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一行来营考察调研地方文化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一行来营考察调研地方文化

彭林教授仔细翻阅市史志办编辑出版的《营口春秋》等刊物

7月25日,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彭林一行到我市考察调研地方文化,营口市史志办公室主任韩晓东陪同调研。

彭林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6国学网礼乐高级顾问。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一行来营考察调研地方文化

彭林教授向随行的学生们讲解石棚文化

座谈中,市史志办主任韩晓东向彭林教授介绍了营口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早在28万年前,金牛山人就在此繁衍生息。步入近代,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是东三省航运、商贸、金融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营口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彭林教授听后连连点头,在仔细翻阅了市史志办编辑出版的《营口春秋》《营口风物志》《辽河老街旧影集》等刊物后,他高度称赞了市史志办多年来在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历史文脉传承的关系,就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一行来营考察调研地方文化

韩晓东主任向彭林教授介绍营口辽河老街的历史

随后,在韩晓东主任的陪同下,彭林教授一行实地考察了盖州市石棚山石棚和营口辽河老街。在石棚山,韩晓东主任向彭林教授介绍了该石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座,堪称世界之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林教授赞叹于石棚山石棚保存的如此完好,规模如此之大,他指出,石棚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其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堪称“巨石文化”的杰作,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遗产。在营口辽河老街,彭林教授了解到,1861年营口开埠后,各国商人纷至沓来,老街上华洋同处,商号林立,曾是近代东北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目前营口市委、市政府已对老街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正全力打造一条以深厚历史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经济为发展主线的步行商业街。彭林教授对营口市委、市政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辽河老街是我国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缩影,是探究营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要进一步挖掘老街丰厚的文化底蕴,将其打造成一条反映营口历史、凝聚营口文化、突出营口特色的历史文化名街。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一行来营考察调研地方文化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