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发表论文|在浙师,你也能

提问!作为一名本科一年级学生,

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是一种什么体验?

但!咱们学校数理信息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71班的夏建超

可十分有发言权!

今年8月,还是大一新生夏建超在贾艳敏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TOP《Ceramics International》(大类SCI二区TOP,IF=3.057)发表学术论文。


太强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发表论文|在浙师,你也能


该研究结果发现了铁杂质对稀土掺杂发光陶瓷材料荧光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稀土发光陶瓷的实际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被各种神奇的材料所吸引

刚入大学的夏建超和许多大一学生一样,对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直到听了贾艳敏的讲座,他的科研路开始明晰,“贾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材料专业要多做科研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我想要考研,想要像学姐一样厉害。我深深地被各种神奇的材料所吸引。”

太强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发表论文|在浙师,你也能

讲座结束后,夏建超毛遂自荐,靠着一股子对科研的热情,他如愿以偿地进了贾艳敏的压电功能材料物理实验室,开始他的科研路。


做实验就像搬砖,做好数据整理就不觉得难

凌晨一点的28幢教学楼,数理信息学院凝聚态物理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夏建超正把自己刚调好的模具放入真空干燥箱。刚进实验室时,夏建超对实验机理、仪器操作似懂非懂,但对什么都极感兴趣,在同实验室的学长学姐帮助下,他着手研究 铁杂质对稀土掺杂发光陶瓷材料荧光及磁性能的影响。

但做实验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往往一待就是一个通宵,周末更是整天整夜地泡在实验室,记号笔、记录本和标签从不离身。处理繁琐的数据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夏建超把在实验室的一年概括为“搬砖”二字,“并不觉得做实验枯燥、机械,这个过程就应该和搬砖一样,夯实好数据整理这块基础,一块一块来,说难也就不难了。”

太强了!他大一就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发表论文|在浙师,你也能

“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便会联系贾老师。他不会直接提供答案,而是给出指导性方向让我们自己摸索,寻找答案。”很多时候就算得到了实验结果,但夏建超对于复杂的实验原理仍不太清楚,贾老师就会提供相关的文献,“如果还是理解不到位,贾老师就会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将原理娓娓道来。”


严师出高徒,指导夏建超的贾老师是:

贾艳敏

数理信息学院的“双龙学者”、特聘教授。

作为课题组的指导老师,他是当时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他先后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0.067)、Advanced Materials (IF=21.950)、Nano Energy(IF=13.120)等发表SCI文章60余篇。致力于铁电压电材料物理及应用的贾艳敏教授,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注重人才培养,他指导的本科生钱伟琪、毛武剑、徐欣业、薛阿喜、洪元婷、夏建超、林鹤、 王朗等多位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指导本科生主持省新苗项目6项,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

脚踏实地,

认真做科研的男生真帅!

素材来源 | 数理信息与工程学院

记者 | 龚佳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