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說媒

整理:紫翹書桌(ID:jxylsy3377)

假裝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說媒

您相中隔壁青梅竹馬的小倩,這姑娘看著也對您有那麼一層意思,這事兒靠譜啊!您這麼想。司馬光在《書儀》裡說,宋朝男子到了16歲,女子到了14歲,即可談婚論嫁。這也就是宋朝的法定結婚年齡。

您琢磨著自己和小倩的年齡都符合法定婚齡。有一天您一衝動,提著禮物就直奔小倩家,跟她家當家做主的未來岳父請求:“張六丈,小的想娶您家小娘子小倩為妻。請相信我,我會一輩子對她好的。”您精神可嘉,可您猜得到的結果會是什麼?人家拿起掃帚就把您打出來了。

為什麼呀?因為沒請媒人!古時候的人行嫁娶之事,講究的是明媒正娶。不請媒人是對人家最大的不尊重!而且還不能是您本人去請媒人,得徵得您的父母同意,由他們親自出面請媒人。這才算是基本的禮節。這就是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假裝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說媒


婚姻的序幕就是媒人拉開的。

古代的媒人,跟今天的紅娘一樣,一般都是女性,俗稱“媒婆”。因為是女性,所以出入男女雙方家庭都比較方便。男方家庭自不必說,媒人可以進到女孩子的閨房,和女孩子聊聊天,套套口風,收集一些情報信息。

宋朝的媒人,是分等級的,從穿著上就能區分出來。上等的,是替名門望族撮合婚事的官媒。她們一般戴著紫色的頭蓋,穿著紅色的褙子,衣著華麗。中等的,頭戴冠子,黃包髻,穿褙子,手裡拿把清涼傘,衣著齊整乾淨。下等的,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婦人。

假裝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說媒

無論哪個等級的媒人,都必須有這樣的共同素養:善於察言觀色,思維敏捷,口才出眾。您可能意識到,這不是推銷員嗎?還真說對了。

她們來往於男女雙方之間,對男女雙方的家庭狀況、長相、品格、習性、特長都得了解,然後伶牙俐齒地向男方推銷女方,向女方推銷男方,促成一樁婚事,就完成一項業績。所以您說得對,從某種程度來說,媒人,就是推銷員。

您的父母,為您請了媒人到隔壁小倩家裡提親。都是看著您長大的,您未來的岳父母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但接下來的程序,還得一樣不落地一件一件來。小倩的父母,會擬一個草帖子,做一些基本情況的說明,內容包括小倩的出生年月日時,祖上三代的名諱,嫁妝會有多少等。媒人會帶著這份草帖子又來到您家裡。

接下來,您得為您的願望在心裡祈禱了。古人講到婚事,八字合不合是個關鍵因素,幾乎是一票否決制。我們現代人看來這是迷信,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這是當時的人們擇婚流程裡很看重的一項。

假裝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說媒

小倩的生辰八字就在草帖子上,您父母把您倆人的八字放一起,要麼到廟裡、觀裡求籤,要麼請算命先生測算。總之您和小倩的未來,就在那根簽上,或者算命先生的嘴裡。

好險哪!您和小倩的生辰八字,還真通過了考驗,您沒有白祈禱啊!媒人一看也樂了,這第一關過了呀。媒人現在會把您的草帖子送到小倩家,並且把您家的聘禮和小倩家的嫁妝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這個過程,媒人是很辛苦的,要來回跑腿,反覆傳遞消息,多次磋商,直到您家和小倩家達成一致共識。

很多貌似般配的婚姻,就是因為在聘禮和嫁妝問題上沒有溝通好而告吹。所以在這個方面,尤其考驗媒人的水平。

“媒者,謀也;妁者,酌也”,說的就是媒人的信息溝通功能。因為您家裡和小倩家,是不能直接對婚事進行交流的,否則會被人笑話,也容易引起矛盾。媒人在當中,既是傳聲筒,也是緩衝帶,更是調和劑。

新書《假裝生活在宋朝》全網熱賣中,歡迎支持!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