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月餅蒸出好日子

青海新聞網訊 中秋節前一天,虎成花的丈夫早早開始準備雞肉、蔬菜、瓜果,因為中秋節有鄰村的村民想在他家的農家樂辦宴席歡度中秋。

虎成花夫婦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峽鎮田家溝村村民。田家溝村位於距大通縣城東北18.5公里處,地處腦山,村民世世代代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多以種地為生,靠天吃飯。2015年田家溝村被確定為貧困村。

乘著精準扶貧的東風,2016年田家溝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修建文化廣場,旅遊停車場,之後又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上山木棧道和觀景臺等設施,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田家溝村與鷂子溝景區、廣惠寺毗鄰相望,距離新建的克圖高速公路東峽出口僅1公里,山青水秀,是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舒適恬靜的環境、樸實的鄉村文化元素吸引著八方遊客。

今年36歲的虎成花,看著村子變得越來越美,遊客越來越多,心裡便有了想法,在自家院子開起了農家院。他們夫妻倆經營的成花農家院因飯菜極具特色,吸引了不少遊客。

中秋節,青海人習慣稱之為“八月十五”,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在中秋之夜,通常有獻月餅、獻瓜果,賞月等活動。青海民間有製作獨具當地特色大月餅的習俗,月餅寓意深刻,有的捏成蟠桃、蛇等形狀,月餅上有“壽”字造形,表示美好的願望,希望多福多壽。

虎成花也不列外,想著做好月餅,一方面供孩子吃,一方面還可以給客人嚐嚐美味。丈夫準備著食材,虎成花就開始忙碌著做月餅了。

她先把一團團面分別擀成剛好能在蒸籠裡放下的大小適合的圓形麵餅。在擀開的面上澆上清油,每層分別放上不同顏色的輔料,用手掌抹勻,然後一層一層或幾層一組放進已經在冒著大氣的蒸籠裡,直到塗抹著輔料的麵餅累積十幾層,高度接近蒸籠高度時,用未加料粉的面蓋子蓋頂,把整個麵餅層包起來,再把一些名為“花花”的月餅飾物蘸水貼於表面。這些用面做成的“花花”飾物,外形大多是花卉,也有做成小白兔、盤龍等十二生肖裝飾物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吉祥圖案,用來增添美感或者寄託美好願望。直到這時,製作過程才算大功告成。

安放灶具、生火燒水、清洗籠屜、鹼水揉麵等是前期準備工作,製作傳統月餅第一步首先要捏製面花,虎成花將麵糰擀製成薄薄的麵皮,撒上紅花、香豆、紅曲等天然香料,倒上清油抹勻後捲起來,切成細條。筷子配合手指,迅速捏製成一個個造型各異的面花。然後將大塊麵糰擀成厚麵皮撒香料、抹油,再撒上鹽或白糖,疊放三四層,每層放不同的香料,捲起後切成較大面坯。面坯切口處紅、黃、綠相間,油潤誘人,滿廚房飄香。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用擀制的薄面皮包裹住面坯,外皮貼上面花,放到籠屜內上鍋蒸制。一小時後,一鍋色澤豔麗、香氣撲鼻的月餅就出籠了。

“十七八歲時就開始幫媽媽做。後來開了這個農家院,正好中秋節時有遊客來過節,品嚐到我做的月餅時覺得十分美味,讚不絕口,每年中秋節好多遊客專程來買我做的月餅。”說起自家的大月餅,虎成花滔滔不絕。

八月十五,民間還有打“響鞭”的習俗。中秋節晚上把大月餅祭獻給月亮後,人們才能食用。為了保證祭獻順利,讓月亮早早攀上樹梢領受人們樸素的心願,大家採用不同的方式驅趕可惡的“天狗”,不讓它吃掉月亮。

虎成花做的傳統“青海月餅”因好吃且美觀而出名,每年中秋都會做月餅用來“獻月亮”,讓遊客在品嚐青海月餅的同時沉浸在傳統節日的氛圍中。虎成花的農家院憑著特色農家飯和傳統的“青海月餅”受到了遊客的青睞,在她家不僅在八月十五能吃到美味的“青海月餅”,平時也能吃到,如今她的農家院越來越紅火,虎成花也成了村裡人效仿的致富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