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在中國劉姓為當代第四大姓氏,是中國最有影響的大姓之一。當代劉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總人口的5.34%,劉姓人口大約在6700萬。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劉的名義和圖騰

劉的本義是兵器。在春秋的青銅器上的銘文劉字,像手執兩刀作解剖的形狀。聯想到劉姓始祖劉累為夏後孔甲豢養龍和解剖龍的傳說,那麼,劉累一定具有出類拔萃的養龍和殺龍的技術。當然,所謂的龍為當時生活於河洛地區的一種鱷魚。鱷魚的皮十分堅硬,沒有鋒利的刀具是難以制服它的。劉累家族是屬於一支既能豢養龍,又懷屠龍技術的部落。劉是一種屠刀,是劉部落所崇拜的原始圖騰。後來發展為部落的名稱和地名,進而演化為國名和姓氏。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早期的劉氏族還以劉樹為社樹,亦即圖騰樹。劉樹在古代也稱榴樹,即山石榴,是一種野生石榴。劉邦在河南滎陽建立了西漢王朝時,迎太公居於新豐,地近臨潼。傳說劉氏家族有世代在宅院旁栽種山石榴的習俗,太公把這一傳統也帶到了都城長安,歷漢晉、唐宋、明清至今,臨潼的石榴仍是十分的著名。據說,在今天的南方的劉氏中仍保留喜好在庭院中栽種石榴的風俗。

劉姓的來源與演變

劉姓的起源主要有兩大支:祁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祁姓,為帝堯的後裔。4000多年前的帝堯初居山東定陶,後遷河北唐縣,故號陶唐氏,祁姓。其實陶唐氏是當時活躍在華北地區的一支部落,由於帝堯的豐功偉績,才使陶唐氏耀眼於後人的史書之中。

舜封堯子丹朱為唐侯。夏朝孔甲時代,丹朱後裔劉累為夏王馴養龍,有功而封於劉聚,即劉國,所謂的龍其實是一種鱷魚。劉累後遷於河南魯山。劉累為公認的劉姓始祖。商朝後期,武丁滅了地在今河南滑縣的豕韋古國,更封劉累的後裔為豕韋國君。西周初期改為唐公,以奉堯祀。

周成王滅唐,遷唐公於杜,遂稱唐杜氏。古杜國在今陝西長安東北,是神農氏的後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樹為神樹,故稱杜。至周宣王時,杜伯無罪被殺。其子隰叔逃奔晉國為官。隰叔之曾孫士會曾出使秦國,後又由秦國返回晉國,其次子士軾留在秦國不歸,遂恢復其祖上劉累之姓為劉氏。劉姓再一次出現在歷史上,也是劉姓第一次大遷移。從此以後,劉姓族群衝出了長達千年的夏、商、週三朝天子周邊活動的狹小圈子。

至戰國後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至劉累五十六世孫劉榮,始徙居沛,即今江蘇沛縣。劉榮系漢高祖劉邦之祖父,傳說劉榮葬於今江西瑞金縣大華山銅鼓村。祁姓劉氏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子孫。東周時,周頃王封其季子於劉累古封地劉城,史稱劉康公,其後有劉氏。這是組成當代劉姓大族的一支重要的派系,稱姬姓劉氏。古地在今河南偃師縣南之緱氏鎮。歷經康、定、獻、文、桓五世,相繼為東周王室卿士,地位頗為顯赫。劉過的後代有一支投奔楚國,於河南南召縣南部留山一帶,後又涉湖南東部之瀏水,也稱瀏陽河,至三國東吳設置瀏陽縣。

姬姓劉氏在周朝十分活躍,其影響和人口均超過祁姓劉氏。進入漢朝後,由於漢高祖劉邦的皇族劉姓的興盛和威力,姬姓劉氏逐漸湮沒無聞,其後人均融入進祁姓劉氏的大族之中,後世已不可分也。姬姓劉氏的歷史有2600年。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劉姓的起源不止以上兩大支。漢高祖劉邦賜異姓功臣姓劉,也大大增加了劉姓大族的人口和成分。

除此以外,加入劉姓大族的最重要的成分是少數民族。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人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中間有大量外族入改姓劉姓。華北地區,尤其在河南地區的劉姓含有匈奴屠各氏族、鮮卑獨孤氏族的基因;東北地區的劉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歷史上劉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期的劉姓主要分佈於黃河流域地區,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此外,湖北荊襄地區、湖南長沙地區、江西九江地區也有劉姓望族。漢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北方又一次陷入戰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從未斷過,移民數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唐末中原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明朝末劉姓始入臺灣。

宋朝時期,劉姓大約有3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7%,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北、山東,這三省劉姓大約佔劉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佈於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省。江西為劉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7%。全國形成了贛浙閩、冀豫魯、川湘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劉姓大約有4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4.4%,為明朝第五大姓。主要集中於江西、山東、河北,這三省劉姓大約佔劉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山西、浙江、湖南、陝西、江蘇和湖北等。江西省的劉姓人口約佔劉姓總人口的23%,仍為劉姓第一大省。

全國形成了贛浙蘇、魯冀晉陝、湘鄂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期間,劉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於這三大塊地區,東南地區主要向北和西擴散,華北地區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而四川地區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遷移。

當代劉姓的分佈和圖騰

當代劉姓的人口已達到6500萬,為全國第四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5.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大約佔劉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佈於湖南、湖北、遼寧、廣西、黑龍江、安徽、江西七省,又集中了37%。山東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8.4%,為劉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冀魯豫、川鄂湘桂贛皖、東北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地區。從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劉姓人口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是主流,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劉姓人群也大批向東北地區移民。

劉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4)表明:在黑吉遼蒙、冀京津魯、山西大部、陝西北部、湖南大部、江西西部、湖北中部、川渝南部交界地區、新疆喀什地區,劉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5.5%以上,最高可達8.4%,上述地區大約佔了國土面積27%,居住了大約50.3%的劉姓人口。在青海湖以東、浙滬以西其他地區,劉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佈比例在3.8%—5.5%之間,上述地區大約佔了國土面積的35.4%,居住了大約44.3%的劉姓人口。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劉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的子孫分封於全國各地,支派眾多,人丁興旺。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餘人,封侯者達400餘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果使劉姓貴族遍佈於大江南北,他們各據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有勢的大家族。總之劉姓以皇族為主脈,經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劉姓的郡望多達25個,著名的郡望有18處,最重要的是彭城和沛郡,其次為宏農、河間、中山、梁郡、頓邱、南陽、東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廣平、丹陽、廣陵、長沙和臨淮。劉姓以上18處的郡望為堂號外,還自立堂號有:豢龍、藜照、敦睦、敦倫、敦本、懷賢、墨莊等:普遍使用的堂號為彭城堂。

“豢龍”堂號典出劉姓始祖劉累。劉累在夏朝孔甲時代,為夏王豢養龍,有功而封劉國。而“藜照”堂號出自漢朝的劉向。傳說漢元帝時,劉向在天祿閣供職校書。一天晚上,有一穿黃衣的老翁,一手執藜杖,口吹柺杖上的火焰,一手拿著天文地理書,對劉向說:“我是太乙之精,聽說你好學,特地來看你。”劉向自見了老翁,受了神書,才思越發敏捷,一生著書頗豐。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楹聯 重要的劉姓楹聯有以下四副:

術通乾象;喜入天台。

阮嵇作友;豐沛發祥。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長明書室燈。

孔氏絃歌,魯國新聲聞壁內;

漢家簫鼓,祖庭餘韻在人間。

家訓格言 劉氏的家訓首推西漢的劉向《誡子歆書》。劉向是漢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漢成帝時官作到光祿大夫、中壘校尉,他曾主持了整理校勘天祿閣藏書,遍覽天下之書,撰成《別錄》一書,在我國目錄學史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誡子歆書》是劉向為教育兒子劉歆而寫的,以漢朝大儒董仲舒的名句“吊者在門,賀者在閶”告誡兒子為人處世之道,要求兒子戒除驕奢傲慢之氣,只有謙虛謹慎,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劉向的諸子都很有出息,尤以劉歆最為成功,為人處世皆有章法,潛心於典籍整理,在其父《別錄》的基礎上編成《七略》,在我國的文化史上影響卓著。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劉”氏起源,能屠龍的劉氏先祖到底長什麼樣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人了劉姓歷代名人1574名,佔總名人數的3.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位;劉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4.39%,排在第四位;劉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2.88%,排在第六位;劉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2.47%,排在第八位。

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劉氏子孫茂盛興旺,歷代名人不絕於耳。第一位為劉氏家族光耀門庭的偉人是劉邦。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劉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6位,先後建立過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政權。

歷代重要的劉姓人物有:西漢淮南王劉安,經學家劉向、劉歆,訓詁學家劉熙;東漢光武帝劉秀,書法家劉德昇,天文學家劉洪;三國蜀漢國主劉備;魏晉之際數學家劉徽;晉朝詩人劉伶;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梁文學家劉勰、劉峻;唐朝宰相劉晏,史學家劉知畿,大臣劉文靜,文學家劉禹錫;五代後漢國主劉知遠;北宋史學家劉恕、劉攽;南宋名將劉錡,文學家劉子翬,畫家劉松年;明朝宰相劉基,畫家劉珏;清朝書法家劉墉,大臣劉統勳,名將劉永福,湘軍名將劉長佑,淮軍名將劉銘傳,文學家劉開,小說家劉鶚;雕塑家劉開渠,畫家劉海粟,機械工程學家劉仙洲,建築學家劉敦楨,昆蟲學家劉崇樂,生物化學家劉思職,地震工程學家劉恢先,植物學家劉慎諤,作家劉紹棠,作曲家劉天華、劉雪庵,作家劉蘊華(柳青)。

劉姓血型

劉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3.5%,A型佔28.7%,B型佔28.9%。AB型佔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