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鰍(童年趣事一)

童年的我,有兩大絕活也是兩大愛好:捉泥鰍和釣黃鱔。

其中最擅長的是捉泥鰍。

捉泥鰍(童年趣事一)

豫南的水土適宜長泥鰍。每年農曆八九月間,稻子黃時,板栗脫殼,水稻田要排水硬泥,便於收割。為使水排得乾淨,農民們用鐵鍬在水稻田邊上、中間挖溝,這溝稱作“黃谷溝”。“黃谷溝”挖好後,再在田埂上挖“缺兒”,將水放走。

經過多年的觀察與研究,我發現泥鰍有個習性,就是隨著水走,水到哪兒,它們就鑽到哪兒。隨著時間的推移,稻田水慢慢地流進“黃谷溝”,泥鰍也相應地進了“黃谷溝”。隨著風吹日曬,“黃谷溝”的水慢慢乾涸,泥鰍大都從水裡鑽進了泥裡。

這時捉泥鰍,要有經驗,才會事半功倍。

捉泥鰍時,要有獨特的穿戴打扮:長袖、短褲、赤腳,外帶一隻竹簍就行了。

捉泥鰍(童年趣事一)

到了田邊,要尋找一些被流水衝過的大水坑,找到水坑後,不要著急下水,先可不慌不忙地拾一些硬土塊向水裡一扔,如裡水立即變渾了,就說明裡面有“貨”。於是就坦然下去,並不需要把水坑裡的水舀幹,而是直接把手插進泥裡,在泥裡玩“空手套白狼”,如果掌握了技巧,就能捉到很多的泥鰍。

在泥裡的泥鰍,它們也並不像在岸上那樣滑溜,當你小心地把手插進泥裡,一點一點地擠摸著泥,泥鰍們會乖乖地一動不動地任你動作。你只需要輕輕地把他們隨泥托起,它們就很安靜地被捉進竹簍裡。

兒 時的我並不貪心,捉泥鰍時,只要大的,不要小的,小的留著繁殖後代,保持生態平衡吧。捉了到泥鰍之後,把它們洗淨放進水盆裡,再放一些明礬之類的東西,讓它們把肚裡的髒物吐乾淨,然後就可以煎、炸、清蒸了。

捉泥鰍(童年趣事一)

我特別喜歡吃母親烹飪的泥鰍。母親很細心,發現我吃泥鰍很費事,很是心痛我。於是母親就把煎好的泥鰍用菜刀拍得扁扁的,然後再上鍋煮,煮熟後的泥鰍肉是肉、刺是刺,分離得很徹底,既不費事又美味可口,為我的童年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