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周光興的胸前橫著一道毛毛蟲狀的傷疤,那是他17歲剛學打鐵時燙傷的。當時,一塊滾燙的鐵皮炸開,飛濺到他的胸口,燙得他 “哇啦哇啦” 地喊。後來,胸口上的那塊疤就成了他的 “胎記”,跟他一輩子。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除了胸前的 “毛毛蟲”,他的手臂和手背上都有星星點點的燙傷,有的是舊疤,有的是新傷,他說:“沒數過,反正數不清。”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大約是在2007年,周光興的兒子周浩無意間發現,家中一些祖傳的老刀具上的雲樣花紋甚是好看,經過父子多方查閱資料,查出那是需要反覆鍛打的千層鋼,在國外被稱為大馬士革鋼。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2015年,周光興終於掌握了這種傳統技法,並於 2017年6月申請加入天府新區區級非物質文化名錄。有人稱他為成都 “刀王”,周光興搖頭笑道:“就是個打鐵匠。”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我們拜訪周光興時,他正帶著徒弟準備將一塊熟鐵打成一把夾鋼刀。所謂 “夾鋼刀”,是將熟鐵劈開,在裡面灌進鋼,再敲打成一把刀。從材質的角度講,純鋼易脆,純鐵太軟,熟鐵夾鋼的硬度恰到好處。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風箱呼啦啦吹著,榔頭撞擊鐵塊的 “叮噹” 聲震得來者捂住了耳朵。周師傅嘿嘿笑著:“這個聲音我們早就習慣了。” 他的聽力由於長期受到刺激而有些退化,跟他說話時,他會習慣性地說:“你說啥?再說一遍。”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夏天的天氣本就炎熱,站在火爐旁的周光興乾脆脫掉了上衣。他周圍的空氣有些扭曲,因為高溫使光線發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他說:“根本用不著擦汗,反正汗水是順著身體往下流的。” 這才發現,他的短褲已經在滴汗了。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周家的制刀法是從周光興的爺爺那裡開始傳下來的。他的爺爺周正保曾經是太平鎮有名的保長,那時除了手工打刀之外,還要鍛造一些民兵武器,鋼鐵材料全靠自己炒煉出來。周光興17歲就跟隨父親周庭能打刀,19歲進了太平鎮鐵器廠當打鐵工人。為了讓自己的打鐵技術精益求精,他輾轉拜了7個鐵匠師傅,其中一位師傅便是 “有” 字號刀具的創始人——彭國用。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周光興回憶說:“八十年代打鐵匠的工資還是很可以的,好多人家幾代人都是打鐵的。” 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機器打鐵逐漸代替了手工打鐵,鐵器廠的效益縮水嚴重。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倒閉之後,大部分的鐵匠會選擇轉行,當工人或者做生意,收入非常可觀。對於這個問題,周光興顯得有些偏執:“打鐵打的就是一口氣!效益不好就不打了嗎?沒這個道理!”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可是,令周光興糾結的是,自己的兒子周浩並沒有想過繼承父業。“打鐵太辛苦了,我希望他子承父業,又不想他太辛苦。” 所以,當兒子考上公務員時,周光興既高興又難過。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好在周光興並不用擔心他祖傳三代的手藝會失傳,他有一幫徒弟。雖然由於行業的落寞,拜師學藝的人越來越少,但他的徒弟都擁有師傅身上那股偏執的勁,“既然跟著師傅做,那就要打好鐵。”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周光興的徒弟大部份是附近的村民,家中清貧,拖兒帶女。其中一名徒弟說:“今年雨水大,桃子李子收得少,賣也賣不到好價錢。” 跟著周光興打鐵,一個月能有4000元的工資,對於家中的孩子還有妻子,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徒弟中,有人跟著周光興打了22年的鐵,短的也有5年了。“5年只是入門,打鐵沒有十幾年的經驗,怕還是掌握不到火候。” 學齡最短的徒弟這樣說。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剛開始學習時,手忙腳亂,燙傷燒傷是常有的事,這位徒弟的手背上佈滿了疤痕,他的皮膚很黑,而新長出的肉是粉白色的。不論是師傅還是徒弟,他們臂膀上的肌肉天然而結實,手掌上的繭也已經被磨成了黑色,那是每天反覆掄起12斤重的大錘所鍛造出來的。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千錘百煉才能打出一把好刀。一天的時間,若是不休息,周光興和徒弟可以一起做上七、八把,效率遠不及流水線的生產。但是在手打的過程中,可以人為監測溫度以及火候,有經驗的鐵匠可以在此過程中隨時做出調整。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刀打好之後,如何賣掉它,周光興從不操心。葉秀華是徒弟們的師孃,一個開朗又健談的女人。她與周光興結婚30多年,他負責打刀,她負責賣刀。

“我趕場趕了30多年了,周光興的刀都是我來賣。” 她一邊說著話,一邊再倒了杯涼水給周師傅送去。因為有這個四處張羅的女人,整個打鐵廠沒有武俠小說裡的刀光劍影,而是充滿一蔬一菜的脈脈溫情。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一把夾鋼刀從製作到完成大約花費了一個上午。他又拿出了自己以前打的刀具,刀具密密麻麻,師傅如數家珍。周師傅回憶道:“30多年前,鎮上有一個盲人,周家人動了惻隱之心,送了他一把削竹片的刀,小小的舉手之勞卻讓他感恩至今。”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妻子在一旁急道:“周光興,你不要擺龍門陣了!趕緊去打刀!” 周師傅溫和地回應道:“打好了,打好了。” 兩個人的互動像是發酵過的酒,藏著一種大把時光積累之後的默契。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閒來無事時,周師傅也會去讀一些專業書籍。最近,他在鑽研一本《鋼材熱處理手冊》,他講解 “馬氏體型耐熱鋼”,作為文科生,我們只能:“???”

現世刀郎:古法制刀30年,他從爺爺手裡“挖走”了手藝

臨走時,周師傅召集他的徒弟一同拍了一張合照,他說:“我打出來的刀能剔骨,能削鐵,唯獨斬不斷的就是我和他們的情誼。” 難得的好鋼好鐵,最合適的火候,還得有一群用心的打刀人,一把刀是一場相互成全。


王雅婷︳撰文

喻家俊︳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