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好消息

又有6個項目被列入

懷柔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啦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1、北京沙燕吉祥鳥製作技藝

北京風箏品種繁多

據《北平風箏譜》收錄有200餘種

沙燕風箏是最具代表性的

外形象一個“大”字

頭是燕子頭的平面變形

它的眉梢上挑

兩眼有神

剪刀尾巴

形象直觀逼真

早在百年前曹雪芹

著《南鷂北鳶考工志》中就有記錄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區峪溝村阮家沙燕製作已有百年曆史了,早在中國解放初期,村民阮振紅拜師北京小菊衚衕劉氏老先生學習製作沙燕兒風箏,改革開放後,阮振紅老人將手藝傳授給兒子阮福軍和兒媳肖金霞。阮福軍夫婦學得沙燕技術後,一干就是30多年,他們製作的沙燕暢銷北京各廟會、旅遊景區和工藝美術商店,特製的沙燕還被私人收藏。進入新世紀,阮福軍夫婦又將製作沙燕技術傳承給他們的兩個女兒阮傲雪和阮艾雪。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如今

阮家一家四人全都製作沙燕

家裡成了沙燕製作“車間、作坊

同時充分運用了現代工藝

在繼承傳統風箏的基礎上

創造出了嶄新的沙燕吉祥鳥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2、北京雕漆技藝

雕漆是一項古老傳統手工技藝,迄今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歷代皇家王室所擁有高檔御用品。雕漆工藝隨明朝皇族遷移到北京,又稱北京雕漆。在北京,清代的雕漆工藝繼明代的果園廠之後設立了造辦處漆作,從事雕漆等漆藝製品的專門生產。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在古代的雕漆製品中,主要是以紅、綠顏色為主。北京雕漆它是以雕刻見長,在漆胎上塗幾十層到幾百層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進行雕刻,故稱“雕漆”。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北京雕漆造型古樸莊重,紋飾精美考究,色澤光潤,形態典雅,並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雕漆工藝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它體現了我國工藝美術家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3、滿族遊藝

“滿族遊藝”

廣泛流傳於湯河川滿族人民聚居區

是深受人民群眾

歡迎和喜愛的優秀傳統技藝形式

其主具有代表意義的是

“跳楊木杆”、“撞拐”

兩種形式

長哨營在清朝時被稱為“楊木營”,每年向京城供應造扎槍的楊木杆,“跳楊木幹”就起源於當時長哨營在製作楊木乾的生產生活中嬉戲玩耍的場景,現為滿族民間遊藝運動。其活動方式靈活多樣,富有較強的節奏感和較高的運動鍛鍊價值。楊木杆跳法多樣,木杆的開合變化靈活,舞者在敲動的楊木杆中來回跳動穿梭,人、聲、杆三者有機融合在一起,極具趣味性和挑戰性。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撞拐”俗稱“鬥雞”,滿語中也叫“布庫”。“撞拐”是身體直接對抗的搏擊類遊藝項目,以對抗搏擊為核心,以強身健體為基礎,以鍛鍊意志為目的。能夠發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的素質;能有效地增強人體腿部肌肉的爆發力、力量耐力,增強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靈活性。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4、荊編技術

荊編歷史悠久

西柵子村荊編

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

一直到80年代

村裡依然保持著

從事荊條編織的傳統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如今,西柵子只剩下87歲赫文起和80歲赫文富老人自編自用。為了更好的繼承和保護這項傳統手工藝,村裡決定讓有一定基礎的村民林鳳平作為傳承人。

荊編編織過程分為選條、泡條、打底、收起、橫編、收沿、擰細、掐尖八步。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荊編記載著人們的鄉愁,鐫刻著人們曾經共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具有濃郁獨特的藝術風格,隱含著文化價值,承載了人們用身體的實踐來感知自然和社會的歷史。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5、茯茶醬食技藝

“茯茶醬食技藝”又稱“老宮茯茶醬食技藝”老宮實指老公,顧名思義,老公是公公之意,即為太監。茯茶指的是醬制原料中的一味,也是該方法之所以獨特的原因。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老宮茯茶醬食技藝的特點可分有三。一是複雜、精細的配方,該配方涉及之調料跨越大江南北、國內國外,配比之嚴格已精確到毫釐。二是摒除異味,突出本味。在巧妙除掉異味的同時儘可能彰顯主料之鮮美。三是注重清雅和健康。有此三點才鑄就了老宮茯茶醬豬手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清香淡雅、健康營養之美名。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6、明長城傳統修復技術

萬里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懷柔境內的明長城有磚石砌築、石砌、毛石堆砌等多種建築形式,技術複雜,堪稱奇蹟。數百年來的天災人禍、自然侵蝕,使其敵樓和邊牆等建築多有損毀,部分段落坍塌殘損嚴重。對長城的保護性修繕勢在必行。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長城修復技術的基礎技術是傳統建築瓦作技術。其技術對研究傳統與社會發展如何跟進及適應有著密切聯繫,所以保護該項技術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程永茂為第16代興隆門瓦作傳人。他多年從事長城修繕工作,在長城修復使用了很高的技術手段,因而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該項技術,對今後長城保護將起到重要作用,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懷柔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彰顯了懷柔區濃厚的地方特色

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懷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又添六個“新丁”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