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3個關鍵詞讀懂大運河和北京的「親密關係」


見證城市滄桑鉅變,承載寶貴文化記憶,今天,發改君要繼續聊咱的大運河,說說它與北京城的“親密”關係。

研究社|3個關鍵詞讀懂大運河和北京的“親密關係”

▲大運河北京段風光

跨北京七區,歷史淵源深厚

舉世聞名的中國大運河於2014年申遺成功,這讓首都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上升至7處。

研究社|3個關鍵詞讀懂大運河和北京的“親密關係”

(此處應有掌聲)

大運河北京段通稱為通惠河,《元史》記載,這條河由十泉、二湖、五河段組成。十泉是上游的十處水源,二湖是甕山泊(今頤和園昆明湖)和積水潭(又名海子),五河段是甕山泊以上的白浮堰渠、甕山泊至紫竹院的長河、紫竹院至積水潭的高梁河、城中的玉河和大通橋至通州李二寺進入北運河(白河)的通惠河。

研究社|3個關鍵詞讀懂大運河和北京的“親密關係”

▲流經積水潭的高粱河

雖然這82公里長的大運河北京段只佔中國大運河總長度的3%,但它橫跨北京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通州、順義七區,沿線文物等級高、分佈密集、時代跨度長、類型豐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京城的發展進程顯示,歷史上的大運河,不僅是維持中央政權穩定的政治生命線,也是供應北京漕糧的經濟補給線,還是形成北京城市性格的文化交流線。沿大運河北上的航船中,除去大米、絲綢、刺繡、茶葉、陶瓷以外,還有書畫、文玩、書籍,以及數不盡的梨園子弟和絡繹不絕的文人舉子。大運河把蘇杭、淮揚、齊魯、燕趙聯繫在一起,造就了海納百川的北京文化。

而如今的大運河,作為連接北京城市副中心與老城、三山五園地區的文化水脈,其歷史文化價值和生態經濟地位更加凸顯。

三大關鍵詞,讀懂“親密關係”

關鍵詞一:

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2017年8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明確了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將重點抓好“一核一城三帶兩區”,其中就包括大運河文化帶。

保護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不僅對於拓寬大運河文化保護視野,挖掘大運河文化內涵,全面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於豐富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內涵。

研究社|3個關鍵詞讀懂大運河和北京的“親密關係”

▲蕭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

關鍵詞二: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標誌性工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選址通州,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而通州又是北京運河文化遺產分佈最為集中、最為豐富的地區,因此,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將結合大運河文化帶的保護建設,彰顯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色,打造運河博物館、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等文化設施,讓大運河文化帶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標誌性文化品牌。

研究社|3個關鍵詞讀懂大運河和北京的“親密關係”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效果圖

關鍵詞三: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國家文化符號”

關於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提出推進三條文化帶的整體保護利用,其中就包括大運河文化帶。

大運河北京段作為中國大運河的龍頭,見證了北京的建都史,是北京歷史上一系列具有突出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因此,大運河文化帶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這座著名古都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文化符號之一。

除了上述三個關鍵詞,從更開闊、更長遠的角度看,大運河之於北京還有更多更深層次的意義。它不僅助力北京承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文化紐帶功能,同時還是北京聯通“一帶一路”文化廊道的金名片。二者間的“親密關係”亙古通今,未來必將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講好運河故事,

喚醒城市運河記憶,

讓文化傳承有序可持續~

下一期《研究社》欄目

將帶大家探尋

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遺蹟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