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喦(1682~1756),一作華巖,字德嵩,更字秋嶽,號白沙道人、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白砂裡華家亭(今屬蛟洋鎮華家村)客家人,為華氏入閩始祖華京一郎二十三世孫。少時即喜繪畫,後寓杭州、揚州以繪畫為生。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為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喦的花鳥畫最負盛名,他吸收明代陳淳、周之冕,清代惲壽平諸家之長,形成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在畫法上,既有細節描寫的精微性,又不失筆墨上的簡逸生動,禽鳥毛羽細緻蓬鬆到毫毛畢現。這種清新俊秀,率意疏容的花鳥畫風格,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嵒花鳥蟲魚、人物山水兼擅。張浦山《國朝畫徵續錄》評述其:“善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皆能脫去時習,而力追古法,不求妍媚,誠為近日空谷之音。”清代以花鳥畫著稱者世推“二東園”:一為惲東園,即惲壽平;一為華東園,即華嵒。惲壽平以端穩取勝,華嵒則以俊逸見長。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蓋亦耳目所習,得知於心而應於手也。五行之精,粹於天地,葩華秀茂,百卉眾木。梁燕雙歸,脈脈低垂;梨花單薄,片片零落。春已十分宜,東風無是非,天地間眾卉爭芳,為人所娛心悅目者,不一而足。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燻百草,色豔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清初畫壇盛行摹古的宮廷藝術,華嵒則吸收各畫派之長為己用,注重寫生,獨樹一幟。其遠承南唐徐熙、徐崇嗣,西蜀黃笙,宋趙孟堅,元錢選,近集明周之冕、陳淳、林良、陸治、陳洪綬、惲壽平、石濤諸家之長,形成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其善於捕捉物之生趣,具有清新俊秀、率意疏朗的風格。畫法上既有局部描寫的精微細緻,又不失筆墨的簡逸生動,濃墨點苔宛如雨露,尤擅描繪禽鳥蓬鬆的毛羽毳毫。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作畫貴在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今人但知用筆纖細,敷色濃豔,便自以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虧,百病橫生,豈可觀也?吾作畫似乎簡率,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可與不知者說也。”趙孟頫的這段話,耳熟能詳,相知有素。畫雖一藝,古人於此冥心搜討,慘淡經營,必功參造化,思接混茫,乃能垂千秋而昭後學。學古人不能變,便是籬堵間物,去之已遠,乃由絕似耳。古人之法是用,而造化之象是體,古人之所畫皆師造化,而造化之顯著,無非是畫。華嵒是位執古意而不泥古者,其執古意執著,蛻古意也機敏。在臨古擬古的清初畫壇,其作為實屬不易。故曰“力追古法”易,“不求妍媚”難也。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以筆之動為陽,以墨之靜為陰;以筆取氣為陽,以墨生彩為陰。詩意繪製,其所追求也。“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百花冷暖避東風,可能留蝶抱花叢”;“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其境具象也,故易於入筆。“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其域抽象也,故難於著墨。此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之別矣。華嵒痴於此,勤於此,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遂下筆成珍,揮毫可範。“昨夜月明渾似水,入門唯覺一庭香”;“白鷗飛起無尋處,滾入梨花柳絮中”;“酴醿蝴蝶渾無辨,飛去方知不是花”;“紅羅袖裹分明見,白玉盤中看卻無”。此乃花鳥畫的禪中徹悟。清風夜半,夾岸桃花,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最是畫角處的羽蟲,聲音顏色,飲啄態度,遠而巢居野處,眠沙泳浦,戲廣浮深;近而穿屋賀廈,知歲司晨,啼春噪晚者,亦莫知其幾何。託物寓情,因物喻志。西風多少恨,南枝寒巢,憔悴也相關,傾是而非。無端嘹唳,狷介風骨,霜冷離鴻,蕭散之脫。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遊。”鳥之形,人之相矣。在用筆用墨上,秀逸遒勁,墨色華滋。設色花鳥畫明潔雅麗,色調和諧,擅用石色罩染山石或敷染禽鳥,為花鳥畫的設色創新。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宣和畫譜》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故花之於牡丹芍藥,禽之於鸞鳳孔翠,必使之富貴;而松竹梅菊,鷗鷺雁鶩,必見之幽閒;至於鶴之軒昂、鷹隼之擊搏、楊柳梧桐之扶疏風流、喬松古柏之歲寒磊落,展張於圖繪,有以興起人之意者,率能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臨覽物之有得也。”風絮飄殘,茫茫碧落,雁聲蕭關,衰草連天,有了詩意,也就有了簡與逸。在華嵒筆下,點滴芭蕉,桐陰月西,年年花譜重修,燕宿雕樑,零落鴛鴦,筆筆呢喃詩文。朦朧裡的有情芍藥,繁絲搖落,“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似李義山的無題感傷;混沌中的暗移梅影,疏疏一樹,“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乃納蘭詞的玉笛太息。藕風飄輕,蓮露淒冷,落殘紅小,任爾西風,此乃華嵒花鳥畫幅中的人間微忱;蕭寺別緒,曉星欲散,何處長安,歸時奈何,此乃華嵒花鳥畫幅外的未消遲暮。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嵒早年取法於朱耷和石濤,於造型嚴謹的沒骨技法中,融匯率意瀟灑,幹筆溼筆並用,設色淡而豔,雅而麗,小寫意畫法遂成。“畫成山鳥不知名,色聲忽然空裡出。”其花鳥,當推惲壽平後第一人,被譽為清後期花鳥畫之宗匠。他對後代花鳥畫的發展影響甚大,乃至乾隆以後,習花卉者,不學南田,而師法新羅。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張庚曰:“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華嵒之作往往敷色鮮雅,生趣盎然,有鋪排靡麗、奢華堂皇之表現,其作畫貌似古,而實質有新,青綠敷染後,墨筆複寫,,由淡入濃,由潤而枯,設色雖淺淡而能深沉,豔麗而能清雅,濃烈而能古厚。筆墨所致,蒼勁醇然,雋秀華滋,趣味更是幽幽縹緲,恬靜空靈,可謂精緻之構,筆工而意寫。物之華,取其華,物之實,取其實,度物象而取其真,故又極易流於匠氣、俗氣,被程式化地工整細緻,纖眉臨鏡。工序繁瑣,卻又題材單一,真實纖細,卻又刻板僵化,單調繁亂而乏整體佈置效果,色彩甜俗而悖形神兼備,工藝難免掩士氣。董其昌雲:“詩文書畫,少而工,老而淡。淡勝工,不工亦何能淡。東坡雲:筆勢崢嶸,文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絢爛之極也。”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嵒的人物畫則近學王樹穀,上溯陳洪綬、馬和之、李公麟等。其脫去時窠,幾乎不描述聖賢貴胄、烈女忠義、仙人佛像,而是選擇有風趣的歷史掌故、文學故事、民間神話、城鄉風俗、邊塞風光等。其作注重情節選擇,著意氣氛烘托,且構思巧妙,立意新穎,自成畫法,曰減筆。人物形象不落前人程式,稍事誇張,而又不變形,線條多為圓勁婉轉的蘭葉描,行筆飄逸,簡練而柔勁,意趣高古,又不失形似。劉大魁《論文偶記》雲:“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此簡亦淡。唐志契《繪事微言》雲:“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隱逸,有沉逸。逸縱不同,從未有逸而濁、逸而俗、逸而模稜卑鄙者。逸雖近於奇,而實非有意為奇。雖不離乎韻,而更有邁於韻。”此逸即淡。黃昏只對梨花,落葉青苔歸路,簡也;春雲吹散簾雨,絮黏蝴蝶還住,逸也。簡與繁,豈止品格,逸與俗,安在境界,濃與淡,又何啻顏色。其人物畫大體有三種面貌:一為早年取法於北宋李公麟者;二為中年取法於晚明陳洪綬及其傳派者;三為晚年自成一家之簡筆畫法者。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他的《天山積雪圖》,取唐人邊塞詩意。畫面中,一身披大紅斗篷、藏掖寶劍的單身遊客,牽一匹雙峰老駝,緩行於冰雪之中。天光灰暗,四周的原野空闊,前路綿延漫長,白雪皚皚。一隻孤雁橫掠空中,旅者和老駝舉首仰望。畫中情景交融,意象含蓄。構圖狹長,兩座山峰白雪覆蓋,畫面簡約空靈,形成了天高地遠的視覺效果,以烘托人物孤寂的內心世界。塗色雅緻,冷暖色調對比協調,老者的披風以紅色渲染,用色鮮活大膽。人物、老駝的形象塑造在寫實的基礎上恰當地運用誇張手法。華嵒年少時曾遠遊塞外,留下過“少年好騎射,意氣自飛揚。於今愛畫馬,鬚眉成老蒼”的詩章。此作現存於故宮博物院。針對華嵒人物畫的匠心獨運,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中雲:“長汀上官文佐周之功夫老到,臨汀華秋嶽嵒之脫去時習,均為清代史實風俗畫之較有名者。”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山水畫則由惲壽平入手,追溯明代唐寅、董其昌,遠至米芾、李唐、馬遠、王蒙等宋元諸家。其善於取法諸長,融會貫通,自出機杼,筆致蕭散俊逸,清新明快,灑脫圓勁,章法講究,重意境,善變通,個人審美意趣表現強烈,遂成疏放、簡率、冷峭風格,這與之遊歷廣,具有詩人的情懷不無關係。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但能用我法,孰與古人量?俯仰宇宙間,書生真迂狂。”華嵒的繪畫作品,章法皆破空而來,正如他所說的,“筆尖刷卻世間塵,能使江山面目新”。在“四王”畫風籠罩畫壇的年代,能夠崛拔而起成為大家,還在於其藝術卓見。其作品整體風格空靈明快,閒雅蘊藉,善於運用空白,畫面簡遠冷逸。其筆墨空靈秀逸,古樸而澹盪,意味深厚。其筆法靈活多樣,行筆波折抑揚,內涵筋骨;在墨色運用上,濃而不結,淡而不薄,以濃墨破淡墨,乾溼互用,枯潤相生,層次豐富。設色淡雅清麗,與水墨交織在一起,色墨相映生輝,又水色與石色結合,產生妍冶鮮潤的形式美感。其畫境閒逸超脫,一股清新撲面而至。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嵒的繪畫藝術,由學習民間繪畫入手,進而學習文人畫,既保持了職業畫家的素質,又吸收了文人畫家的長處,講究筆墨和韻致,並具有平易通俗的特點。而民間畫師也樂於仿擬,在晚清民國時期出品的彩繪瓷器上,最為常見者便是標有“仿新羅山人”的圖案。徐逢吉評價曰:“文質相兼,而又能超出畦畛之外。”顧師竹評價其:“一生山水窟中游,身似春雲心似秋。呼吸清光歸筆底,怪來書畫亦風流。”秦祖永《桐陰論畫》說他“筆意縱逸駘宕,粉碎虛空,種種神趣,無不領取毫端,獨開生面,真絕跡也”,並稱贊其作品“無不標新立異,機趣天然”。任伯年則說:“新羅山人用筆如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一時莫與爭鋒。”鄭午昌評價他:“蓋清代花鳥畫,至新羅而窮其變也。”

「族譜故事」華喦:中國畫壇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師

華嵒生前門生除其子華浚外,僅張四教、奚岡、汪漣三人,但卒後私淑者眾多,傳襲新羅畫風者,有徐岡、徐峰、沈焯、趙之琛、改琦、費丹旭、羅聘、虛谷、任伯年等。近代王雲、王雪濤更是在師承華嵒筆墨技法的基礎上,開創了現代花鳥畫壇上一支影響巨大的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