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還記得史詩級大片《開學》嗎?

如今,開學已經有大半個月,

在學校門外,

抱著家長的腿,

不願進校門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值得一提的是:

“哭鼻子指數“直線下降!

這不,各媒體紛紛關注。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大夥兒深入一些學校進行了探訪,

據說有的學校的“哭鼻子指數”

從五年前的10%已經降到了接近於0!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對於那些剛入學的孩子們來說,這些天可能是他們感覺最新鮮的日子,而對於他們的家長而言,這些天可能是他們最忐忑不安的日子。

據教育君瞭解,常州的不少小學都開展了期初課程,開學初並不會直接進入課本教學,而是用各種活動,讓學生慢慢進入學習狀態,消除對學校的恐懼。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拒絕“哭鼻子”,

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局前街小學:5 年降到幾乎為零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談到一年級新生入學的不適,常州市局前街小學的常州市特級班主任王奕老師說,開學以後,孩子難免會有一些不適,下半節課會走神,發睏打瞌睡,還有孩子反映小學沒有點心吃了,所以老師會提醒孩子早餐吃好,午餐吃飽。

除對作息時間的不適外,小學還會面臨更多獨立性的挑戰。幼兒園由老師帶著玩,小學則是孩子自己出去玩,和誰玩,如何選擇器械,都對孩子的獨立溝通提出了很高要求。

另外,一年級剛入學的娃還不習慣自己記好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儘管只是閱讀之類的口頭作業。孩子會覺得這些不用動筆的都不是作業,覺得做作業是家長的事。老師得不斷提醒他們,作業得自己記牢,不能總是依賴家長。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針對一年級新生入學不適的多種狀況,局小教育集團自從 2015 年起,就推出為期一週的 " 期初銜接活動 ","5 年前,第一週哭鼻子的學生比例在 10% 左右,3 年前開始有了明顯的好轉,降到了 3% 左右,到這一兩年幾乎看不到哭的孩子了。" 局小負責人說。

實驗小學:遊戲中完成入學課程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開學第一週,實驗小學集團雙桂坊校區並沒有急著安排一年級的孩子馬上學習教材,一年級 8 門學科第一週實施不用課本的入學課程,讓孩子們在開心遊戲、畫畫、故事的同時,從假期中過渡到學習中來,並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 語文課我們主要是讓一年級的新生讀繪本,形式有講故事、畫畫等,一點點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在閱讀中認識新同學、新老師。數學課上做遊戲來傳遞本子,組成小組來數數,合作學習,開學每一門課都是結合了遊戲開展。" 常州市實驗小學集團校校長楊娟玉介紹,從 2013 年開始,學校嘗試第一週不用課本的入學課程,2015 形成了整體架構,目前每年還在對課程不斷完善。

" 今年開學基本上沒有發現哭的孩子,即使有個別孩子有點害羞,在老師和高年級同學的的 - 帶領下,很快就適應了。" 楊校長說,多年前學校開學直接給學生上課,將規矩,這讓孩子有一定的抗拒,而最近幾年第一週主要引導孩子認識新夥伴和校園,孩子開心了也更願意學習了。

香梅小學:開學大家先玩一週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解放路小學教育集團香梅小學二(4)班的楊奕老師是第三次帶一年級的新生了。" 上月底,我們將傳統的新生報到,變成了新生夏令營活動,學生會發現,學校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她告訴記者,幾年來,學校對開學報到日的活動不斷升級,按照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變革,她帶過的 2014、2016 和 2018 新生,總體來說小朋友們越來越喜歡開學報到活動。

拒絕“哭鼻子”,聽聽常州這些學校有什麼妙招!

採訪中,楊奕告訴記者,如今的不少家長對小學的回憶,還停留在,大人們的各種告誡 " 一節課要 40 分鐘 "、" 沒有幼兒園好玩 "、" 學校裡的規矩很多 "…… 雖然這樣的提醒並沒有惡意,但是讓學生對學校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我們學期初的課程是將各種活動和學科教學進行融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加快對新學期、新環境的適應速度。"

五(1)班沈顯麗老師的記憶中,十幾年來,學生開學第一週的變化真的很大,特別是新生,已經很少看到有哭鼻子的了。" 十多年前,開學第一週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很恐怖的事情。學生過完一個假期,非常不適應,會產生厭學情緒。老師的教學也會受制於學生的狀態,效率很低。" 隨著期初課程的推行,這幾年來,開學第一週不再是 " 愁雲慘淡 ",師生們一起在校園裡樂翻天。

" 對一年級新生來說,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對過了一個暑假的老生來說,他們又有很強的交流的慾望。既然這樣,我們就專門準本了‘秀一秀’的課程,讓他們相互熟悉,把上課時說不完的悄悄話,大聲地說給全班同學聽。" 沈老師說,如今即便是給學生提一些要求,介紹學校的規則,也是通過遊戲、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們更易接受。

家校攜手,

把“哭鼻子指數”降到零,

讓我們共同承擔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