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三:千年奇絕智慧大成,遠遠超乎你想像的爲人處世祕笈

《羅織經》,由武周酷吏來俊臣所著,是中國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他第一次揭示了奸人為什麼比忠者過得更好的奧秘。酷吏周興臨死之際,看過此書,自嘆弗如,竟甘願受死;一代人傑宰相狄仁傑閱畢此書,冷汗直冒,卻不敢喊冤;女皇武則天面對此經,嘆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殺機遂生。

中國的“陽謀”學派太多太多,或者說起碼穿上“皇帝的新衣”,用陽謀來催動陰謀的發動,而《羅織經》卻直接用陰涼涼、血淋淋的刀子捅開整部中國史甚至世界史,讓人初看心頭大震,冷汗淋漓,復看邏輯嚴密,自成一體。

有讀者強烈要求解讀《羅織經》,特意翻譯全文共十二章,共分四篇四次發出,來看看《羅織經》是怎樣成為陰謀學的扛鼎之作的:

《羅織經》三:千年奇絕智慧大成,遠遠超乎你想象的為人處世秘笈

七、不分善惡陽奉陰違以保身(保身卷七)

【原文】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君子惜名,小人愛身。好名羈行,重利無虧。名德不昭,毀謗無損其身;義仁莫名,奸邪不以為患。陽以贊人,置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

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休求盡善。罪己宜苛,人憐不致大害。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

惡無定議,莫以惡為惡者顯;善無定評,勿以善為善者安。自憐人憐,自棄人棄。心無滯礙,害不侵矣。

【譯文】

世間之道,沒有人會害自己,但別人會害你;為人之道,別人不原諒你,自己要原諒自己。

君子珍惜名聲,小人愛惜自身。珍惜名聲就會束手束腳,重視利益卻不會吃虧。不去彰揚名望品德,詆譭和誹謗就不會傷害到你。不去標榜義氣仁德,奸詐邪惡的人就不會把你視為禍患。表面上稱讚別人,這樣子可以做到讓他陷入難堪也沒有察覺。背地裡做小動作,專門攻擊他的避諱之處而保全自身。

老百姓不要與官爭,富貴之人不要與人結怨。身為弱者要保全自我,不要逞強;身為強者就要收斂羽翼,不可追求完美。懲罰自己要嚴格,別人憐憫你就不會有嚴重的後果。責罰他人不要太過嚴厲,小恩小惠也許會有大收穫。

什麼是惡,沒有固定評叛標準。不把惡行當惡行的人才會顯達,什麼是善,也沒有固定的說法,不把行善當善行的人一生安樂。自愛,別人才會愛惜你;自暴自棄,別人對你更加不抱希望。突破道德與良心的羈絆,禍害就沒法侵害你。

《羅織經》三:千年奇絕智慧大成,遠遠超乎你想象的為人處世秘笈

八、只考慮君主與自己才是察奸本質(察奸卷八)

【原文】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

無智無以成奸,其智陰也;有善無以為奸,其知存也。

智不逾奸,伐之莫勝;知不至大,奸者難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為忠;上所棄者,忠亦為奸。

勢變而人非,時遷而奸異,其名難恃,惟上堪恃耳。好惡生奸也。人之敵,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為奸;忠致禍,人難以為忠。奸眾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而惡奸,世之表也。

惟上惟己,去表求實,奸者自見矣。

【譯文】

奸佞之徒不會自行招認,忠誠之士不會自己辯解。奸佞之徒為禍國家,太過忠誠會損害自身。

不聰敏的人不會成為奸佞,奸佞的計謀都很陰險。有善心的人不會成為奸佞,因為他們心存良知。

智謀比不過奸佞,就戰勝不了他們。沒有足夠的良知,也難以抵擋成為奸佞。忠奸是可以變化的。君主賞識的人,即使是奸佞也成了忠良。君主拋棄的人,就算忠良也成了奸佞。

形勢會改變,人也會發生變化;時間在變遷,奸佞的評判也會有所不同。名聲好壞,不足為憑,只有君主才是依靠。人們從主觀好惡判定忠奸。大家一致的敵人,不是奸也是奸;大家一致的朋友,即使是奸也是忠。

路線一致才能獲得利益,路線不同只會受到傷害。做奸佞有利可圖,所以人人都可能做奸佞。當忠良往往惹禍上身,所以很難有人願意當忠良。奸佞多而忠良少,這是世間的本質。主張忠而厭惡奸,這是世間的表象。

只考慮君主和自己,去掉表象探求本質,奸佞自然會顯現出來。

《羅織經》三:千年奇絕智慧大成,遠遠超乎你想象的為人處世秘笈

九、周密謀劃剷除異己(謀劃卷九)

【原文】

上不謀臣,下或不治;下不謀上,其身難晉;臣不謀僚,敵者勿去。官無恆友,禍存斯須,勢之所然,智者弗怠焉。料敵以遠,須謀於今;去賊以盡,其謀無忌。欺君為大,加諸罪無可免;枉法不容,縱其為禍方懲。

上謀臣以勢,勢不濟者以術。下謀上以術,術有窮者以力。臣謀以智,智無及者以害。事貴密焉,不密禍己;行貴速焉,緩則人先。其功反罪,彌消其根;其言設謬,益增人厭。行之不輟,不亦無敵乎?

【譯文】

君主不用權謀駕馭臣子,就可能管不好臣子。臣子不謀劃怎麼對待君主,就很難升職晉級。臣子不用計謀對付同僚,敵對勢力就沒法消除。官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禍端一出朋友就不見了,這是形勢變化的必然,聰明人對此不會懈怠。考慮對手要眼光長遠,必須現在就開始謀劃。剷除敵手一定要乾淨徹底,不必忌諱用什麼計謀。欺君之罪,罪大惡極,以此罪名誣陷他,使他罪無可赦。貪贓枉法,世所不容,放任對手行惡然後再收拾他。

君主對付臣子多用權勢,權勢不夠就謀術。下屬對付上級多用謀術,謀術用盡以後就只能靠實力了。臣子用計謀來對付同僚,計謀不夠就陷害他。行事重在機密,走漏風聲就會惹禍上身。行動貴在迅速,動作遲緩就被別人搶佔先機。將他的功勞變成罪過,把他的根基全部消除。想辦法讓他說錯的話,讓別人更加厭惡他。如果能堅持這樣做的話,不就天下無敵了嗎?

《羅織經》為成功不擇手段,為私己誅親滅友。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君子,沒有小人,只有時時變異的君上與敵人,只有萬變不離其宗的權勢與利益。我們明顯看到身邊很多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在發生,而這樣集大成的典籍卻千年難得一見。陽謀激勵人心,讓人奮進,陰謀刺激人心,讓人知奸。或許:知世故而不事故,做一個知奸的好人。才是《羅織經》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希望如此吧!您看呢?

《羅織經》三:千年奇絕智慧大成,遠遠超乎你想象的為人處世秘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