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未病”,絕對不是亞健康和慢性病!包括所有的情志病在內。它是相對於肉身可以

感覺到的內在感受上不舒服的病,是相對於肉身已經出現病變的氣機病。主要是神病。

前面,我們用四個篇幅講了神,今天我們繼續從“未病”的角度來講神。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本詞條由國家衛健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傳播網絡平臺/百科名醫網 提供內容 。)

以上是某權威的詞條解讀。但是隻要深挖一點,站在中醫學發源的地方,筆者(許丙松)對這個詞條,是有質疑的。當然您也有權利對我的看法提出異議。道不論不明,理不辨不清。有不一樣的意見才是世界正常的形態,只有宗教才容不下非議。

首先,我們對病,主要是狹義的認知。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狹義的病,主要是指軀體能夠感覺到的疼痛和不適。放到現在醫學來說,就是能夠在有形的物質形態上找到異常的。

但是放在中醫學,放在傳統來說,病,是一個很廣的概念的。除了身的病痛,還有內在感受上的苦!稱之為情志病,放在今天來說,就是心理學上認為的心理疾病。但是病理與心理學是有差異的。

內在感受上出現了問題,慢慢地一定演變成身上的病。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好心情是最好的醫生”。但是呢,如何做到有好心情,這個太難了。放在佛家來說,人生有八苦啊(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範弗裡特心裡夠強大了吧?朝鮮戰場的失利,範弗裡特回美國後,鬱鬱而終。張國榮也死於抑鬱症,喬布斯也有抑鬱症,還有海明威,梵高等......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這些病,都是從內在的感受開始的,慢慢滋長,最後吞噬一個人。

這樣的病,無形無相。醫術再高,常規藥物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以,華佗都自愧不如。

它後面真正涉及到的東西,是我們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問題。要身體心達到一致,方能夠解決問題。道家把這個過程稱之為修真!

必須清楚的是,不是你跑到終南山去閉關就叫做修行了,也不是練練太極和八段錦,也不是練習氣功去修大小周天......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是要明師一路指導輔導的。如果你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就說明,你還沒有深入其中,不認識。已經不是知識的問題,甭過多去猜想,沒用。

不僅有一些列由淺入深的身體的訓練動作,行為的訓練方式,更重要的是伴隨著整套動作的訓練過程中,一系列身心變化的認知。就算你有禪宗六祖慧能的天賦,沒有明師指導,縱然熟記萬千經典,也枉然!

名醫好找,明師難尋!

不要因為不痛,就不以為然。簡單舉個例子:慾望。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你有多少事兒是不由得你做主,被慾望驅使著去做的?其實你內在根本就不想做這個事兒,但是你卻做不了主。這種鬥爭,是很苦的。

慾望會慢慢奴役著我們,慢慢地吞噬我們,最後將我們的身體累垮,將我們的心力消耗殆淨。

未病,八苦中,除了病苦,都在範疇。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它無形無相,需要由外而內,有明師一路指導,由外而內走到我們心中去,明瞭我們的心,方能解決。難,很難,實在是難!

質疑權威“未病”說,“未病”不是防病而真是病,是神病

如果一個人覺知到被慾望所困的苦,你解決不了,甭管你醫術再高,我們就暫且論這個領域的問題。維度不一樣!

下一篇,我們還是圍繞神來說現代中醫對宮寒怎麼那麼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