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中國空軍主力戰機都擁有俄羅斯“血統”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在俄羅斯剛剛結束的“2018-航空飛鏢”比賽中,中國參賽的運-9和轟-6K被俄羅斯冠以高度評價,但是在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卻強調了中國此次派來參賽的運-9、轟-6K和伊爾-76都擁有不可辨駁的“蘇聯/俄羅斯血統”。當然這個結論我們無法辯駁,但是這是特殊歷史階段造就的,並且我國航空科研人員在改進這些引進自蘇/俄的飛機後,使其擁有了遠超原型的優良性能。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其中第一次飛出國門參賽的運-9中型多用途運輸機,脫胎於我國運-8型運輸機,於2007年定型並交付列裝部隊。但運-8的研製原型卻是我國仿製自蘇聯時期研製的安-12B四發螺旋槳運輸機,該機是我國當時進行仿製並研製成功的最大運輸機,運-8的成功,可以說解了我國燃眉之急,不僅軍方採購使用,還發展了民用版本用以普通航空運輸,並且還成功出口到了斯里蘭卡、蘇丹、緬甸、伊朗等國。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但因為當時仿製運-8時處於1969年特殊歷史時期,仿製安-12B的工作中出現了“要把全世界運輸機所有優點集中在運八飛機上”這種指導思想,最終導致各個研發系統各自為戰,整機方案根本無法統一,甚至在設計圖紙格式上都無法做到統一。可以說運-8的仿製工作充滿了坎坷,但在5年後運-8原型機“01”號卻成功起飛,也算是充滿“奇蹟”的時刻了。但在之後幾十年中,我國沒有辦法獲得另外一種可以替代性能並不突出的運-8運輸機,這就導致了運-8出現了數十個改版,直到最近的“高新”系列驗證機也有不少採用了運-8改進型的機體。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這個比較“囧”的局面直到我國引進伊爾-76才有所緩解,但是畢竟伊爾-76引進數量太少,還無法進行仿製,數量上甚至無法滿足軍方某一特定任務需求,於是運-8深度改進型又被提上了日程。運-9是一種載重為20噸、類似美國C-130J的中型多用途運輸機,可以說是陝飛在運-8近30種改型積累後的力作。運-9主要改進是換為國產渦漿-6C發動機,採用了6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可以達到5100馬力,並且油耗下降明顯,優化了在高溫、高海拔地區的起降性能;此外還提高了機翼強度,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設計方案,把油料裝載從14噸大幅提高到了23噸,這也使得其最大航程從3100公里飆升到了5000公里,滯空時間也延長到了10小時,可以說滿足了軍方戰役級別的運輸需求;此外,在操作駕駛方面,運-9也與國際接軌,採用了流行的“全玻璃”駕駛艙,數個液晶屏可以顯示整機所有操作信息,一舉改變了原來儀表多如牛毛的落後駕駛方式;並且運-9作為一款運輸機,貨倉尺寸也有所增加:長度增加到了16.2米、高度恢復到了2.6米、最小寬度提升到了3.2米,整體容積增大不少。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至於轟-6K“戰神”的前世,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那就是在1954年首飛的蘇聯時期的“圖-16”戰略轟炸機。圖-16自從1954年服役,到1993年退役,各種型號共製造了1500多架,出口到了多個當時蘇聯的盟國。這些當時引進圖-16的國家中,早的在1970年就全部令其退役了,晚的也不過在2000年左右,多數國家都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把本國的圖-16給全部退役了。但在這些國家中,只有中國引進圖-16後將其國產化,並持續改進至今,推出了脫胎換骨的轟-6K!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圖-16當年被圖波列夫設計局推出時,賦予其的主要任務就是投擲原子彈!但在這之外,還能改裝成攜帶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的發射平臺,執行常規武器打擊任務。而這些原始設計都被我國的轟-6家族完整的繼承了下來,並且被轟-6K配置的各種先進導彈組合所發揚光大了!而且轟-6家族除了轟-6K這樣執行打擊任務的機型外,還有專門掛載各種電子吊艙執行偵察和電子作戰的機型,可謂光大了圖-16的門楣!

中國空軍運-9和轟-6K竟有俄羅斯“血統”?沈飛殲-11系列也有份!

在中國空軍中,除了運-9和轟-6K這種大型軍機外,還有殲-11系列這樣的戰鬥機擁有蘇、俄血統。並且不光是空軍,陸軍和海軍也有大把的武器裝備也能溯源到蘇、俄的原始型號上,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國就是一個山寨大國,相反,這些裝備在我國引進後被持續改進、升級,擁有了遠超原始型號和俄羅斯本國升級版的作戰性能,這就是我國軍工科研體系的偉大之處,相比“青出於藍”也就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