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 火力全開:9條在建,6條年內開工

預計5年後開通里程將突破800公里,今年底3條新線開通運營,屆時中心城區到從化一個鐘即可

廣州地鐵 火力全開:9條在建,6條年內開工

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

(2017年-2023年)

廣州地鐵建設火力全開:9條在建,6條年內開工,預計五年後將突破800公里!

日前,廣州地鐵在官網上公佈了正在推進9條(段)軌道交通新線建設,其中廣佛地鐵(燕崗-瀝滘段)、十四號線一期(嘉禾望崗-街口段)、二十一號線(鎮龍至增城廣場段)這3條線路將於年底開通。二十一號線(員村至鎮龍段)則於2019年開通試運營。同時,廣州正在加快推進八號線北延線(鳳凰新村-白雲湖)、七號線一期西延段、十一號線、二十二號線、十八號線、十三號線二期等6個地鐵項目建設工作。

此外,地鐵方面開展了6條(段)規劃新線的建設前期工作。今年內爭取開工的地鐵線路包括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五號線東延段(文衝-黃埔客運港)、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十號線(西朗-石牌橋)、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十四號線二期(廣州火車站-嘉禾望崗)等6條。

在建線路

順德到廣州後年通地鐵

為支持廣州市重點區域、新區建設和南沙自貿區發展,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提升綜合交通樞紐接駁水平,發揮軌道交通網絡效益,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覆了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3年),原則同意建設三號線東延段、五號線東延段、七號線二期、八號線北延段、十號線、十二號線、十三號線二期、十四號線二期、十八號線和二十二號線等10個項目,總長度258 .1公里。預計至2023年,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累計開通里程將突破800公里。

截至目前,延伸至佛山順德北滘的七號線西延段,土建工程累計完成13%。線路設8座車站,其中北滘新城站與佛山三號線換乘、陳村站與廣佛環線換乘、陳村北站與佛山十一號線換乘。

七號線西延段(美的大道-廣州南站)預計在2020年底通車,將成為順德東部片區直接進入廣州的快速通道。七號線分開三段建設,一期工程(廣州南站-大學城南)已於2016年12月28日試運營。一期工程西延段(美的大道-廣州南站)預計在2020年底通車,二期起於大學城南,終點為水西北,共設1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7座。

首條“環線”涉徵地起步慢

十一號線因為在市區涉及大量徵地借地,按照規劃,其中線路在荔灣區轄區內設有中山八路、如意坊、石圍塘、芳村、芳村大道東、沙湧、鶴洞東等7個站點,涉及彩虹、多寶、石圍塘、花地、衝口、白鶴洞等街道。徵地的同時,線路還要顧及對交通的影響,整體處於起步階段,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線路共設車站32座,另外,代建一座車站(城軌琶洲站),其中換乘站20座,17座車站開始土建施工,3個區間開始土建施工,其餘進行前期準備。

十一號線是廣州地鐵首條“環線”,全長約43.2公里,設32座車站,起於新滘東路,經琶洲會展中心、員村、天河公園、華師、廣州東站、雲臺花園、廣州火車站、流花湖公園、荔灣湖公園、芳村、廣州造船廠、逸景路,之後沿新滘路閉合形成環線。線路穿越廣州市主城區,串聯廣州市天河區、白雲區、越秀區、荔灣區和海珠區,連接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等大型交通樞紐。

其與廣州軌道交通一、二、三、五、六、八、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九、二十一號線及廣佛線換乘,可以說,換乘站的數量冠絕目前已有或在建的所有線路。

兩條地鐵通南沙時速160公里

此外,正在推進新線建設還包括有:十八號線和二十二號線。這兩條通往南沙的高速地鐵推進同樣“高速”。設計時速160公里的十八號線(廣州東站-萬頃沙);二十二號線(番禺廣場-白鵝潭)均已取得2%的土建進度。兩條線路開通後,預計從南沙新區至廣州東站只需要30分鐘。

進度緊隨其後的是東西大動脈十三號線二期(魚珠-朝陽),線路全長33 .5公里,共設車站23座,其中換乘站9座,最高運行速度100公里/小時。截至6月底,全線施工和監理總承包招標已完成,天河公園站已實現開工。

年底市區到從化只需1小時

按照計劃,今年底將有三條新線路開通運營。其中包括廣佛地鐵(燕崗-瀝滘段)、十四號線一期、二十一號線(鎮龍至增城廣場段)。屆時廣佛線全線換乘站增至四座(西朗、沙園、南洲、瀝滘),可便捷換乘至廣州地鐵一、二、三、八號線。去年廣佛地鐵客運量首次破億,全年運客接近1.1億人次,其中往來廣佛兩地的城際乘客佔比近半,約5000萬人次。開通燕崗-瀝滘段後,日均客流量有望從現在的30萬人次躍升至50萬人次。

據瞭解,十四號線一期線路始於嘉禾望崗站,止於從化街口,全長約54公里。今年年底建成開通後,將在廣州首次採用“快慢車模式”運行,其中快車只停嘉禾望崗、新和、江埔、街口4座車站。屆時,從從化街口上車的乘客,最快1小時可到達位於市中心的紀念堂站。建成後,十四號線一期在嘉禾望崗站與二、三號線換乘,在新和站與知識城支線換乘。

此外,二十一號線,起始於天河區天河公園,止於增城區增城廣場,全程21個車站。計劃年底開通試運營的僅為鎮龍至增城廣場段,屆時從市區到增城只需一個小時。而連通增城與市中心的員村至鎮龍段將於2019年開通試運營。

新線亮點

6條新線今年動工

十八號線或延至中山

日前,廣州市發改委《廣州市城市軌道建設2018年重點工作安排》(以下簡稱《安排》)出爐,其中提到,十八號線中山延伸線、機場聯絡線一期工程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或被納入廣州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調整,廣州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也將啟動,預計9月底形成初稿。

廣州地鐵計劃今年內動工的新線則包括:五號線東延段(文衝-黃埔客運港)、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十號線(西朗-石牌橋)、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十四號線二期(嘉禾望崗-廣州火車站)。

上述六條線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包括初步設計獲得正式批覆,初步設計概算完成市財局初審,徵借地工作推進。其中,三項均已取得進展的是五號線東延段,兩項取得進展的有七號線二期、十二號線,其餘線路則為初步設計獲批。

五號線東延段(文衝-黃埔客運港):開發區西區往返中心城區更方便

線路全長9.8公里,共設車站6座(不含文衝站),其中換乘站2座,設雙崗停車場1座。車輛採用6節編組L型車,最高運行速度90公里/小時。截至2018年6月底,線路已取得初步設計正式批覆,初步設計概算已完成市財局初審,徵借地工作正在推進中。5號線東延段建成後,黃埔濱江新城、開發區西區往返中心市區就更方便。

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設有7座換乘站

線路全長21.9公里,全部採用地下敷設方式,共設1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8座,設上堂停車場1座。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截至2018年6月底,線路已取得初步設計正式批覆,徵借地工作正在推進中。該線路建成後使番禺區和黃埔區連接起來,整條七號線西至順德北滘,東至廣州科學城。七號線二期:七號線二期工程線路長約22.0km,共設1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7座,分別為深井站、長洲站、裕豐圍站、大沙東站、姬堂站、蘿崗站,水西站。

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亞運城居民可直達珠江新城

線路全長約9.55公里,共設4座車站,其中換乘站1座,設廣州新城停車場1座。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速度120公里/小時。截至2018年6月底,線路已取得初步設計正式批覆。住在亞運城的小夥伴,可通過此線路直達珠江新城、體育西,南沙街坊到體育西,最快只需換乘一次。

十號線(西朗-石牌橋):穿越四區 構築軌道交通走廊

線路全長約19.15公里,共設置14座車站,均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10座,對三號線支線進行拆解;設廣鋼新城車輛段1座。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截至2018年6月底,線路已取得初步設計正式批覆。十號線是廣州市軌道網絡中一條極為重要的線路,其全線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構築天河、越秀、海珠、荔灣四大組團內的軌道交通走廊。

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首條接駁鐵路棠溪站的地鐵線

線路全長37.6公里,全為地下線,共設25座車站,其中換乘站17座。全線設置槎頭車輛段1座,大學城南停車場1座。車輛採用6節編組A型車,最高運行速度90公里/小時。截至2018年6月底,線路已取得初步設計正式批覆,初步設計概算已完成市財局初審。首條接駁鐵路棠溪站的地鐵線,共有換乘站17座,具備非常強的換乘功能,建成後可緩解中心區的交通壓力。

十四號線二期(廣州火車站-嘉禾望崗):解決白雲區沿線居民出行問題

線路全長11.9公里,均為地下線,共設8座車站,其中換乘站3座。本工程仍使用鄧村車輛段、石湖停車場作停車和列檢之用,無新建車輛基地。車輛採用6節編組B型車,最高運行速度120公里/小時。截至2018年6月底,線路已取得初步設計正式批覆。該線路主要穿越鶴南創意產業園片區、白雲新城片區、新市商業片區等產業成熟區和客流聚集區,將解決知識城(九龍)、白雲區沿線居民和通勤客流出行問題。

遠期規劃

實現重要城市間30-45分鐘出行

過去五年廣州地鐵先後開通9條新線、1條7.7公里有軌電車線路,平均每年開通32公里,線網總里程近400公里,居全國第三、世界前十。運營安全行車14.8億車公里,運送乘客140億人次,日均客運量從493萬人次增長為767萬人次,年均增速達11%,承擔起全市48%以上的公共交通出行量。在國際地鐵協會中,運營服務可靠度、正點率、公共安全水平等指標名列前茅,服務滿意度連續多年穩居全省交通行業榜首。

日前,廣州地鐵在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要把廣州地鐵建設成為服務型、引領型、融合型、持續型的新時代地鐵,具體如何實現發展升級?廣州地鐵表示,按照廣州市的城市發展佈局,加強廣州與各城市的互聯互通和輻射帶動,構建全新一體化的灣區“9+2”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實現重要城市間30~45分鐘出行時間控制。充分考慮市民美好生活需要、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等因素,規劃設計好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實現市內軌道交通“四通八達、四面八方”。

預計至2023年,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累計開通里程將突破800公里。若與周邊接壤城市地鐵線網融合,以廣州為核心的多城市地鐵線網總長度超過1000公里,通過這個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市民可以快速通達周邊城市,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樞紐城市,將與周邊城市實現30~45分鐘出行時間的快速互通。

鏈接

在建線路

●十四號線一期(嘉禾望崗-街口段)

2018年底開通試運營。

●二十一號線(鎮龍-增城廣場段)

2018年底開通試運營

●廣佛線(燕崗-瀝滘段)

2018年底開通試運營。

●八號線北延段(鳳凰新村-白雲湖段)

●七號線一期西延段(廣州南-順德美的大道) 預計2020年底通車。

●十一號線(廣州火車站-琶洲-廣州火車站)

●十八號線(萬頃沙-廣州東站段)

●二十二號線(番禺廣場-白鵝潭段)

●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段)

年內開工

●五號線東延段(文衝-黃埔客運港)

●七號線二期(大學城南-水西北)

●三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

●十號線(西朗-石牌橋)

●十二號線(潯峰崗-大學城南)

●十四號線二期(廣州火車站-嘉禾望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