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新不易留客更難,社區化運營能否成爲生鮮電商破局利器?

5月正值春季轉入夏季的過渡期,水果進入“繽紛季”,小龍蝦紛紛開閘入市,生鮮品類愈加豐富。商家及平臺抓住季節優勢,打造“517吃貨節”開展各類促銷優惠活動,生鮮電商延續增長態勢,月度活躍人數首次突破1800萬,活躍用戶環比增長7.9%,同比增速更是達到181.9%。作為電商細分領域的“藍海”,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仍然具有較強的發展活力,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區域化和社區化精細運營將助力生鮮電商市場的發展。

生鮮電商行業月活趨勢

(2017年3月-2018年5月)

拉新不易留客更難,社區化運營能否成為生鮮電商破局利器?

生鮮電商行業活躍人數環比增速分析

拉新不易留客更難,社區化運營能否成為生鮮電商破局利器?

2018年5月生鮮電商App TOP15榜單中,多點以731.72萬活躍用戶規模穩坐首位,每日優鮮以363.61萬活躍用戶規模位居第二,京東到家以236.33萬活躍用戶位居第三。其中,本來生活、中糧我買網、每日優鮮活躍用戶環比增速最大。從用戶粘性看,食行生鮮、多點、京東到家位列次月留存率三甲。

▌促銷補貼推進用戶增長,純線上生鮮電商用戶粘性難維持

5月,多家電商平臺通過各類合作推廣優惠促銷實現高速增長。本來生活網自4月起就聯合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大力開展持卡消費享補貼的各類活動,同時在“517吃貨節”聯合翼支付推出人氣美食5折優惠、滿減促銷等,用戶活躍環比增速位列第一,達到43.17%;中糧我買網以“中糧我買網更懂你的胃1折吃滿30天”為“吃貨節”主題,邀請馬天宇、戚薇、於湉、白舉綱、閆妮等明星為平臺活動打“call”,優惠力度更是空前巨大,包括現金券、優惠券、立減+滿返、每人一次試吃機會等,促銷產品種類也十分豐富。在一系列活動和

明星宣傳帶動下,中糧我買網用戶活躍環比增速達到42.45%。

在看到大促對生鮮電商平臺月活增速的積極促進作用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以每日優鮮、中糧我買、本來生活為代表的純線上平臺型的生鮮電商,其次月留存率明顯低於有線下社區場景的多點、盒馬、京東到家這類生鮮電商平臺。消費者在購買生鮮品類時更看重其新鮮程度、大小等因素,而門店作為消費者直接體驗場景,可憑藉自身聚客能力將覆蓋半徑內的線上訂單集約到店,並實現前置倉的功能,1小內完成配送,用戶體驗得到極大的滿足。相比之下,純線上生鮮電商平臺主要依靠促銷手段提高用戶活躍度,一旦促銷力度下降,用戶就會嚴重流失,而具有社區化運營屬性的生鮮電商企業在留住老客、提升用戶粘性方面更勝一籌。

部分生鮮電商APP次月留存率趨勢對比

拉新不易留客更難,社區化運營能否成為生鮮電商破局利器?

▌食行生鮮社區化運營穩紮穩打,優質服務增加用戶粘性

從次月留存率看,除了線下門店加持下的生鮮電商用戶粘性較高外,倡導“生鮮到櫃”模式的食行生鮮次月留存率達到63.6%,居生鮮電商APP首位。其5月用戶活躍度也遠高於其他生鮮電商,食行生鮮用戶平均2.6天就會使用一次APP,而多點的用戶不到一週(5.5天)會使用一次APP,京東到家和盒馬的用戶平均一週(7.4天和8.3)使用一次APP,食行生鮮用戶基本符合生鮮高頻消費特點,用戶粘性表現不凡

部分生鮮電商APP次月留存率現狀對比

拉新不易留客更難,社區化運營能否成為生鮮電商破局利器?

部分生鮮電商APP用戶活躍度現狀對比

拉新不易留客更難,社區化運營能否成為生鮮電商破局利器?

食行生鮮通過以銷定採和訂單式採購的方式,降低了生鮮品類尤其是蔬菜在倉儲環節的高損耗率,保證食材到達用戶手中的新鮮度,用戶體驗得到保障;同時集約式的到櫃配送方式大大降低了流通環節的成本,使得食行在生鮮品類的價格方面更具競爭優勢。食行生鮮圍繞“買菜”聚焦品類優勢,通過內容分發、微信社群等精細化的運營與社區用戶建立了良好的客群關係,從而保障了食行生鮮客群質量和較高的用戶粘性。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殆盡,互聯網企業線上獲客的成本正在不斷增加,如何進行精細化運營、留住老客更為重要,食行生鮮模式值得借鑑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