘、陌陌等通訊軟件就在這種環境下誕生了。

在一個細分的社交圈裡,圍繞社交目的對產品進行定製化設計,最終形成一個高度特異化的產品。利用這種特異化把用戶沉澱下來,這樣才能在微信的強大攻勢下生存下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子彈短信還很年輕。

比如在美國和日本,電郵一直都是主流的通訊軟件。雖然功能簡單,也不是即時性的,但是電郵相比即時通訊軟件更嚴謹,甚至能夠作為法庭證據。就憑這一個特點,它在職場社交上的位置就是微信所不能替代的。

適者生存,許多通訊軟件都根據所處的領域進行了演化。現在通訊軟件和社交網站逐漸融合,越來越難以區分彼此,這是因為通訊軟件要沉澱社會關係,需要提供社會關係資本鞏固用戶

例如GitHub就成為程序員交流的平臺,在這個網站上程序員可以互相交流代碼和編程技術。它根據用戶需求設計了代碼託管庫這一模塊,這是你在普通博客網站上見不到的。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想提高水平,上GitHub是最佳選擇。

而pixiv則是一個插畫藝術為主的畫師交流平臺,畫師們上傳插畫作品互相學習交流,那麼這個平臺最重要的模塊就是圖片以及相應的標籤,文字的重要性就沒有那麼高。如果你是一個遊戲開發者想找人幫忙設計插畫,你就會選擇pixiv。

可能是子彈短信剛誕生的原因,它還沒有針對本地化辦公溝通做出任何的定製化設計,未來可能會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模塊的增添,但是它現在面臨三個問題:

一是子彈短信曝光太早了,勢必引來前輩們的重點關照,星星之火很可能沒有燎原就被掐滅了。

二是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本地化辦公通訊軟件已經佔據了不小的市場,如果子彈短信採取全面模仿的策略,那麼必敗無疑,關鍵在子彈短信的戰略制定者能不能發現一條新的路。

三是職場社交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做哪一個符合子彈短信的願景呢?有以招聘應聘為目的的,比如領英;有以供應鏈合作為目的的,釘釘可以算一個;還有一種是筆者目前比較感興趣的,公司尤其是大型公司內部的職場社交。大型公司由於人員部門眾多,經常會遇到一件事不知道誰負責的情況,溝通成本非常高,需要一款通訊軟件來協同上百人的工作進度,這就是一個機會。

子彈短信現在獲得如此高的關注不一定是好事,除了招致競爭對手的關注外,也很容易被捧殺。當年有一款修圖App很火,名叫“足記”,它像流星一樣曇花一現,迅速走紅後又迅速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

希望子彈短信不會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