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说媒

整理:紫翘书桌(ID:jxylsy3377)

假装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说媒

您相中隔壁青梅竹马的小倩,这姑娘看着也对您有那么一层意思,这事儿靠谱啊!您这么想。司马光在《书仪》里说,宋朝男子到了16岁,女子到了14岁,即可谈婚论嫁。这也就是宋朝的法定结婚年龄。

您琢磨着自己和小倩的年龄都符合法定婚龄。有一天您一冲动,提着礼物就直奔小倩家,跟她家当家做主的未来岳父请求:“张六丈,小的想娶您家小娘子小倩为妻。请相信我,我会一辈子对她好的。”您精神可嘉,可您猜得到的结果会是什么?人家拿起扫帚就把您打出来了。

为什么呀?因为没请媒人!古时候的人行嫁娶之事,讲究的是明媒正娶。不请媒人是对人家最大的不尊重!而且还不能是您本人去请媒人,得征得您的父母同意,由他们亲自出面请媒人。这才算是基本的礼节。这就是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假装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说媒


婚姻的序幕就是媒人拉开的。

古代的媒人,跟今天的红娘一样,一般都是女性,俗称“媒婆”。因为是女性,所以出入男女双方家庭都比较方便。男方家庭自不必说,媒人可以进到女孩子的闺房,和女孩子聊聊天,套套口风,收集一些情报信息。

宋朝的媒人,是分等级的,从穿着上就能区分出来。上等的,是替名门望族撮合婚事的官媒。她们一般戴着紫色的头盖,穿着红色的褙子,衣着华丽。中等的,头戴冠子,黄包髻,穿褙子,手里拿把清凉伞,衣着齐整干净。下等的,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人。

假装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说媒

无论哪个等级的媒人,都必须有这样的共同素养:善于察言观色,思维敏捷,口才出众。您可能意识到,这不是推销员吗?还真说对了。

她们来往于男女双方之间,对男女双方的家庭状况、长相、品格、习性、特长都得了解,然后伶牙俐齿地向男方推销女方,向女方推销男方,促成一桩婚事,就完成一项业绩。所以您说得对,从某种程度来说,媒人,就是推销员。

您的父母,为您请了媒人到隔壁小倩家里提亲。都是看着您长大的,您未来的岳父母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但接下来的程序,还得一样不落地一件一件来。小倩的父母,会拟一个草帖子,做一些基本情况的说明,内容包括小倩的出生年月日时,祖上三代的名讳,嫁妆会有多少等。媒人会带着这份草帖子又来到您家里。

接下来,您得为您的愿望在心里祈祷了。古人讲到婚事,八字合不合是个关键因素,几乎是一票否决制。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是迷信,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这是当时的人们择婚流程里很看重的一项。

假装生活在宋朝:婚俗第一步——说媒

小倩的生辰八字就在草帖子上,您父母把您俩人的八字放一起,要么到庙里、观里求签,要么请算命先生测算。总之您和小倩的未来,就在那根签上,或者算命先生的嘴里。

好险哪!您和小倩的生辰八字,还真通过了考验,您没有白祈祷啊!媒人一看也乐了,这第一关过了呀。媒人现在会把您的草帖子送到小倩家,并且把您家的聘礼和小倩家的嫁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这个过程,媒人是很辛苦的,要来回跑腿,反复传递消息,多次磋商,直到您家和小倩家达成一致共识。

很多貌似般配的婚姻,就是因为在聘礼和嫁妆问题上没有沟通好而告吹。所以在这个方面,尤其考验媒人的水平。

“媒者,谋也;妁者,酌也”,说的就是媒人的信息沟通功能。因为您家里和小倩家,是不能直接对婚事进行交流的,否则会被人笑话,也容易引起矛盾。媒人在当中,既是传声筒,也是缓冲带,更是调和剂。

新书《假装生活在宋朝》全网热卖中,欢迎支持!点击“了解更多”即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