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一行來營考察調研地方文化

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一行來營考察調研地方文化

彭林教授仔細翻閱市史志辦編輯出版的《營口春秋》等刊物

7月25日,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彭林一行到我市考察調研地方文化,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主任韓曉東陪同調研。

彭林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6國學網禮樂高級顧問。

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一行來營考察調研地方文化

彭林教授向隨行的學生們講解石棚文化

座談中,市史志辦主任韓曉東向彭林教授介紹了營口地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早在28萬年前,金牛山人就在此繁衍生息。步入近代,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是東三省航運、商貿、金融中心。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營口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彭林教授聽後連連點頭,在仔細翻閱了市史志辦編輯出版的《營口春秋》《營口風物誌》《遼河老街舊影集》等刊物後,他高度稱讚了市史志辦多年來在存史資政、教化育人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脈和靈魂,是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處理好城市發展和歷史文脈傳承的關係,就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一行來營考察調研地方文化

韓曉東主任向彭林教授介紹營口遼河老街的歷史

隨後,在韓曉東主任的陪同下,彭林教授一行實地考察了蓋州市石棚山石棚和營口遼河老街。在石棚山,韓曉東主任向彭林教授介紹了該石棚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座,堪稱世界之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彭林教授讚歎於石棚山石棚保存的如此完好,規模如此之大,他指出,石棚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地上建築,其建造的年代大約在青銅時代,堪稱“巨石文化”的傑作,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遺產。在營口遼河老街,彭林教授瞭解到,1861年營口開埠後,各國商人紛至沓來,老街上華洋同處,商號林立,曾是近代東北最繁華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目前營口市委、市政府已對老街實施保護性開發建設,正全力打造一條以深厚歷史文化為根基,以現代經濟為發展主線的步行商業街。彭林教授對營口市委、市政府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遼河老街是我國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業的縮影,是探究營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歷史文化遺存,要進一步挖掘老街豐厚的文化底蘊,將其打造成一條反映營口歷史、凝聚營口文化、突出營口特色的歷史文化名街。

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一行來營考察調研地方文化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