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白是一起蒸的,還是分開一樣一樣做的?

用戶63581498449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特產魚——白魚,銀魚,白蝦,由於其色澤都呈白色,故名太湖三白。是江蘇某些地區的招牌食材。



太湖三白做法各地都有所不同,利用太湖三白製作菜餚的食材得注重新鮮度。因為其魚出水即死,故而最適合在水邊或船上烹製,多為清蒸白灼等,注重保持食材原味。

一白太湖銀魚。銀魚長二寸多,體長略圓,形如玉簪,細嫩透明,看似無骨無腸,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民間也叫冰魚,玻璃魚等,古時也叫玉簪魚,白小等。從春秋開始就在古詩文中有記載。

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刺,無腸,無鰾,無腥味,可烹製各種菜餚。銀魚也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日本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製成珍貴菜餚。


銀魚曬乾,色香味形經久不變,浸泡後不比鮮魚差,可以製成各類名菜,四季都可以吃到。

因為銀魚的優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南移放養,現在太湖銀魚在滇池,西湖也有了,成為當地名特產,能吃到銀魚的人越來越多了。

二白太湖白魚。太湖白魚又稱太湖銀刀,跟張三丰的傳說故事有關,在清兵攻打太湖時,張三丰帶領眾人抵抗,手臂中箭受傷,刀落湖中,見水裡還有銀刀,忍痛拾起與清兵繼續作戰,殺退敵人。再看手中銀刀只是太湖的白魚,這樣太湖銀刀的名字就叫開了。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當地老百姓誇為無錫第一魚。


太湖白魚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目前尚無養殖,主要是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含量多,酷似鰣魚。

三白太湖白蝦。白蝦又名長臂蝦,水晶蝦,白泥蝦,太湖著名水產。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高。白蝦殼薄,生時通天透明,晶瑩如玉,略有棕色斑紋,死後變白,因此得名,屬淡水蝦類。

一般的蝦熟後曬乾都是紅色,但太湖白蝦卻不是,燒熟後依然渾身白色。


白蝦殼薄,肉嫩,味鮮,深得人們的喜愛。吃法也很多,鹽水,油爆,蝦片,蝦仁,蝦圓,蝦卷……可以做成蝦仁炒蛋,蝦仁羹湯,碧螺蝦仁,石榴蝦仁等,用作配料就更多了,蝦仁餛飩,蝦仁蛋球,蝦仁鯽魚,孔雀蝦蟹等百十道名菜。

在國際市場上,太湖蝦米被奉為水產珍品,供不應求。

現在也該明白了,太湖三白是三種不同的魚蝦,是分開來做的。比如可以做成清蒸白魚,香酥銀魚,鹹水蝦等。


追花精靈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豐美的太湖水為生活在太湖沿岸的人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其中,數太湖三白最為著名。太湖三白分別是:白魚、白蝦和銀魚。因為他們的外表均呈白色,故而稱為“太湖三白”。

生活在太湖沿岸的無錫蘇州人民他別重視食材的新鮮程度,所以把三白捕撈上來之後,一般多采用清蒸或白灼的做法,這兩種做法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鮮味,也是傳統的三白烹製方法。

太湖三白可以放在一起蒸,也可以分開烹製。

白魚從外表上來看有點兒像鱸魚,又有點兒像鰣魚。太湖裡的白魚大多為野生,所以天然捕撈的白魚極其珍貴,當年可是地方的貢品。白魚體長細骨,鱗片銀光閃爍,清蒸後放上醬油、薑片和蔥絲,鮮美異常。

銀魚也是三白之一,古代“銀”即“白”。銀魚不大,一般約二三寸,細細長長的,沒有骨頭,剛剛捕撈上來的銀魚呈透明的白色。銀魚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清朝銀魚被列為貢品。銀魚的做法有清蒸、白灼,銀魚炒雞蛋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做法。

白蝦體格不大,比一般的河蝦略小。古書記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白蝦肉質細嫩,鮮甜無比。清蒸、白灼,或者做醉蝦,都很鮮美。

你吃過“太湖三白”嗎?你覺得“太湖三白”好吃嗎?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您覺得回答得還不錯,歡迎點贊和轉發~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