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史話之二:同族不同命,續說東歐斯拉夫人的建國史

眾所周知,斯拉夫人在遷徙的過程中,分成了三個族支:西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與南斯拉夫人。

東歐史話之二:同族不同命,續說東歐斯拉夫人的建國史

斯拉夫人的民族形象

在拜占庭的史料中,西斯拉夫人被稱為“維涅德人”(也是羅馬人對斯拉夫人的古稱),他們主要在易北河、奧得河和下維斯瓦河一帶活動,與日耳曼人部落及其建立的國家既交戰,也交流,更彼此交融,並接受了天主教的影響,因此也較早得到了教廷的承認,與西歐的日耳曼人一樣很早就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國家,也就是波希米亞王國(公元929年建國)與波蘭王國(公元1025年建國),與馬扎爾人的匈牙利王國差不多同一時間。而命運稍稍不同的是,波希米亞王國(今捷克共和國)因為深入中歐,所以後來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波希米亞國王成為帝國內最重要的選侯之一,並世襲帝國的大冢宰。而波蘭則屬於天高皇帝遠的地界,除了12世紀被神聖羅馬帝國奪走波美拉尼亞的大部分之外,在整個中世紀始終保持著獨立的地位,在與條頓騎士團爭奪東波美拉尼亞(今但澤地區)的交鋒中一度還佔據上風,併成為了前者的宗主國。而這兩國在稱王之前君主的頭銜一直是公爵,與西歐的爵位屬於一個統緒。

東歐史話之二:同族不同命,續說東歐斯拉夫人的建國史

波希米亞王國的紋章

南斯拉夫人在拜占庭的史料中被稱為“斯拉文人”,後來因為與拜占庭帝國交往最多,這個稱號也訛變為整個斯拉夫族的稱號,他們其實建國也很早,如前文所提到的薩莫大公國就是第一個斯拉夫人的政權,但因為正好夾在武德強盛,武力充沛的兩大帝國(神聖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及一大王國(匈牙利王國)之間,結果變得命運多舛。斯洛文尼亞人為主的薩莫大公國旋起旋滅,享國不過幾十年。其後則有遷入巴爾幹半島西北部的克羅地亞人,公元924年托米斯拉夫大公一統克羅地亞,疆域從德拉瓦河直到亞得里亞海,包括維斯島、布拉奇島、赫瓦爾島和達爾馬提亞諸城,925年在教廷的首肯下,托米斯拉夫加冕為“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王國的國王”。但10世紀中後期,王朝內部發生了繼承之爭,最終在公元1102年,克羅地亞與匈牙利簽訂條約,由匈牙利國王兼任克羅地亞國王,自此克羅地亞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

東歐史話之二:同族不同命,續說東歐斯拉夫人的建國史

克羅地亞國徽,五個小盾象徵王國的五個省區

南斯拉夫人中另一主流塞爾維亞人建國則較晚,如前文所述,公元8、9世紀時該地隸屬於保加利亞大公國或保加利亞第一王國,931年塞爾維亞人建立的拉什卡大公國(位於塞爾維亞西南部,西南鄰黑山,東南與科索沃相鄰)曾一度獨立,但旋即又被保加利亞征服。直到1018年,保加利亞王國被拜占庭帝國所滅,拉什卡大公(也稱大茹潘)順理成章地又成為拜占庭皇帝的附庸。其後歷代的拉什卡大公一直依違在東、西兩大強國,拜占庭帝國與匈牙利王國之間,謀求自身的利益,當拜占庭帝國軍隊攻來時,或逃到山區,或屈膝投降。直到公元1169年,斯特凡·尼曼雅繼承拉什卡大公位,開創了尼曼雅王朝,1190年斯特凡·尼曼雅聯合同盟大敗拜占庭軍隊(當時正好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拜占庭帝國處於虛弱狀態),終於擺脫了附庸國的地位,取得獨立。其後其子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在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搞投機,1217年先是從羅馬教皇霍諾里厄斯三世那裡取得了國王的稱號,隨後又在1219年被東正教的最高領袖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曼努埃爾一世承認為塞爾維亞國王,並最終在1220年正式加冕。至斯特凡·烏羅什四世(即斯特凡·杜尚)時,王國達到鼎盛,斯特凡·烏羅什四世與保加利亞聯姻後,利用拜佔廷帝國的內訌,大肆侵奪帝國的領土,佔領了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大部分,囊括巴爾幹半島的大約三分之二,原來的宗主國保加利亞也成為了其附庸。公元1346年,他遷都斯普科裡,並強行將塞爾維亞主教晉升為宗主教,然後由其為自己加冕為沙皇,不久後又自稱“塞爾維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但在1355年斯特凡·杜尚死後,其所建立的塞爾維亞帝國如曇花一現,很快陷入分裂,公元1389年塞爾維亞末代國王拉扎爾在科索沃平原與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展開會戰,雖然在戰場上一舉擊殺了親征的蘇丹穆拉特一世,但最終寡不敵眾,塞爾維亞軍隊大潰,拉扎爾本人被俘,被戰場上登基的蘇丹之子巴亞齊德親自斬首示眾,塞爾維亞自此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