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從2017年各省市常住人口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口流動出現了新的景象——北京、上海常住人口齊減少!此外前五年人口流入量全國第一的天津常住人口減少更多。那麼,這些逃離大城市的人都去哪了?未來我國城市人口會如何演變?哪些城市正在成為新的人口增長點?

▼2000-2010年我國地級市常住人口增速對比圖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2000-2010年人口流向較分散,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西北、西南地區均存在一些人口增速較快(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區域。

▼2011-2016年我國地級市常住人口增速對比圖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2011-2016年人口流向變得集中,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北部,確切的說是東北三省幾乎所以地級市常住人口增速都低於全國增速水平,人口重心越來越往南移。

▼2016年我國人口密度等高線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過去人口遷移塑造的人口分佈格局,從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以2017年為轉折點,我國人口流動方向發生了新的實質性變化,未來人口分佈格局或許也將從此發生改變。

▼2011-2017年部分重點城市常住人口逐年增量示意圖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2011年到2016年,曾經人口流入最多的北京、上海、天津的流入人口在逐年減少,2017年同步轉為負增長,更多流動人口分攤到廣州、深圳,還有重慶、成都、長沙、武漢等南部和中西部核心城市,人口流動大勢可以說在2017年迎來轉折。

人口流向迎來轉折,廣、深接棒北、上成新的重要據點,核心二線人口正在聚攏。

2017年出現的這一人口流動新趨勢在未來仍將持續,並且會進一步強化。順著這個趨勢往後看,我們認為人口聚集逃不出這幾類城市。

第一類:廣州、深圳——“我們是一線城市,但我們很接地氣”

廣州、深圳雖然和北京、上海一樣都是一線城市,有著同樣的能級,但他們對待外來人口的態度完全不同。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已表明廣州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而2017年廣州常住人口為1450萬人,這樣看來到2035年還有550萬增長空間,平均每年可增加約30萬人口。

▼廣州常住人口增長空間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根據《深圳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預期目標1480萬人,2017年是1253萬人,可見未來三年深圳常住人口還有227萬的增長空間,年均可增長約75萬人。

▼深圳常住人口增長空間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另外《深圳十三五規劃》還提出2020年在冊戶籍人口550萬人,2017年在冊戶籍人口為404.8萬人,未來三年還有近50萬的人口將落戶深圳,所以深圳落戶政策仍將保持較寬鬆狀態,這將進一步吸引人口流入。

第二類:成都、武漢、西安、長沙——“引才,我們是認真的”

我們對近期出臺留才、引才政策的城市進行梳理,發現成都、武漢、西安、長沙引才力度最大。

成都立志要讓“蓉漂”成為時代風尚,為此出臺了10幾項為在蓉國際頂尖人才、專家、大學生、技術人才、企業等提供資助、補貼和貸款等支持政策,金額大、方式多、覆蓋全面,此外還加強保障人才的居住和醫療需求,為人才一路開綠燈。

武漢確立了5年留住100萬大學生的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也出來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為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包括加大人才公寓建設,建立“人才住房券”制度等滿足人才的基本生活和安居需求。此外在人口的發展方面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如:打造大學生主題社區、開展創業教育培訓、加大創業融資支持、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等。

西安立志要實現“在全國有力度,在全球有影響,能形成對海內外各類人才的強大吸引和聚集”效應,併為此提出23條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預計五年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名左右,從其具體政策來看提高行政效能是西安引才一大亮點,如近期西安落戶新政也是在全國範圍內引起熱議,其高效的落戶政策讓大學生們感受到了滿滿的誠意,被稱為“全國最優戶籍新政”。

長沙在未來5年也將多渠道吸引高精尖人才,計劃引進培養10名國際頂尖人才、50名國家級產業領軍人才、200名省市級產業領軍人才;引進培育2000名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就業創業,培育引進15萬名技能人才、3萬名高技能人才;支持各類用人主體多渠道引進2000名海外專家、20000名留學歸國人員。“零門檻”落戶、各類獎勵補貼、購房補貼、生活補貼、經費資助、無償資助等,引才態度可謂誠意滿滿。

第三類:獨大省會城市——“坐擁勞動力大省,盡享人口紅利”

對比看下能夠反映各省份和直轄市發展基礎、成熟度和活躍度的指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以及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表現省市發展潛力的氣泡圖:

▼2017年省份+直轄市發展潛力圖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注:氣泡大小表示近一年的人口增量,氣泡越大,增量越大,空心氣泡表示人口減少

第四類:人口規模超過省會且仍暗暗增長的普通地級市——“悶聲聚人氣”

這類城市分別是安徽阜陽、福建泉州還有山東臨沂

▼常住人口超過省會且近年來人口有較大增量城市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注:左邊數據是2017年常住人口數量,括號中數據為2011-2016這五年人口增量,單位:萬人

他們雖然不是省會城市,但人口規模超過省會,人口增長甚至有趕超省會城市的勢頭,且在省內有著重要的地位,其中泉州,不僅人口規模全省第一,GDP也是一直居全省首位。這類城市的人口競爭力也不容忽視。

第五類:核心城市周邊三四線城市——“大腿不是人人都能抱的”

這類城市依附在核心城市周邊,先天的區位優勢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就以北京、上海這兩個最核心的城市來說吧,房價高、落戶難、限購嚴,門檻越來越高,這就給他們周邊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工作在京、滬居住在周邊的現象就越來越常見。

北京及其周邊存在如下人流軌跡: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未來人口流動新趨勢

我們認為以上五類城市將是這一輪的人口流入型城市。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清晰發現各類城市對待人口態度的變化,畢竟人口特別是人才的增長才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在人口不會大規模自然增長的定勢下,未來城市間的競爭必定愈演愈烈,城市格局也將面臨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