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妙對妙聯

中秋節妙對妙聯

告別暑熱的夏季,到了農曆秋分,便迎來了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太陽直射月亮朝地球的一面,月亮看起來又圓又大,加以秋高氣爽,月光如水,月夜就格外顯得澄澈明媚,所以人們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賞月生情,獨運匠心,撰吟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妙對妙聯。

中秋節妙對妙聯

清朝時,江蘇無錫有個才子叫施伯雨,他自幼聰穎敏捷。有一年中秋節,其父攜其出遊,夜宿臨江一樓。翌晨黎明入山,宿霧未霽,適有其父一文友同遊,遂出上句:“山徑曉行,嵐氣似煙,煙似霧。”讓施伯雨續對。施伯雨當即對出:“江樓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用水來比喻月光皎潔明亮之色,真是聯功不凡!

中秋節妙對妙聯

宋湘

粵東才子宋湘是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書法家。一年中秋,宋湘約了幾個秀才賞月,他即景吟了一句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幾個秀才苦思良久,實在對不出與之相媲美的下聯。一直到除夕之時,宋湘心想明天是新年,不由觸景生聯:“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此聯結構嚴謹,疊詞天然,妙不可言。

中秋節妙對妙聯

傳說有一年中秋之夜,蘇小妹隨兄東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賞月。小妹出一上聯:“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上聯內中既有數字,且波心的千佛乃渡江的五百羅漢及他們的倒影,東坡一聽也覺難對。佛印也在一旁沉思,他抬頭看看天上的明月,頓開茅塞,對道: “一個美人映月,人間天上兩嬋娟。” 蘇東坡聞言,拍手稱好:“妙,妙極了!”

中秋節妙對妙聯

李漁

明末清初的戲曲理論家李漁有一次遊覽揚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與李漁同登繹經臺賞月。兩人興致勃勃,邊賞月邊作對。方丈道:“有月即登臺,無論春夏秋冬。”李漁對:“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方丈又出上聯:“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李漁對:“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普普通通的自然現象,一經詩化,便使人感到格外優美。

中秋節妙對妙聯

中秋節妙對妙聯

相傳,一次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到金山寺閒遊,寺宇長老出對子難他:“半夜二更半”,金聖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後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下聯:“中秋八月中”,歷史上稱為“生題死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