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新聞發布會」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陳鴻飛

通訊員 龍虎 伍遜

“各位村民,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村支兩委在新村部會議室,召集黨員、村民小組長、群眾代表舉行盤龍村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暨情況彙報會。”9月23日下午,衡陽縣西渡鎮盤龍村黨總支、村委會決定召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暨彙報會。65名黨員、村民小組長、群眾代表和省市媒體記者興高采烈來到村部會議室,一條“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大紅橫幅懸掛在主席臺中央,格外醒目。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1978年前,盤龍村全部是田間小路,通往西渡縣城最好的一條路僅有兩尺寬。”下午3時30分,慶祝活動暨彙報會正式開始。村黨總支書記鄧亞平向與會人員介紹該村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近幾年來精準扶貧給村裡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到今年9月中旬,全村通水泥路23公里,實現了組組通公路,結束了村民祖祖輩輩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40年前,村民點的是煤油燈,閃著螢火蟲的光。現在,全村有8臺變壓器,電網線路30多公里,村民過上了羨慕已久的城裡人生活。”

“40年前,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截至目前,村裡已成立新鋪種植等2個專業合作社,先後引進三紅柚、金槐、光伏發電等產業項目,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歲月蹉跎,光陰似箭。今年76歲、擔任30多年村支部書記的鄧盛雪對該村40年前貧窮落後的面貌記憶猶新:那時,盤龍村通信靠喊、趕場靠擔。“村民到縣城趕集賣紅薯,凌晨二三點鐘起床趕路,一路走走歇歇,趕到縣城時已是上午八九點鐘。”鄧盛雪說,過去由於路途遠路難走,有時趕到縣城西渡,集市已散場。村民費了一肚子的力氣,紅薯卻只能賤賣,一擔紅薯的價錢,換來一碗米粉。“等把紅薯賣完,忙著趕回家時,天已斷黑。”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40年彈指一揮間。“現在,水泥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門口。”鄧盛雪說,今年春節,他到縣城西渡走親戚,坐著兒子的小汽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到啦!

談起改革開放40週年給盤龍村帶來的巨大變化,63歲的達木組黨員代表鄧才自記憶猶新:197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有一天,他在生產隊赤腳出工挑塘泥時,不小心左腳踩在塘壩的淤泥上重重地跌了一跤,摔傷了左腿。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幾個村民馬上找來一張竹椅,椅子兩旁扎著竹篙,急匆匆地抬著我趕到離家三公里遠的秋塘公社衛生院治療。” 鄧才自說,那天,多虧了幾個小夥子走得快,使我的腿傷得到及時治療。“不然,左腳就會落下終生殘疾。”鄧才自說,那時,他心中有一個夢想,盤龍村什麼時候擁有一個屬於農民自己的衛生室。

健康助力小康,民生牽著民心。 “2015年,衡陽縣委、縣政府開展健康扶貧,真正解決好村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老鄧告訴記者,目前,該村已設立3個衛生室。“村民三更半夜發病,一個電話就有醫生上門治療,再也不擔心跑遠路啦!”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各位村民,各位代表:40年來,盤龍村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民生工程、基層黨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鄧亞平深情地說,這一切都得益於黨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得益於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在盤龍村落地生根開花。

鄧亞平說,目前,該村公路網已基本形成,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電網改造全部完成,徹底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用電難題。光伏發電項目已併入大電網發電,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村級服務平臺、文化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大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黨心民心。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