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夜空中最亮的星,請指引我靠近你……”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更換封面

04:36 視頻尚未發佈,暫時無法播放

在9月10日剛剛過去的教師節中,刷屏朋友圈的不僅有對教師的祝福,還有這樣一股清澈的聲音——來自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阿卡貝拉版本《夜空中最亮的星》(下稱《夜空》)。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合唱團

這個超高傳播量的音樂MV製作背後,有一群愛玩音樂的老師、困惑要不要退出的學霸、擅長四五種樂器的音樂藝術生等。而合唱團中所有成員都是00後的初中生。

不過,對於如此高難度的阿卡貝拉動作打擊樂,合唱團指導老師說,“要想複製推廣,幾乎是不可能的,成人更加做不到。”他們更想表達的是音樂帶來的“青春能量”。

近日,廣州日報專訪了廈門六中合唱團指導老師和合成團學生成員,瞭解合唱團爆紅背後的故事。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楊逸男

這樣超高難度的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打擊樂竟是由一群初中生完成,不由得令人震驚,而合唱團的編曲徐聰卻輕鬆地發來三個大笑表情。“加上打擊節奏、多聲部合唱、原歌曲的難度,(演唱)是很不容易的”。一起完成作品的主創成員除了廈門六中合唱團指導高至凡,還有和跟他合作過幾次的徐聰,此外,他們也請來了專門的打擊樂指導蔣進之。

原本週末安排的合唱排練,因為颱風而取消,但學生們晚上都會把佈置的音樂作業錄視頻發給老師們看。

愛玩音樂的老師


1991年出生的高至凡是這群00後學生口中的“老高”。

從廈門大學音樂表演專業畢業後,高至凡來到廈門六中擔任音樂老師已經五年了。除了音樂課,他還擔任合唱團的音樂指導。合唱團已成立23年,2000餘人的初中生裡,合唱團成員有60餘人。

從中遴選的阿卡貝拉成員均為初一初二學生。高至凡地解釋說,“初三還來唱歌?中考考砸我們不是完蛋了?”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從右至左為合唱團指導老師高至凡,編曲徐聰,打擊設計蔣進之

他總能想出一些“怪招”吸引孩子們進入音樂課堂,比如帶些紅酒軟木塞到課堂,讓學生咬住發音,訓練腔體共鳴;或者讓學生們用氣息將紙片貼在牆上。為了讓這些十三四歲的學生放下包袱,他會像“做遊戲”一樣自己示範幾遍。

作為音樂老師,高至凡也有“兩把刷子”,鋼琴、貝斯、電子琴、手鼓都能“玩得溜”,還擔任高中部合唱團的管絃樂指揮。不過,學生們笑著“交代”,雖然“老高挺厲害”,但“不會當面誇他”。

在音樂要求上,高至凡從不放鬆。“肯定是專業水準,我們可以給學生打十分,但按照一百分的水準來要求。”課後,他都會給學生布置視頻作業。在他看來,學校的氛圍對“小朋友”的音樂素質培養十分重要。

他也會經常請一些玩音樂的朋友來幫忙訓練。“慢慢地,朋友的朋友也就成了老師。”徐聰就是這樣加入廈門六中合唱團主創的。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從右至左為高至凡,徐聰,蔣進之


徐聰是武漢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接觸音樂十幾年,曾在合唱團唱男低音,去年4月和高至凡組建了新的阿卡貝拉成人樂團。在今年暑假合作《夜空》之前,他們已經推出了《稻香》《青花瓷》等阿卡貝拉合唱版本。

《夜空》中令人驚豔的書本打擊設計最初由高至凡和徐聰完成,在排練中不斷更改,又邀請專門從事打擊樂的蔣進之加入。“廈門市有一波很好的音樂人,大家會互相鑽研怎樣玩音樂”。

書本打擊動作演繹“近景魔術”


從去年9月廈門六中合唱團嘗試阿卡貝拉以來,僅僅一年時間,合唱團已經多次受邀參加大型演唱會和央視錄製,合作歌手包括李谷一、周杰倫、張靚穎等。但徐聰覺得,合唱團的音樂表演更像一場“近景魔術”,是一種“親切的、近距離的、小劇場表演”。

這場魔術要求的道具和功夫可不簡單。在音準、節奏的常規要求外,配合以書本為道具的打擊動作,這是從未有過的嘗試。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指導動作練習

蔣進之專門從事大劇院打擊樂,一開始也犯難。“剛找到我的時候把我嚇一跳。我在家琢磨了一個晚上,拿出書反覆打。”

“我們去圖書城選書,要很滑的沒有字樣的封皮,圖書管理員都被我們問傻了!”徐聰推了推眼鏡補充說,光找到適合打擊排練的書,就花了半個下午。“把書當樂器,要互相傳。不能要硬殼的,摩擦力大了,一失手就完蛋。還得質量好,不然多翻幾下就壞了。”

在打擊動作的設計上,為了適合音樂,徐聰和高至凡幾乎每次排練都在修改。學生們往往還沒練熟,就要排練新的動作,私下裡吐槽叫苦。

“一起將手放在哪個位置,翻到書的哪個地方,用多大力氣,書本離桌子的距離多遠,需要去做標準化長時間的訓練。”蔣進之加入後,做了一些改進。

從8月中旬開始,這些初中孩子除了往外跑各種興趣班,還要回校參加音樂排練,週末的夜晚又多了一道音樂作業,“有時發給我們看,都已經接近十一點了”。三位老師很心疼,也很信任他們。“一邊唱,一邊拿書打節奏,書不能歪,不能飛得太厲害,還要面不改色。我們都做不到。”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在廈門市圖書館錄製《夜空》

這不是合唱團第一次做動作打擊。此前錄製《稻香》改編,高至凡要求學生在家邊打杯子邊聊天,“學生不看杯子就知道在哪個位置”。

為趕在教師節前出品,師生們安排了四天集訓,每天四小時,直到“學生們腦子裡只有標準的旋律和動作”。錄製地點選在廈門市圖書館,從中午持續五六個小時,光攝影、燈光人員就十來個,還採用了推軌、大搖臂等專業設備。

錄音和攝影分開進行,編曲徐聰透露,“總共130多個音軌,現場這麼多人數的配合是相當難的。”錄音和攝影通過後期合成,才有了呈現在觀眾眼前這場難以複製的“近景魔術”。而更復雜的四分鐘完整打擊樂合唱視頻,也將在未來一兩週播出來。

不簡單的初中生


這群頂著中考壓力的初二學生,除了正常課業,幾乎每個人都有好幾個興趣班,而合唱團裡還有不少藝術生,從小學習樂器沒間斷。

剛剛開學不久,他們又回到緊張的多點一線的生活中。音樂排練對他們而言反倒是一種舒緩壓力的好途徑。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鄭海雯和孫晨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學霸女低音:鄭海雯

班上職務:班長

擅長:鋼琴、長號,自學吉他

一個視頻作業錄98遍


下課後六時30分開始採訪,鄭海雯已經做完了當天的作業。她十分淡定地說,“我速度比較快。”而暑假作業,她可以“一天寫完一科”。

她帶著逐漸加厚的圓框眼鏡,合唱團裡像她這樣近視的學生有四五個。每週末,除了語數外補習班,作為藝術生,她還要上聲樂課。加入合唱團以來,鄭海雯對自己要求更高了。

早早做完作業的她很少把視頻作業留在最後一項。“在家我先練15分鐘,然後開始錄。最多的一次錄了98遍,一連貫的動作到一個地方不熟,可能突然打錯,整段就得重新來。”

但這些,合唱團成員間都有股默契,絕不跟“老高”提。“實際拍攝的時候,只要一個人出錯,這個鏡頭就廢掉了,經常重來。”加入合唱團以來,她們做的打擊動作時長越來越久,打擊難度越來越大。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右一為合唱團女低音鄭海雯


鄭海雯是合唱團裡響噹噹的學霸,基本上穩定在“班級前三,學校前十”。但合唱團的訓練一度讓她質疑時間是不是不夠用了。

“有一段時間的考試,語文都在110幾分。班級最高分到120多,有時130多。語文差個一二十分,父母很著急。”父母認為合唱團耽誤了週末補習時間,要求她退團,好在鄭海雯在期末考中又回到了前幾名的位置,才穩住了合唱團的身份。

鄭海雯父母的擔憂並非多餘。她說,有一名聲樂藝術生,去年期末年級第四,週末每科一對一三小時家教,每天九個小時“轟炸”式學習。“他連此次阿卡貝拉合唱團的選拔都沒有參加,也準備退出初中部合唱團。”

擔任女低音的鄭海雯對未來有更多的想法。她想在文化課上更努力,考取廈門最好的高中廈門一中。

不過,合唱團裡大家沒有那麼強的學業競爭意識,“一起玩音樂,對性格影響挺好的,不會那麼害羞。”



合唱團團長:孫晨

班上職務:宣傳委員、音樂課代表

擅長:小提琴、鋼琴、薩克斯,自學尤克里裡

起床就打節拍,

“我媽說我中毒了”


孫晨的聲音很甜美,在合唱團中負責女高主聲部。合唱團逐漸火了之後,細心的性格讓她被選為團長。“其實一開始就時開關教室燈、點名之類的”。

和老師們接觸多,她深受老師們熱愛音樂的影響。“老高一天到晚都帶個耳機聽音樂,聽歌路子很廣。”孫晨的手機軟件裡也有四五個音樂軟件,流行音樂是最少的。

她投入在合唱團的時間不算少,基本每次視頻作業都要錄製兩個小時,有時甚至忘記了場合。她講起一件趣事,“印象特別深刻,有一天媽媽叫我起床,然後剛起床我這邊就打(節拍),我媽說我中毒了!”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右一為合唱團團長孫晨

一年下來,合唱團總共錄製了六首歌,幾乎一首比一首火。《夜空》的視頻一出來,父母就“狂刷屏發朋友圈”,感慨“才剛發出去就1萬多個讚了”,而參加過一些大型場面的孫晨卻笑道,“我們覺得很正常啊,畢竟在外面也沒有被認出來,哈哈。”

為教師節做的視頻在她看來有著特別的意義。“如果不是老師帶我們接觸這麼好玩的阿卡貝拉,我們也沒機會。但合唱團火了之後,大家都知道我們,老師的名字排在最後,被打得最小。”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居中為團長孫晨,在《稻香》改編視頻中

孫晨喜歡慢慢地做作業,“每次做一點就做完啦。”除了音樂之外,她還在校學生會和英語話劇社活動。

她很喜歡生物和地理課,但數學比較薄弱,“要花更多時間,擔心付出沒有回報。”有一段時間,她覺得有點疲憊,“一想到眼前有這麼多的事,就很害怕”。但在合唱團,她從不請假和缺席,明年的中考打算選擇綜合性更強的高中。更遠的未來,她還想繼續走音樂的道路。“比如上海戲劇學院或者上海音樂學院,像音樂劇這種融合了唱歌和表演的。”

合唱團,將是助力她夢想起飛的地方。



對話:不是每所學校可以複製


廣州日報:每次視頻出來後影響如何?

合唱團老師:有很多老師說,能不能給我們傳授一些經驗,讓我們學校也做這樣的樂團。其實這個東西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需要全方位保障,從小朋友的音樂素質,到老師對流行音樂的認識,對傳統合唱的排練技術等。

另外視頻呈現出來的是用現代音樂手段做出來的作品,並不像音樂廳現場表演,而要做非常複雜的錄音。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合唱團老師現場指導

廣州日報:現在在學校裡做阿卡貝拉是不是一個趨勢?

合唱團老師:確實有一點這個風尚,大家覺得這個東西很酷、很好玩、吸引眼球。但我覺得阿卡貝拉其實是個很噱頭性的東西,需要很多技術保障,它並不是一個很常規的音樂教育應該去突出的。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學生拍攝間歇


廣州日報:這種形式難以被其他學校複製和推廣?

合唱團老師:從教育的方向來做,要把它系統化。其實就是迴歸到教育,把它分解成節奏、音準的教育,用一種很趣味性的東西做音樂訓練,比如身體。只要把難度降下來,增加可操作性,可以用到教育方向。我們說的不可複製,它的難度太大。


廣州日報:選曲的標準是什麼?

合唱團老師:第一不會選愛情歌曲,80%的歌就已經不能選了。然後要很貼近生活和現代人的審美,並且符合合唱團的定位,傳達青春、流行、小清新的氣息。歌詞表達的內容非常美,像《夜空》正好在教師節,是對未來一個很美好的嚮往和感激的態度。接下來會有一些原創的嘗試。

廣州日報:為什麼專注做少年阿卡貝拉?高中生或者成年人來做會不會簡單些?

合唱團老師:小孩子接觸很難的東西比較容易。關鍵是把這種形式拆開來訓練。


廈門六中合唱團:天籟之音是怎樣“合”成的


排練時刻


廣州日報:你覺得合唱團的MV為什麼受歡迎?

合唱團老師:我們是一個近距離的音樂表達,會讓人覺得很親切。

廣州日報:做少年合唱團想表達什麼?

合唱團老師:想傳達這樣的能量:不是一個人自娛自樂,是跟一群人,包括各位老師、小朋友、攝影製作團隊不停地溝通互動,創作出一個好作品。


廣州日報機動記者部出品

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